欧元的诞生及其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00680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2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元的诞生及其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欧元的诞生及其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欧元的诞生及其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欧元的诞生及其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欧元的诞生及其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元的诞生及其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元的诞生及其特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欧元诞生的过程及其特点 王兴 2011200690 唐嘉楠 201120083 2013 年 12 月 24 日2 欧元诞生的过程及其特点王兴 2011200690 唐嘉楠 2011200683 在欧债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欧元的现状与未来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对于我们来说, 要想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欧元的现在和将来, 就必须对欧元这一“新生事物”的诞生过程做一番考察。一、欧元的诞生过程欧元体系是欧盟国家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单一货币体系, 它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欧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本世纪 50 年代。1950 年形成的欧洲支付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首个欧洲

2、范围内的货币协定。 1957 年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德国、意大利六国签订的罗马条约 ,包括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公约 ,主要内容有:建立工业品关税同盟;实现共同体内部工业品、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规定成员国共同的农业政策, 筹组农业共同市场; 制订共同竞争规则, 消除各种限制和歧视竞争的协定和制度, 设置一整套具有一定权限的共同体机构等。 这一条约奠定了欧洲各国走向经济联合的基础。1958 年 1 月 1 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到 1968 年 7 月,六国间工业品关税通过分期削减后, 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半全部取消, 农产品方面除实现关税同盟外,还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3、,统一价格,设立农业基金。这确立了实现共同体内商品、 劳动力和资金自由流动的目标。 同时, 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加强了货币联合。到了 60 年代末期到 70 年代初, 由于美国深陷越战泥潭, 经济陷入滞胀, 并在 1973 年遭遇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瓦解, 1967 年正式成立的欧洲共同体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加强欧洲各国经济联合, 抵御外来风险。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1968-1969 年,欧共体负责财政事务的副主席巴尔起草了关于成立 “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备忘录,在欧共体首脑会议获得3 通过。1969 年, 海牙会议上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设想, 虽然在 60

4、年代末到 70年代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不断导致了欧洲货币联盟迅速建立的计划搁浅了。到了1979 年 3 月,欧共体调整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欧洲货币体系建设规划,创立了统一的记账单位欧洲货币单位( ECU) 。而欧元的产生,正是在欧洲货币联盟建立后,欧洲货币长期发展、不断完善过程中实现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成功运行促使欧共体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与货币合作,欧共体开始进一步探讨如何深化欧洲货币的一体化。1989 年,欧委会主席德洛尔提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 ,获得欧洲理事会批准。 该报告主张分三个阶段创建欧洲经货联盟, 第一, 完全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第二,建立欧洲货币局,即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第三,

5、建立和实施经货联盟, 以单一货币取代成员国货币。 并提出欧洲货币联盟必须如期实现所有成员国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和固定汇率。1991 年 12 月 10 日, 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包括 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 ,该条约决定将欧洲共同体改名为欧洲联盟, 条约正式确定了在欧洲货币联盟内时间统一中央银行、 统一货币、 统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欧元启动后由过渡期到正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表。 该条约还规定,最迟于 1999 年 1 月 1 日,经欧洲理事会确认,如达到“趋同标准”的成员国超过 7 个,即可开始实施单一货币。而单一欧洲货币的实现,

6、 按照德洛尔报告的要求, 和后来一系列文件的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始于 1990 年 7 月 1 日, 为了实现欧洲范围内广泛的资本流动,各成员国加强在经济、财政政策方面的合作,在 1993 年 12 月 31 日前,所有成员国必须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尽管由于后来的汇率危机, 该计划被迫搁浅。第二个阶段,始于 1994 年 1 月 1 日,由于各国中央银行独立于其政府的目标业已实现, 故建立欧洲货币局, 成为本阶段最为重要的步骤, 欧洲货币局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政策,为最终实施单一货币政策做好准备,1998 年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取代了欧洲货币局的职能。

7、另外, 1994 年马德里首4 脑会议决定将单一欧洲货币定名为“欧元” ,取代埃居( ECU) ,这正式确立了单一欧洲货币的名称。第三个阶段,始于 1999 年 1 月,欧元正式诞生,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最终锁定,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欧元正式进入了流通领域, 而在 2002 年 7 月 1 日起, 各国原流通货币完全退出流通领域。1999 年 1 月 1 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 意大利、 葡萄牙和西班牙 11 个国家开始正式使用。 希腊于 2001 年加入欧元区, 斯洛文尼亚与 2007 年加入欧元区, 塞

8、浦路斯和斯洛伐克于 2008 年加入欧元区,爱沙尼亚于 2011 年加入了欧元区, 目前欧元区共有 17 个成员国和超过3 亿 3 千万的人口。二、欧元诞生的特点在简要回顾了欧元的诞生过程之后,奥托马伊辛的欧元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了解欧元的独特而又权威的视角。从他对于欧元诞生过程的精彩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欧元诞生时的几个显著特点。(一)欧元的诞生基础坚实,准备充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这句话被用来描述欧元的诞生可谓再合适不过了。欧元从诞生之前和之初都遭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各种批评和怀疑。 而经过仔细考察后可以发现,欧元的诞生并不是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在办公室内空想出来的决定,其本身具有比较坚实的

9、基础,这种基础一方面表现在各国经济结构的相似,另一方面表现在经过长期的政策协调作为欧元出台的前奏, 欧元区各国已经基本做好了建立统一货币联盟的各方面准备。欧元诞生的重要基础之一便是各国经济结构的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对于货币联盟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因为, 当统一货币区面临外部冲击时 (如油价上涨) ,具有不同经济结构的国家受到的影响可能大不相同,而单一货币政策却无法体现和应对这种差异, 而欧元区国家间并没有建立公共转移机制的事实又无法减弱这种差异将会带来的冲击效应。 也就是说, 单一货币政策可能会使某些欧元区国家在面临特定外部冲击时显得尤为脆弱。 而欧元区各国在经济结构上的相似性则很好地回

10、应了这个问题。 从诸多数据中我们都能够看到, 欧元区各国在经济结构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欧元区各国以购买力标准下的人均 GDP 较为相近;5 欧元区金融系统的结构相对单一; 值得注意的是, 欧元区国家的商业圈同样具有高度同步性。 此外, 欧元区各国的增长率差异与通货膨胀差异也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种相似性, 与之前欧洲一体化中取得的诸多成果一道, 保障了欧洲货币联盟的可操作性及其存在的必要性。此外, 欧元区各国在欧元诞生前所做出的诸多准备工作也不可忽视。 从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之后, 人们便开始时不时地提出统一货币的建议。 在 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建立,虽然并不成功,但为之后共同货币的

11、诞生奠定了基础。真正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则是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对于建立货币联盟的决定和时间表。根据该条约,欧洲货币管理局于 1994 年 1 月 1 日建立,这标志着货币联盟的筹备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从欧洲货币管理局建立到 1999 年货币联盟的真正建立, 欧元区各国经历了整顿财政、 降低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水平、 控制通胀率的趋同过程。 而经过这一过程, 趋同标准完成了它的任务: 欧元区各国的通胀率被统一到极低的水平, 各国的预算赤字有了大幅减少, 公共负债水平得到了降低, 欧元区各国的主权货币间的汇率得到了稳定。 趋同过程作为欧元诞生前的重要准备工作, 其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 正是欧元区各国在

12、欧元诞生前持续而积极的努力使得欧元区的建立成为了可能。因此, 欧元在建立之初虽然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但其本身仍具有坚实的基础,并经过了充分的准备,这也是欧元在能够持续保持活力的前提和保障。(二)德国央行在货币联盟诞生中的核心地位在货币联盟成立的过程中, 德意志联邦银行无疑发挥了核心作用。 这不仅因为德国在欧元区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还由于德意志联邦银行在战后保持本国货币马克长期稳定的成功。 这种核心地位主要表现在德意志联邦银行对于欧洲中央银行建立与统一货币政策的巨大影响上。在马斯特里赫特商定的欧洲中央银行条例 是紧紧依照德意志联邦银行的模式制定的。 欧洲中央银行的一些重要原则, 如将维持物价稳

13、定作为首要目标以及保持央行独立性等, 无不是参照德意志联邦银行的原则而建立的。 此外, 在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准备阶段, 联邦银行代表的意见很受重视, 欧洲央行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参考了联邦银行的做法。 具有象征意味的是, 欧洲中央银行总部设立于法兰克福。这也表现了德国在欧元诞生中发挥的特殊作用。6 德国央行的核心地位,一方面使得德国政府及民众能够更加信任和支持欧元; 另一方面, 使年轻的欧洲中央银行在建立之始能够汲取德国央行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成功经验: 这不仅有着巨大的实践价值, 在建立欧元区国家乃至世界对于欧洲央行与欧元的信心方面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三)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欧洲中央银行无

14、疑是一家特殊的中央银行。 显然, 欧洲央行是一支超国家的机构, 这是其它国家央行所不具备的特点。 而其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则是其独立性,即排除共同体与欧元区各国政府对于欧洲央行的干涉或施加影响。 那么, 为什么要保持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呢?这个看似令人费解的问题其实并不难以回答。第一, 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利于保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 缺乏独立性的中央银行, 其货币政策往往受到短视的政府目标的影响, 从而往往使得国家在短期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之后陷入高通胀和经济停滞之中。 在这方面, 拥有独立性的德意志联邦银行在战后稳定货币的出色表现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在石油危机中的糟糕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15、 因此, 独立的中央银行更可能从长期而非短期的考虑实施稳定货币的战略。第二, 德国在推动欧洲央行的独立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 德意志联邦银行战后货币政策出色表现是对保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有力的辩护; 另一方面, 欧元区其它各国也认识到, 如果不能保持未来欧洲央行的独立性, 新的货币联盟就无法得到德国的有效支持和德国民众的信任。第三, 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助于增强其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对于货币的稳定来说, 市场投资者和国内消费者的信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与受到各种各样政治影响的中央银行相比, 独立的中央银行能够增强人们对于其始终贯彻稳定货币政策的预期和信心。 这种良好预期和公众的信心

16、对于刚刚诞生的欧元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一个独立的欧洲央行是有利于整个欧元区的稳定与繁荣的。 为了保障这种独立性, 除了在 欧洲联盟条约 上明确规定外,欧洲央行在人事安排、 决策机制上可谓煞费苦心。 欧洲央行保障其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维护人事的独立性。 这充分体现于欧洲央行的两个决策机构, 即管理委员会和执行董事会的人事安排中。 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 它由7 执行董事会成员和隶属欧元体系的各国中央银行行长组成。 其中, 执行董事会的成员是通过各个成员国国家或政府首脑的一致同意, 由理事会向欧洲议会和管理委员会咨询后推荐,任期为 8 年,其间不更换,不能连任。可以说,执行董事会的成员的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而在人们更为关注和怀疑的各国央行行长上, 国家中央银行的行长是以个人身份担任管理委员会成员的, 而并非以自己国家的代表身份; 他们必须在一开始就清楚地表示 “在家里” 他们不会在任何情况下接受任何形式的指示。 这样做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