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古诗文集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00654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40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古诗文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文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文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文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文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古诗文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古诗文集锦(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集锦【小学一年级】上册1. 一去二三里(第 44 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 画(第 59 页)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3.静夜思(第 74 页)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1. 春晓(第 12 页)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 村居(第 13 页)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 所见(第 59 页)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4. 小池(第 60 页)

2、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学二年级 】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1. 赠刘景文 (第 15 页 )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2. 山行 (第 16 页 )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 回乡偶书 (第 115 页 ) 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4. 赠汪伦 (第 116 页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是 唐代 伟大诗人 李白 于泾县

3、(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 汪伦 的一首赠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 j 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 李白集 此诗题下

4、有注曰: “白游泾县桃花潭, 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 李子龙 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 ”(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 754 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

5、边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及:不如。【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作品鉴赏公元 755 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6、。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 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 “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 “深千尺”,

7、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 沈德潜 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 )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8、。如宋代诗论家 严羽 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 “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3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 “看似寻常最

9、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明代 唐汝询 在 唐诗解 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

10、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

11、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

12、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 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诗中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 “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1李白( 701 762)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祖籍 陇西 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 西域 ,李白出生于中亚 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

13、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 742 年(天宝元年),因道士 吴筠 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 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 唐玄宗 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 756 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 李璘 的 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 乐府 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

14、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 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 屈原 之后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 诗人,有“ 诗仙 ”之称。与 李商隐 、 李贺 并称“三李”。又与 杜甫 齐名,世称“ 大李杜 ”。 韩愈 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 三十卷。汪伦又名凤林, 黄山市 太平县人,唐开元年间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 泾县桃花潭 ,故迁居于泾县,住于桃花潭畔。好友 李白 曾游历至泾县桃花潭,他以美酒待客。临别时,李白作 赠汪伦 诗,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下册草白居易,

15、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1. 草 (第 5 页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 宿新市徐公店 (第 6 页 ) 杨万里4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3.望庐山瀑布 (第 76 页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 绝句 (第 78 页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三年级 】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作者简介: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

16、籍建安(今福建 建瓯 ) ,本姓李,后嗣于龙泉 (今属 浙江 丽水 )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 叶适 ,他长期隐居钱塘 西湖 之滨,与 真德秀 交往甚密,与 葛天民 互相酬唱。 所著四朝闻见录 ,记述 宋高宗 、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闻趣事及 “ 庆元党禁 ” 始末,可补正史之不足,收入 四库全书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 游园不值 :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 嘉兴界写 江南水乡 景色,颇饶风味; 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萧萧:风声。挑:捉。促织:俗称蟋蟀。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