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思品教案201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894433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8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思品教案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六年级思品教案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六年级思品教案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六年级思品教案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六年级思品教案2017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思品教案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思品教案2017(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 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受当今中外交流的频繁, 大致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 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了解有一些, 如从图书中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相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 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 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 只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这种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 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晰的线条, 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

2、同感。因此,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 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 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是: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 ,地域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 2.不仅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在推进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源远流长。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自主 -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 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特别注重激发

3、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 阅读法, 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 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 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 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 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第二课时: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教学目标 :

4、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 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 知道经济贸易、 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教学难点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地图 ,标明丝绸之路线路; 丝绸之路视频;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学生准备: 收集古代中外物品、文化交流的资料;网上查找近

5、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共同准备: 课前收集体现日本和韩国文化特征的图片、 文字资料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材料。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 P2-P5页内容,话题为“丝路驼铃”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 P6-P7页内容,话题为“海上交流” 。教学过程1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第一课时活动一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1.(课件 :出示教材 P2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两则关于考古发现的报道,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 (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3.师:是啊,精美的蚕

6、丝纺织制品出现在 2000 多年前的外国,让我们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而骄傲。同时也不禁思考: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 2000 多年前的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 ,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5.小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 2000 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有一个人开辟了这样一条路, 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 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出示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通过考古的报道,知道

7、中外交往早在 2000 多年前已经开始, 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探究: 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中华文明是通过什么渠道与世界进行交往、传播。 】活动二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1.(课件:出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师:看,这 2000 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 ,对照地图找一找,它贯穿了哪些国家、地区?2.(课件:出示照片“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 。 )师:大家看,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 你们可知道, 这个雕塑群是为了纪念谁的吗?就是纪念中国古

8、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对于这个名字, 你们有什么了解?3.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1)阅读教材 P2-3 页中外交流资料(2)阅读自己搜集的“丝绸之路”上中外人物交流学习考察资料。(3)学生反馈:在这条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国有哪些方面的交流?(4)(课件:播放视频丝绸之路 )全班讨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给世界各国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教师相机点评:经济发展 物质丰富 增进友谊 文化传播 , )4小结: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之路。丝绸之路更大贡献就在于它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 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 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

9、西亚再传至欧洲。 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 因此可以说, 丝绸之路是航海技术无法实现海上往来时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世界的共同发展。 (板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素材、学生收集以及文本的三方对话, 点面结合,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历程,学生的合作探讨感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上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 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1.师:古老的“丝绸之路”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又焕发出新的活力。2.(课件:出示古丝绸之路线图与现代亚欧大陆桥图 )学生读课文,思考:两者

10、有什么异同有哪些异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3.小结:是啊,古老的丝绸之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了新的发展与飞跃,她展示着现代的中国以开放的胸怀, 加强对外交流, 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 正如世人所说: 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者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他让中国汉唐盛世焕发出丝绸般耀眼的光彩, 并延续至今, 她是一根纽带, 让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这里汇合。【设计意图: 了解古丝绸之路与亚欧大陆桥的异同, 使学生感受到, 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 但却是起着桥梁沟通作用, 并领会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对比能力。 】板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东

11、西方文明的纽带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1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第二课时活动一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1.(课件:出示日本和韩国的文字、服饰、插花艺术、茶艺、建筑等方面的图片)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2.学生展示在课前已经收集到的相关资料。3.师:一衣带水的邻邦为什么在这么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4.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资料, 教师补充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组内进行交流研讨。4.全班深入探究:隋唐时期,日本为什么要派使者到中国来,还盛情邀请鉴真东渡?历经五次东渡失败的鉴真晚年双目失明,还要执着东渡日本?6.师:当时隋朝的进步发展,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

12、名远扬, 对亚洲各国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日本朝野对中国文化充满仰慕向往, 出现模仿中华文化的热潮。 中日间的交流, 为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国对外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不过,当时中日的交流和先前中国通过“丝绸之路” 陆上通道联系世界,有了不同,大家看地图,发现什么? (相机板题:海上交流 ) 7.我国与日本仅一海相隔,较早的海上交流是从中日交流开始的。中国通过海路与世界的交流还有哪些?(1)(课件:出示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2)师生相机补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 ,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设计意图:通过中日韩文字

13、、 服饰等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相似文化背后的成因, 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同时, 由点及面,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 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 】活动二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1.师: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而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则让中外海上交流达到顶峰。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1)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2)师: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教师点评意义: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

14、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3)探讨交流:郑和为什么能完成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处于郑和同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教师点评归纳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3.忆古思今,放眼未来(1)师: 2005 年,我国纪念郑和下西洋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 ,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2)师: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 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也是全人类的自豪。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

15、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 百折不挠、 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 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 为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 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 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3)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谈谈对交流促进发展的理解。4.小结: “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代名词,陆路通道沟通我国和亚洲、欧洲各国,海上通道则沟通我国和日本、 韩国、 东南来各国、 非洲各国。 古代的陆路和海上交流为交流各方面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与文化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

16、的发展。【设计意图:抓住郑和下西洋这一典型海路对外交流历史事件,感受中外海上交流历史对亚、非经济文化的影响。 通过忆古思今, 明白对外交流开放才能让国家走向的新的繁荣,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板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海上交流海上丝路:架起东亚、南亚、非洲、欧洲交流的桥梁航海史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和平的桥梁民族昌盛的结晶2 飘扬的五星红旗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 城市中的小学生对联合国这一称呼有所耳闻, 大致能够了解到这是一个国际性组织, 但对联合国组织的历史及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知道得并不多。 通过电视、 报纸、 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 六年级的学生也容易知道我国参与到一些国际事务中,如承办 2008 年奥运会、 2010 年世界博览会, 从而初步感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一定角色,占有一席之地。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会从不同渠道获得一些信息, 但受年龄的限制、 视野不够开阔, 对中国外交及参与国际事务的大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