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兰七年语文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893631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凤兰七年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刘凤兰七年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刘凤兰七年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刘凤兰七年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刘凤兰七年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凤兰七年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凤兰七年语文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 年 语 文 教 案刘 凤 兰目 录(第一单元)1. 石榴 郭沫若 1 课时2. 海燕 郑振铎 2 课时3. 白鹅 丰子恺 2 课时4. 鹤群 江口涣 1 课时5. 写作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2 课时课题 石榴 郭沫若课型 讲读 课时 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所咏之物的外在、内在特征,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能力目标 了解状物作品的一般特点与写作要求。情感目标认识本文作者借文中石榴的形象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培养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品质。学习重点 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向往之情。学习难点 体会石榴的内在特征,理解

2、作者所言之志。学前准备 作者简介 学习手段 多媒体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感受新知预习/复习1、 作者资料:郭沫若 ( 1892-1978) ,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 (他在历史学、 考古学、 古文字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他一考创作了诗歌、散文、戏剧等大量文学作品,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女神 。 邓小平称他是继鲁迅之后的 “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学习他的一篇散文作品石榴 。课前查找资料,课上交流小组评价情境导入组织教学:猜谜语:胖娃娃 ,

3、最爱笑 ,笑红身子笑破嘴 ,笑得大嘴合不上 ,露出满嘴红玛瑙 4+4+4+4 ?打一水果!?思考回答问题自主学习( 1) 作者是怎样描写石榴树的枝干、叶片的?( 2)作者写石榴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描写的?默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独立思考问题。体验新知成果展示() 作者是怎样描写石榴树的枝干、叶片的?(通过与梅、柳的比较,刻画出它的独特风采: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 “风度”一词本是形容人具有的美好的举止姿态,这里用其形容石榴,表达了作者对其喜爱的感情。 )() 作者写石榴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描写的?(先写花的颜色和外形特点。 写色彩的词语有 “深红色” ,“单瓣的已够陆

4、离” , “双瓣的更为华贵” ,写形状的语句有“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写其生活习性的有“对小 组 选 代 表 班内交流。评价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 作者还写到了它由骨朵到花的演变,先称这种变化过程是“一种奇迹” ,再写它的演变过程: “逐渐翻红,逐渐以顶端整裂为四瓣” ,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形态艳丽而匀称。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体验新知教师点拨写作特色: 1、抓住特征,生动细致地描摹;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总结巩固提高作者写由花到果的变化, 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主要写了石榴结果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由红变为金

5、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所特有的 “各种锈彩” ; 形体由花瓶形变成了圆肚形,写果时,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写果成熟的样子“它对自己 , 还看见过吗?”作者从石榴籽的形状、色泽写石榴果的可爱,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小组合作探究应用新知当堂训练写作:假如要你以 “ 竹 ” 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学习本文的写法,任选一种花草树木写一篇小作文。 5 分钟写作板书设计外在美(色、形) 寄寓深刻哲理石榴 观察、思考内在美(精神、品格) 抒发独特感受课后反思主备人: 刘凤兰 审核人: 201 6 年 2 月 24 日 总 1 节课题 海 燕 郑振铎课型 讲读 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文中

6、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 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学习难点 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学前准备 作者简介及其背景介绍 学习手段 多媒体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感受新知预习/复习1. 作者郑振铎( 1898 1958)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2. 本文写于 1927 年。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 “四 一二” 反革命政变, 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 5 月 21 日只身乘船前

7、往法国巴黎。 航行途中见到海燕, 引发绵绵乡思, 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课前搜集资料,课 上 交 流 , 评价,补充。情境导入在上一节课中, 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植物的状物记叙文石榴 ,热烈的石榴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篇描写动物的状物记叙文 海燕 ,看看作者笔下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思考自主学习结合 “思考与练习” 第一题, 边听边圈点勾画出两种小燕子的活动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外形、 飞翔和憩息状态的词句。默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独立思考问题。体验新知成果展示( 1) 故乡的小燕子: 活动背景: 隽妙无比的春景;外形: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

8、飞翔: 斜飞、 隽逸地横掠; 憩息: 粗而有致的小黑点。( 2)海上的小燕子:活动背景:绝美的海天;外形:乌黑的小水禽;飞翔:隽逸从容地斜掠;憩息:展开双翼、身子一落。小 组 内 同 学 交流, 再在小组中交流。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体验新知教师点拨从上面的学习可以看出, 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 乌黑的羽毛, 隽逸的飞行姿态, 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总结巩固提高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是故乡的小燕子。明确: 除了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以外

9、, 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作者被迫航行出国, 在海上意外地发现几只海燕,便引发了无尽的遐想, 很自然地回忆起故乡的小燕子。 可以肯定, 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 但情思无从寄托,所以他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乡的小燕子,能借以抚慰自己的心灵, 捎回自己对故乡、 对祖国的牵挂,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小燕子”就是作者“乡愁”的象征。小组合作探究应用新知当堂训练1. 字词正音:轻飔 (s ) 隽 (ju n) 妙 隽 (j n) 逸 圆晕 (y n) 憩 (q ) 息 融融泄 (y ) 泄 忧戚 (q ) 蹇 (ji n) 劣皎 (ji o) 洁2. 文中描写的是哪两种小燕子?明确:文中

10、写的分别是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海 燕郑振铎活动背景 外 形 飞 翔 憩 息故乡的小燕子隽妙无比的春景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斜飞隽逸地横掠粗而有致的小黑点海上的小燕子绝美的海天乌黑的小水禽隽逸从容地斜掠展开双翅身子一落课后反思课题 海燕 郑振铎课型 讲 读 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 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学习难点 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学前准备 学习手段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及教

11、师活动 学生活动感受新知预习/复习轻飔 (s ) 隽 (ju n) 妙 隽 (j n) 逸 圆晕 (y n) 憩 (q ) 息 融融泄 (y ) 泄 忧戚 (q ) 蹇 (ji n) 劣皎 (ji o) 洁独立完成,评价,纠正。情境导入海燕的特点、 生活环境、 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作方法分别是怎样的?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去感受海燕的美丽。思考自主学习课文分别描写了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据此,全文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跳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体验新知成果展示明确: 全文以 “乡愁” 为行文线索, 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第 1 7 段) : 主要是回想故乡的小燕子在春

12、天里活动的情景。第二部分(第 8 14 段) :主要写现实中的小燕子在大海上活动的情景。小组同学交流, 班内交流。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体验新知教师点拨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温暖、 舒适、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故乡的春天生动地再现出来, 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 对小燕子的描写从四方面着笔:一是写小燕子的外形: “可爱的活泼的” ;二是写小燕子的飞翔: “斜飞” “快” ;三是写小燕子的憩息: “粗而有致的小黑点” “图画” ;四是写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融融泄泄” 。 其外形与憩息属于静态描写;飞翔属于动态描写。在“误认”和不

13、断地反问中, 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理解巩固提高这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 这个问题对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和点拨。教师最后归纳:这两部分都是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 都是先展示小燕子的活动背景, 分别描写其外形、 飞翔、憩息等特点,而最终都落到“轻烟似的” “乡愁”上。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 作者是由海上的小燕子而联想到故乡的小燕子, 所以从记叙顺序来看, 前一部分是倒叙,后一部分是顺叙。合作探究应用新知当堂训练在 石榴 一文中, 作者通过热烈的石榴表达了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在本文中, 作者通过伶俐的燕子抒发了思乡恋国之情。

14、 在生活中, 一定也有你喜爱的事物 (动物或植物) , 试着把这种事物连同你的感受, 写成一篇 300字的短文。10 分钟写作,交流,评价。板书设计海 燕郑振铎一、 ( 1 7 段)忆故乡的家燕隽妙无比的春景(背景) 线索外形(静)小燕子 飞翔(动) 结合憩息(静) (倒叙)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忆燕思乡 乡二、 ( 8 14 段)看眼前的海燕 思乡恋国绝美的海天(背景) 愁海燕 飞翔(动) 结合憩息(静) (顺叙)海上小英雄形象看燕恋国课后反思课题 白 鹅 丰子恺课型 讲 读 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情感目标 体

15、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学习难点 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学前准备 作者及其作品介绍 学习手段 多媒体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感受新知预习/复习白鹅写于 1946 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交流,评价情境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 “ 鹅 ” 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 :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

16、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写鹅, 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 语言简洁, 色彩鲜明,画面感强。 但毕竟是儿童之作, 而且全诗总共才 18 字, 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丰子恺先生的散文 白鹅 , 内涵要丰富得多, 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思考讨论自主学习1 一 4 段内容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熟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问题。体验新知成果展示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小组内交流, 再在班内交流。 评价。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体验新知教师点拨这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