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果树根区氮素的空间运移及变化特征研究-毕业论文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878970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果树根区氮素的空间运移及变化特征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果树根区氮素的空间运移及变化特征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果树根区氮素的空间运移及变化特征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果树根区氮素的空间运移及变化特征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果树根区氮素的空间运移及变化特征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果树根区氮素的空间运移及变化特征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果树根区氮素的空间运移及变化特征研究-毕业论文(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咸水的特点 .12.2 国内外微咸水研究现状 .12.3 氮素概况 .22.4 国外氮素运移、转化规律研究现状 .22.5 国内氮素运移、转化机理研究现状 .33.试验区概况 .44.试验材料与方法 .44.1 灌溉处理设置 .44.2 土壤氮素的测定 .54.3 土样采集方法 .54.4 土壤湿润体测定 .54.5 试验数据分析 .55.结果与分析 .55.1 果树根区土壤碱解氮的空间运移变化 .55.2 果树根区土壤碱解氮的变异性 .85.3 果树根区土壤碱解氮的垂直分布特征 .85.4 不同咸淡配比(矿化度)对碱解氮的影响 .106.

2、结论与讨论 .14参考文献 .16致 谢 .17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01 引言我国水资源总量 2.811 万亿 m3 ,居世界第 6 位 ,但人均占有量仅 2317 m3 ,居世界第 109 位,其中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人均占有量分别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2%、21.6%和 15.1%,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我国尤其是西北、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有着丰富的地下咸水资源,据初步统计,华北、河北平原水矿化度 25g/L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 43%48%,咸水资源达 56 亿 m3,整个华北平原浅层咸水资源达 75亿 m3,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内蒙的部分地区)水矿化度

3、 25g/L的地下咸水资源 88.6 亿 m3。开发利用咸水资源,增辟灌溉水源将成为我国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 4。南疆地处天山南麓,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 100mm,蒸发量却高达 2000mm以上,淡水资源极其缺乏,开源节流寻求新的灌溉水源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有效方法,而南疆的微咸水资源比较丰富,并且开发利用的程度不高,为此合理的开发利用南疆丰富的微咸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可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必将是未来该灌区农业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滴灌技术被视为当今比较成熟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而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它不仅能节约淡水,有效利用咸水资源,且不因大面积灌溉咸水,引起土壤盐碱

4、化,又能利用滴灌控制灌溉特性减少深层渗漏,达到一个综合的节水增产效果,是先进的栽培技术与灌水技术的集成。在结合国内外微咸水灌溉试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矿化度微咸水进行枣苗滴灌处理后,红枣根区氮素的空间运移及变化特征研究,为制定适宜南疆地区枣树生长的微咸水灌溉制度及施肥方案提供试验的依据,对缓解淡水危机及枣树微咸水滴灌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能直接从土壤中吸收可利用的有效氮主要是无机氮和一些易分解的小分子有机氮,其供氮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土壤肥力,因此,在测定时主要选择了碱解氮为研究对象。另外,碱解氮能够较灵敏地反映土壤氮素动态和供氮水平,其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后作产量和吸氮量高度相关 5。许多

5、研究表明,农田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68 ,因此,土壤碱解氮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农田土壤肥力状况,通过对农田土壤碱解氮的评估,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当地的化肥施用,而且还可以用于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估。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微咸水的特点根据新疆盐碱地特点和水资源的现状,在保证土壤含盐量不超过作物耐盐度的临界值条件下,利用微咸水灌溉是改良盐碱地的一种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微咸水可以与碱性水混合灌溉,碱性水中的 CO32-和 HCO3-与咸水中的 Ca2+和 Mg2+结合后,产生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类沉淀,克服了碱性危害。这样既淡化咸水,又降低了土壤中盐分含量,改良土壤盐碱化和防止

6、次生盐碱化,减轻盐分对作物的危害。另一方面微咸水膜下滴灌不但对作物不减产,不会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可以维持土壤现有的现状,而且可以净化土壤水的水质 9。2.2 国内外微咸水研究现状我国北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咸水资源,却没有有效地加以利用,仅黄、淮海平原地区浅层咸水区面积就有 4.7104Km2,25g/L 微咸水资源约 5.4109m3,其分布面积约占浅层咸水区面积的 80%以上,如果能将这部分微咸水资源用于农田灌溉,将会提高灌溉保证率,减少农业淡水用量,从而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危机。由于南疆地处极端干旱的荒漠区,淡水资源极度缺乏,但分布着较多的咸水和微咸水资源,传统观念认为,咸水和微咸水资源处

7、于劣质水资源,是阻碍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1但是由于土壤具有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作物也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10,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可持续利用为指导准则,采用咸水和微咸水灌溉作物,达到抗旱增产的目的,是完全可能的。与淡水灌溉不同,咸水和微咸水灌溉一方面提供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另一方面增加了土壤中的盐分,容易引起土壤的次生盐碱化,使耕层土壤含盐量或土壤溶液浓度超过作物的耐盐度,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基于微咸水灌溉对作物的生长存在利与弊两方面,本文就此问题之一,采取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对枣树滴灌,观察枣树对氮素的吸收情况,并作分析评价。国内外利用微

8、咸水灌溉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美国盐渍土实验室在灌溉水质、作物耐盐、作物生长、盐渍度以及盐分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日本在灌溉用水不足的地方引用含盐度 0.7%20%的盐碱水灌溉,突尼斯在 1962 年成立了咸水灌溉研究中心,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灌溉和管理条件下作物可以获得高产,在微咸水灌溉四年后,土壤化学组成和含量基本稳定,可用矿化度 2.05.0g/L 的咸水灌溉海枣、高粱、大麦、苜蓿、黑麦草等作物,甚至用矿化度为 4.55.5g/L 的地下咸水灌溉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均取得成功,而且在撒哈拉沙漠排水和灌水技术条件方便的地区用矿化度 1.26.2g/L 的地下水灌溉玉米、小麦、棉花、蔬菜等作物也达到良好的效果。意大利用矿化度2.05.0g/L 的咸水灌溉已有 20 多年,一些地区长期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农田土壤未发生长期的积盐现象。中亚、阿拉伯在有良好排水和淋洗条件的沙壤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