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3年模拟试题汇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87787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3年模拟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3年模拟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3年模拟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3年模拟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3年模拟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3年模拟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3年模拟试题汇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C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2.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DA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B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C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D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3.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 (周)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

2、。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 AA.中央官制 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 D.地方行政制度 4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B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5.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 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C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3、“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 B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7.(2013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其中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是( C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8. “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

4、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 ”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A. 实行了宗法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 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9.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10.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CA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5、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11.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D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12宋代有学者说,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 “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13.尚书召诂曰:(武

6、王崩,成王年少) “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14.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15.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CA分封制

7、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17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B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18.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D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19.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 ”

8、 这一论断 C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2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C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1.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B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22.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

9、,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 )A西汉初期 B西汉武帝以后C北宋初期D明朝初期23.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 D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24.自魏以来,谱牒之学大盛。如唐初“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 ,甄差群姓。开元初,邵冲与薛南金复加刑窜,乃定。 ”这一历史现象说明 DA封建专制皇权逐渐削弱B魏晋九品中正制的沿袭C唐君主为昭示正统地位 D宗法制融入古代社会生活25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

10、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C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26.据新唐书卷 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CA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 B利于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C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D借助强化相权加强君主专制27.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 “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 。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BA审议决策之权 B监察

11、百官之职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28.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CA.刚刚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逐渐失去其作用 29.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D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C反对实行分封制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30.元朝赵天麟说:“

12、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B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31.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 (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 。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 ”由此不能看出 B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

13、制约32.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这说明北宋 C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3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明 BA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34.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

14、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B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35.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C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3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37.台湾学者许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