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877426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论文-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论文-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 南 商 学 院学 年 论 文题 目 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学生姓名 周 洲学 号 130120152学 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 1303指导教师 吕雄鹰职 称 教 授2016 年 3 月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课程设计)第 1 页 共 11 页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涌现出了许多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产业内贸易的理论逐渐形成。现在,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一个比较规范的理论体系。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研究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基本

2、概念,如产业内贸易的界定、分类及衡量指标等。随后通过计算 GL 指数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服务业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劳动密集性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垂直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低。最后说明了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以及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服务贸易;GL 指数;影响因素Abstract In the 1960s a lot researches on intra-industry trade have emerged. In the 1970s and 1980s intra-industry

3、 trade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Now, it has become a more normative theory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s helpful to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n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ervices has its own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i

4、ntra industry trade, such as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index of intra industry trade. Then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the GL index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ra industry trade has been studied. Results show the level of China service industry as a wh

5、ole industry in a higher level of trade; labor intensive industry intra industry trad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echnology intensive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课程设计)第 2 页 共 11 页industries;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trade to horizontal intra industry trade, vertical intra industry trade low proportion of. Finally it exp

6、lain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ra industry trade and rela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intraindustry in services; service trade; GL index; influencing factors.一、导论(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战后,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一个国家出口并进口同种产品的贸易现象。它超越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所论述产业间贸易的范畴,西方经济学家通常称之为产业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也开始了一场悄悄地革命,有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的不完全

7、竞争理论成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现在实践证明了,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也日益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根据相关研究,1989 年中国货物产业贸易指数仅为 24%,在中国入世前,一直处于小幅上升趋势,到 2001 年达到 47%。入世后,随着入世前的承诺初见兑现,关税以及非关税等贸易壁垒逐渐消除,刺激了中国产业间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指数有小幅下降,大约维持在 46%左右。由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通常指导致该国社会给你产要素在同一产业流动,其经济调整成本明显低于产业间贸易

8、,应对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也就相对较强。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稳定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处于成熟,对外贸易的稳定性逐渐得到加强。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方面,是因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伴随着技术的相互渗透,从而加快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促进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最后,由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弱化了国与国之间、尤其是产业之间的要素察赋差异,由此形成的产业竞争可提升产业竞争力。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课程设计)第 3 页 共 11 页产业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标志,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标志。中

9、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每年同比增长速度至 2007 年达峰值 30.9%,到 2014 年逐渐减缓维持在12.6%左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贸易,对于服务贸易中高技术,高增值的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项目的整体竞争力较差。因此,从现实方面来说,研究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从而发现服务业各部门的不同贸易模式,并找出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提出如何利用产业内贸易来提高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改善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商品结构;同时对于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内需、维持经济健康发展等有重要意义。(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本文主要研

10、究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状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框架如下:1.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 介绍了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基本概念,包括产业内贸易的界定、分类和衡量指标。3.利用 GL 指数从总体和分行业的角度,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进行了研究。4.根据以上分析,对发展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二、文献综述(一)产业内贸易的出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出现源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贸易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同时相同相似产品的贸易越来越多,甚至占据了贸易的绝大部分比重。而传统的贸易理论对这些现象根本无法解释。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课程设计

11、)第 4 页 共 11 页1960 年,Verdoorn 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集团内部的贸易模式变化时,发现在经济同盟建立后同一产品组内的贸易增长了,并且随着同盟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产品高度差异化和产业内分工专业化的趋势。这是经济学家首次关注产业内贸易形式。自 Verdoorn 后,Michaely、Balassa 和 Kojima 等为产业内贸易理论做了大量的经验研究。Michaely 通过计算 36 个国家 5 大类商品的进出口差异指数,发现高收入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呈明显的相似性,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相反。Balassa 对欧共体制成品贸易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大部分发

12、生在 SITC 体系划分的产品组内,而不是在产品组之间,欧共体内国家之间的贸易呈现出交换同类产品的特征。Balassa 把它成为产业内贸易. Kojima 在研究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格局时,发现发达国家以及发展水平类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横向制成品贸易增长迅速,而这与传统的比较成本理论是相背的。由此验证了产业内贸易的存在。产业内贸易作为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分支,逐渐的发展起来,并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二)产业内贸易的基本概念1.产业内贸易的界定产业内贸易又称为双向贸易和交叉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进口和出口同类别产品的贸易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

13、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 T 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2.产业内贸易的度量目前最常用的产业内贸易指标是由 Grubel.H.G.和 Lloyd.P.J 提出的GL 指数。公式 Gi=1-(Xi-Mi)/(Xi+Mi)假设 Xi 代表 i 产业的出口,Mi 代表 i 产业的进口。Gi 处于(0, 1)区间内。该指数越接近于 1,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当 Gi=1 时,该产品组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课程设计)第 5 页 共 11 页为完全的产业内贸易。一般的,若该指数大于 0.5,该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若指数小于 0.5,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该式中权数代表的是各个行业在整个产业

14、中所占的比例,即在整体服务业出口中的重要性,相对出口量小的行业相应的对整体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影响较小。根据重要性加权后,所计算的服务业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准确的反映了真实情况,借助该指数,可以衡量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三、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国内服务贸易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贸易支持政策体系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不断发展;但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总体上仍然薄弱等因素制约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十二五“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额之和)中的比重持续攀升,2011 年、2012 年

15、和 2013 年的占比分别为10.3%、10.8%和 11.5%。2014 年 1-9 月,中国服务进出口增速高于货物贸易增速 6.9 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呈现持续提升的势头,达到 12%,比上年同期提高 0.7 个百分点。如图 1图 1 2007-2014 年 1-9 月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和比重(%)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课程设计)第 6 页 共 11 页(二)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 GL 指标分析GL 指数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度量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根据 GL 指数的大小,可以分为四个区间,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产业内贸易,如表 1GL 指数划分标准 产业内贸易水平 国际分工模

16、式0GL0.25 低 高度垂分工0.25GL0.5 较低 垂直分工0.5GL0.75 较高 水平分工0.75GL1 高 高度水平分工表 1 项目/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服务业整体0.93 0.94 0.95 0.97 0.94 0.92 0.93 0.94 0.94 0.96 0.98运输 0.66 0.70 0.76 0.84 0.70 0.72 0.73 0.76 0.78 0.79 0.85旅游 0.85 0.85 0.83 0.89 0.85 0.86 0.84 0.87 0.87 0.88 0.89通讯服务0.96 0.89 0.98 0.96 0.89 0.92 0.94 0.96 0.95 0.96 0.98建筑服务0.95 0.77 0.85 0.70 0.70 0.73 0.75 0,77 0.77 0.85 0.96保险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