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开题报告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877385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开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 负责人: 王坤 王艳通信地址:安徽省太和县肖口中心学校政史地教研组邮 编 : 236621电 话:13605677578 电子邮箱:891817685QQ.com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 一、 课题的提出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 、 “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

2、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我校存在一定数量的政史地学困生,他们缺乏政史地学习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培养他们对政史地课的兴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当代教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逐步自主的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 这一课题,目的是做好政史地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提高学习政史地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可

3、持续发展。二、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对政史地学科缺乏兴趣的学困生的状况分析:政史地学困生通常是指在初中政史地教学中能力薄弱,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1、学习目标不明确,政史地学科部分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学习习惯差,缺乏主动性,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毅力差,只停留于一知半解。3、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上课不专心,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常处于茫然状态。4、 学习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就毫无乐趣可言了,变成了一种煎熬。(二) 、培养学生学习政史地课的浓厚兴趣的方法及对策:1、新颖开头激趣法

4、,激发学生学习政史地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课堂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机性。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对教材应当有准确的把握,设计出能印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的导语,使它成为印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好奇心是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是激发其不断地进行钻研与创作

5、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政治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 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2、用鼓励表扬,激发学生学习政史地的兴趣世上没有不努力的学生,只有不会赞赏鼓励的老师。名师在课堂上喜欢运用赏识教育作为引导手段,激发学生内心的自尊感,让他们自觉学会自律,从而让他们爱上课堂。我在日常教学中也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在课堂上我会注意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找回自信

6、,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政史地。 俗话说得好, “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张脸。 ”人人都在乎自己的面子,学生也是如此。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够客观、公正地赏识鼓励每一个学生,就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3、用幽默赶走沉闷,激发学生学习政史地的兴趣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幽默也是枯燥的,枯燥的课堂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因为只有充分激发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才能使其对学品德课充满兴趣。 课堂上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欢乐。比如教师讲课生动

7、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扣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醍醐灌顶,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一个恰如恰如其分的幽默,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让人浅斟细酌,回味无穷;一个富有哲理的警句,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情绪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进而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通过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4、用故事装点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政史地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

8、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课堂上讲故事就是激发学生高昂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学品德的兴趣。其实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这个“故事”既可以是哲理深刻的传说故事或寓言故事,也可以是生活实际中的故事或案例,甚至可以穿插一些文学作品的故事讲一讲,通过自己的语言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品德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法是新兴的教学方式, 已经深入人心,并在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多媒体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在教学

9、过程中可以大量的插入图片、音乐、视频影片等,把一些枯燥的、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进行直观展示,使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教学“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播放如唐诗、宋词、水墨画、敦煌莫高窟、京剧、昆曲,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抗震救灾,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等等资料,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体会到民族精神的精髓。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获得了很多具体的、生动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教学效果更好。三、实施过程第一阶段:2016 年 1 月 20 日-2016 年 2 月 29 日课题申请、立项。第二阶段:2016 年 2 月 29 日-2016 年 9 月 30 日课题研究阶段。第三阶段:2016 年 9 月 30 日-2016 年 12 月结题。四、 预期成果1、 通过研究,帮助他们找回自尊、自信,激起他们学习政史地学科的兴趣。2、 通过研究,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不足,提出前进的方向。3、 通过研究,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4、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找到激发学生学习政史地兴趣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