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调查研究-硕士科研论文标书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877187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关怀调查研究-硕士科研论文标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文关怀调查研究-硕士科研论文标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文关怀调查研究-硕士科研论文标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文关怀调查研究-硕士科研论文标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文关怀调查研究-硕士科研论文标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关怀调查研究-硕士科研论文标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关怀调查研究-硕士科研论文标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二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学术思想,理论依据,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和出处国内外研究概况:人文主义发源于西方。早在 19 世纪奥大利亚教育史学家康纳尔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性化”, 前苏联教育家哈尔拉莫夫等提出“教育人格化”要求,20 世纪 50 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著要相信孩子 、 关于人的思考 、 让少年时代健康成长 、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都透露他的教育信念,即“要培养真正的人” 、 “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 1 1984 年,美国人文学科促进会发表了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学科报告书,认为学生无论主修什么都要具备相当程度的历史、哲学、语言文学修养,建议大学把人文学

2、科尤其是西方文明史作为重要科目。美国学者博伊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掌握科学技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要继续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国家,应该使受教育者成为有仁义之心和关心他人的人,并具有运用所学技能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念” 。 2博伊认为,如果学生局限太狭窄、太技术化的知识,就很难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主义精神。他呼吁“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教师应在每一节课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在人文主义学者的鼓励下,美国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实施人文教育。日本在上世纪 80 年代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在开创新世纪之际,不仅自然

3、科学,而且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振兴,都是容不得半点轻视的课题” ,因此,日本在教育中加大了人文精神培养的力度,把人文精神渗透、贯穿于教育之中。 32003 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 从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来分析,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主流是好的,他们为了学生的成才成长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用心良苦。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比如,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教育服务国家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忽视教育完善个人需要的价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分强调教育的

4、社会工具价值即服务国家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理性价值即完善个人需要的价值。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技能培训,而淡忘了情感、人格、品行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学生总是在考虑如何实现自身社会价值而苦苦争扎,而忽视了完善自我也是自身主体性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样朴素、亲切的字眼。新的提法揭示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高校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4。从 70 年代初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

5、学会生存” ,80 年代提出“学会关心”,这一切都诠释着人文关怀的底蕴,体现了教育对学生人文关怀的走向,体现教育关怀人的发展趋势。从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当前社会的激烈竞争看,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更符合人性的心理需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战略角度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学术思想:“人文主义”通常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文化思潮,“人文关怀”一词就是脱胎于这个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因此也被称作“人本主义”,它关心人,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对人类命运、幸福与痛苦,对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的强烈关怀和承担责任的精神,重视人的价值,人文关怀是“对

6、人的生存状态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 。理论依据:教育部于 2002 年 8 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学生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是体育课程之本,强调体育课程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等;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标的变化,反映在体育教育上,就是不再从实用和功利的角度来看待体育教育,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突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以人为本” 、 “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目标上取得共识。目的和意义:本

7、研究拟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研究、专家访谈等对珠海高校园区七所高校(中山大学珠海学院、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体育教学领域中人文关怀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尝试性的提出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手段,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参考文献:1郭叶. 学校体育呼唤人文精神J. 体育学刊,2005(132-134)2邵旭平. 从中美比较看我国大学人文教育J.教育探索,2008(685-694)3黄万盛. 人文关怀的现代考验J.求是学刊,2009(

8、2628)4孙天威,王守纪. 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思考J.2008(2122)5徐莲梅.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和谐J.消费导刊,2009(245)6腾悦. 浅析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9(324326)7王晓燕. 人文关怀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J.2008(148149)8王轶. 人文关怀与高校教育教学点滴J.教育战线,2008(112)9张艺馨. 论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8789)10王健,吴剑,罗小亮. 人文关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追求J.前沿高教视窗,2008(118119)11刘伟. 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J.科教文汇,20

9、08(19)12罗学锋,赵志强,姜蓝,董亚军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7-110)13毛芳才.论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J.广西青年干学院学报,2006(4042)14张燕燕,李占红.试析日本音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乐府新生(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5(26-28)15足立智孝. 日本医学人文教育J.医学人文教育,2009(60-63)表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实施地点及规模(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内容、实施地点及规模等) 1.主要内容:1.1.在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钢教授的指导下设计调查问卷,并对珠海高校园区七所高校进行调查并发放问

10、卷;1.2.分析总结回收后的问卷,尝试性的提出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1.3.在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将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手段贯彻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2.要解决的问题:2.1 全面了解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前沿动态;2.2 调查、分析珠海高校园区七大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应用程度;2.3 结合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历史要求,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尝试性提出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证明其科学性、可行性和易普及性。3.创新点:通过对珠海高校园区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尝试性的

11、提出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4.实施地点: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调查对象:中山大学珠海学院、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表四课题目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说明项目的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提供的成果形式。如系理论课题,应写明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科学意义;如系应用性成果或基础性资料,应写明应用前景;如系产业化成果,应有需求分析、效益分析和预测)1.课题目标:通过对珠海高校园区七所高校体育授课体制和内容进行分析,对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

12、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解决人文关怀欠缺的实际问题。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逐渐增加体育教育中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使学生明确体育教育的意义正视体育教育的价值,尝试性的提出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2.研究方法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来收集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论文资料及相关专著,全面了解本课题的现状和前沿动态,确定对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进行探讨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2.2 问卷调查法: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设计问卷调查表,并进行

13、信度和效度检验,对珠海高校园区七所高校实施人文关怀的情况进行调查。2.3 专家访谈法:本论文以电子邮件、走访、电话访谈或问卷的方式对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东北师大体育学院,上海体院、广州体院、北京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学院、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珠海七所高校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就论文选题、问卷的设计以及人文关怀实施情况等方面问题进行咨询、请教和探讨。2.4 逻辑分析法3.技术路线课题整体设计(导师指导下完成)总结报告以及论文的形成问卷回收及回收后的归纳和分类深入高校课堂教学进行调研将人文关怀深入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问卷的分析和处理走访本领域知名专家发放问卷问卷的

14、设计(导师指导下完成)将人文关怀深入到体育课堂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A.教师要确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求教师尊重人的本性,要用人的方式去理解学生、对待学生,要求教师真正走详细说明近学生、关心学生最终引导学生理智处理各种喜、怒、哀、乐。其次,教师不仅应该有博大的人文胸怀,更应在教育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要信任学生、同情学生。最后,要求教师注重学生个性教育,探求学生的个性需求。B.在营造课堂氛围中体现人为关怀在营造课堂气氛上,教师应尽量让课堂成为“快乐课堂” 、 “互动课堂” 、 “五味课堂” 、 “情感课堂”等等,应体现“民主、和谐、轻松”的人文关怀的课堂。C.在教学方式上体现人文关怀

15、,从灌输转变为对话。在教学上运用最为普遍并且成效显著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师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尊重他们的个人见解,鼓励他们质疑。D.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关怀在评价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肯定,这对于以往以批评为主的点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进。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助于改变中国学生不自信的现状,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点评。E.加强师资队伍自身的人文修养首先,体育教师要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不仅要做好一名“经师”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做好一名“人师”,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的师德去熏陶学生,帮助学生怡情养性

16、,塑造人格。其次,教师要通过进修、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面。F.实事求是地设置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应该把学生在校所学的体育知识和以后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校体育为学生以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G.努力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学校体育作为学校主要的文化交流娱乐活动,更应该积极利用其创造出活跃的、人人竞相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H.教师要反省自身与学生相处的状况,建立平等、友好、和睦、和谐、长效的新型师生关系。I.教师要时刻牢记为人师表的思想,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蔺雪莲课题整体设计;蔺雪莲、李晴云问卷设计;李晴云、熊涛、耿攀发放问卷及回收;熊涛、王峰走访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蔺雪莲、李晴云深入各高校课堂教学调研;耿攀、黄显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