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文艺院团转带“后改革”现象的思考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870684 上传时间:2018-0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7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国有文艺院团转带“后改革”现象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国有文艺院团转带“后改革”现象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国有文艺院团转带“后改革”现象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国有文艺院团转带“后改革”现象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国有文艺院团转带“后改革”现象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国有文艺院团转带“后改革”现象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聚焦 对国有文艺院团转带 后改革现象的思考 樊小林 一、国有文艺院团转制的模式及“后改革”效应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一 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城市在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体制 改革方面摸索前进,创造了转制改制、剧团重组、机制改 革、品牌效应、媒体托管和多种形式的联盟等六大类型的 改革模式,构成了我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基本 框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人推进,有必要对国有文艺 院团体制改革以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考察和反思, 即:转制后的院团如何生存?并针对这个现象从国家层面 上做出有效的政策响应。 “后改革”现象很多,本文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现象一:还没有完成角

2、色转换。这是指,转制院团尽 管在形式上完成了身份转换,但是在实体上还没有完成角 色转换。这里的实体就是指它的角色完全转换,本质意义 上的转换。因为在长达60年的历史惯性中间,我们的国有 院团一直是在事业团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下来的,长期习 惯性的工作思维、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制度等已经 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固定的行为结构,现在生存方式因转制 而被打破,但是在国有院团同志们的潜意识中并没有真正 转换,这是后改革现象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现象二:还没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转制院团法 人治理结构的实质,就是要在其转制改制的过程中,建立 起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其 既能够高效运

3、转,又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 制。但是大部分转制院团都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能 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取决于四个关键要素:一是宏观配 套政策环境,因为政府宏观管理环境会极大地影响其效 能。宏观配套环境在这个方面特别是院团转企以后,如何 帮助院团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政策响 应;二是政府是否真正能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 变;三是转制院团是否具备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的自觉意识 和能力;四是转制院团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能制定和 落实到位。到现在为止,笔者所能接触到的一些转制院团 的内部管理制度,大部分还是原来事业团的管理制度,与 转制以后的情况还不相称、不对等。这四个要素都

4、将直接 影响和制约着转制院团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有效运转。 现象三:两个效益的矛盾尚未调整到位。企业追求的 是合法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但是,转制 院团担负着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和实现“三 贴近”的历史重任,肩负着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人 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导向和净化 社会环境的重要作用,不能单纯地根据市场价值取向来进 行艺术生产。这就决定了转制院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 企业,而是带有相应政治责任、社会职责、艺术传承等使 命的特殊的文化企业。转制院团如何重新调整其与两个效 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二、目前演艺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研究

5、制约我国演艺业发展因素的各类理论文章、学术 著作浩如烟海。从转制院团市场化的角度看,其实最根本 的制约因素只有两条,一是受演艺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制 约;二是受大众文化消费方式多样化的制约。 (一)演艺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制约 演艺市场由演出内容的提供者、演出内容的消费者、 演出场所和演出中介四个要素构成。在一个完善的演艺市 场体系中,这四大要素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作为演艺内容提供者之一的转制院团从艺术生产到消费终 端,是其作品价值环环相扣的实现过程,它构成了一条以 围绕舞台艺术现场演出而建立起来的完整的产业链。在这 个产业链中,艺术生产环节承担着艺术价值和原发性经济 价值的创造的重要功能

6、,是产业链中的基础环节和核心环 节,只有转制院团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护,整个产业链的 市场化运转才能维持良好的秩序。 但是,从目前我国演艺市场的实际状况看,从政府管 理体制层面讲,由于条块分割、行政壁垒,导致了演艺市 场的行业割据、各自为政和无序竞争。从法制层面讲,规 范演艺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特别是规范演艺中 2010年第10期 总第304期 19 固 垦 篱 热点聚焦 介行为的法律法规至今尚未出台,导致了演艺市场四大要 素的具体市场行为的失范。从道德层面讲,由社会信任危 机而引发的社会诚信的普遍缺损,形成了演艺市场互不信 任的氛围,这对转制院团的市场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从 所有制层面

7、讲,转制院团自身市场营销职能的严重缺失造 成了其产业化程度的普遍低下。从文化消费层面讲,演艺 市场“贵族化”倾向日趋严重。过高的票价筑起了院团的 门槛,这不仅使舞台表演艺术与大众的实际接受能力渐行 渐远,而且使传统的“蹭戏”和现代的“赠券”更加盛 行,这只能进一步弱化转制院团的市场化转型。 例如,就2009年南京市演艺市场发展态势而言:(1) 在文化惠民政策的引导下,大量舞台演出以免费赠票或广 场无偿演出的公益性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 务。但是,这种强劲的社会福利性文艺演出忽视了两个重 要前提,一是我们现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全社会提供 公共文化服务;二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点是加

8、强 农村和城市基层文化建设。(2)这种大量的普遍的社会福 利性文艺演出使本已十分脆弱的南京营业性演艺市场濒临 崩盘。(3)剧场舞台营业性演出持续低迷,营业性演艺场 所市民参与和互动性演出和体育场馆营业性演出波澜不 惊。 有鉴于此,体制性障碍,缺少宏观规划、政策指导和 法律约束,以及道德失范,已造成了现阶段我国演艺市场 产业链的割裂,形成了一方面生产过剩,另一方面产品又 销不出去的局面。由产业链的割裂而引发的从艺术生产到 消费终端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了艺术生产的相对萎 缩,阻碍了转制院团的市场化进程。 (二)受大众文化消费方式多样化的制约 文化消费是大众经济消费行为的重要表现方式之。 文化消

9、费的本义,是人们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而精神需 求的满足实际上又是一种审美活动的过程,在审美愉悦 中,人们认识世界、把握社会、体味生活、感悟人生。在 当代文化消费中,消费者的行为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而 是把文化消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体现自己个性特征 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的3O多年在文化消费领域,大众文化消费方 式已呈现出强劲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支撑着人们的文化消 费行为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应当讲这是历 史的进步。然而在其历史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又无可奈何 地看到舞台表演艺术的衰落。这是当代大众文化消费方式 的多样化与传统表演艺术尖锐矛盾冲突的结果。它最集中 地表现在戏曲艺术领域,戏

10、曲剧团存量萎缩,观众人数锐 减,正面临如何生存繁衍下去的难题。 再以杂技为例,我国有近200个国有杂技团,堪称世 界之最,是我国在国际比赛中拿金牌最多的艺术门类,也 是世界上杂技比赛获奖最多的国家,被誉为“世界杂技金 牌储藏库”。但我国可以称得上是杂技大国,却称不上是 杂技强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杂技在世界杂技舞台上 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高质量的杂技节目绝大部分只 能以单体节目的形式在国外演艺市场上获取极低的报酬。 而在国内演艺市场上,因受到大众文化消费方式多样化的 制约,以及演出成本的不断高涨,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杂技 演出了。舞台表演艺术生态环境的变化同样制约了转制院 团的市场化进程。

11、三、演艺市场主体发展的宏观环境要求 从目前全国演艺市场的构成情况看,主要有三个特 点,即:演艺形式的多元化、演艺主体的多元化和演艺平 台的多元化。 (一)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是发展演艺市场的关键 发展演艺市场的关键是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其 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演艺市场拥有最大限度的生存与开拓 空间,促进演艺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要完 成政府职能的转变,首要的就是政府应当彻底转变观念, 对国有院团主要功能的理解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长期以来,政府对国有院团的理解具体表现为:对国 有院团所可能具有的宣传教育功能,以及意识形态功能的 注重,远远超过了对它作为一个文化企业的功能,对它作

12、 为大众娱乐业的组成部分,通过为一般民众提供精神愉悦 而获得经济回报这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功能的注重。在这种 理解的支配下,国有院团甚至完全丧失了它的独立性,它 作为文化企业的性质被完全忽略了,而成为一种彻底意义 上的宣传教育工具。这种理解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政府文 化部门越来越深地介入到了国有院团的具体运作过程中, 国有院团艺术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政府的参与、指导、把 关,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国有院团作为一个独立法人文 化企业的自主权,特别是国有院团符合市场需求和艺术规 律的艺术生产自主权,这也就决定了国有院团一方面过于 注重创作、编排、演出适应当前形势的作品,而不注重对 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

13、另一方面,在选择与决定创 作、演出剧目时,只注重主管部门以及政府的偏好,日渐 丧失了面对变幻无常的演艺市场不断调整表演风格与剧目 的能力,不断强化了国有院团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这是国 有院团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造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有鉴 于此,发展演艺市场的关键在于政府转变观念并加快其职 能的转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真正把国有院团转化成文 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化成能够通过向民众提供 文化消费而获取利润的文化企业,这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 关键,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政府逐渐 把现在对国有院团的直接管理,转变为监督与服务并重的 宏观管理。 (二)强化服务,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维护演艺

14、市场 的繁荣发展 牢固确立服务发展是政府机关最大责任的观念,强化 政府的服务功能,实现从“权力中枢”向“服务中枢”的 20 2010年第10期 总第304期 全方位转变,努力创造适合演艺市场发展的良好的人文环 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 一是依据上位法,坚持“扶持、引导、服务、培训、 教育”的方针,扩大市场准入,增强市场活力,整合演出 资源。对演艺市场的管理应当从被动管理转向到有目标有 规划的主动管理上来。市一级政府文化部门对本地区演艺 市场的管理应当以宏观管理为主,以推动演艺市场产业化 进程为重点,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演艺市场特点的发展政 策、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或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不

15、断完 善和强化对全市演艺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 二是进步推进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依法可以下放 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坚决下放;依法坚决禁止利用规范性 文件设立行政许可条件,已经设立的必须坚决废止。 三是彻底改变对演艺市场“重整顿、轻繁荣”,“重管 理、轻服务”的管理理念。在坚持“扶持大众的、保持健 康的、允许无害的”前提下,加强对营业性演出单位和从 业人员的政策法规服务,鼓励各类演出经营单位大胆探 索、大胆尝试。 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演艺市场信息网络,为各类演 出经营单位提供对演艺市场信息,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维 护演艺市场的繁荣发展。 (三)建立制度体系,推进演艺市场的规范化和产业 化 建立演艺市场

16、的制度体系,是推进演艺市场规范化和 产业化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演艺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的 重点主要有推行演出季制度、建构演出院线制度、完善演 出经纪人制度、推广制作人制度、公共文化服务公开招标 采购制度、舞台艺术创作生产专项扶持资金等制度。 四、在繁荣演艺业过程中政府的作为 (一)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行政管理体制的错位 坊间对我国现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说法是:党委干 政府的事、政府干企业的事,企业不知道干什么事。有些 地方是由党委宣传部门在主抓文化产业,那么政府在其中 也要体现出抓文化产业,也要想办法干事情,所以把很多 文化企业应该做的事都做了,致使文化企业不知道自己应 当干什么事情。因此,从现阶段全国文化企业发展的走势 看,文化企业对党委和政府的依赖、对我国现行文化产业 政策的依赖,大于对市场的依赖,这是现阶段我国文化产 业行政管理体制的错位造成的。 (二)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处于体制性松绑、政策性推动、政 府主导的发展阶段。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特点是事后追认 性,是先有产业,然后由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 会和2001年3月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