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学位论文-传统节日初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85153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月学位论文-传统节日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3月学位论文-传统节日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3月学位论文-传统节日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3月学位论文-传统节日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3月学位论文-传统节日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月学位论文-传统节日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月学位论文-传统节日初稿(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要素教学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绪论、 选题背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及方法、 本文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成机制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概述二、文化生成机制第二节 农业文化与传统节日文化的生成一、 岁时节令二、 二十四节气第三节 宗法制度与传统节日文化的生成一、宗法制概述二、宗法制度与伦理本位三、宗法制度造就亲情凝聚力本章小结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主要要素第一节 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团圆”要素一、春节(一)春节的概述(二)春节主要风俗及饮食二、中秋节(一)中秋节的概述(二)中秋节主要风俗及饮食第二节 传统节日文化中的“

2、怀先、敬老”要素一、 清明节(一)清明节的概述(二)清明与寒食(三)清明节主要风俗二、端午节(一)端午节概述 (二) 端午与屈原(三)端午节主要风俗三、重阳节(一)重阳节概述(二)重阳节主要风俗(三)现代“老人节”第三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忠贞”要素一、七夕节(一)七夕节概述(二)七夕节风俗(三)现代“情人节”第四节 传统节日间的关系一、系统性二、互补性本章小结第三章中西节日文化内涵的差异第一节 对比之下的西方节日一、 春节与圣诞节二、 清明节与万圣节三、 七夕与情人节四、 端午节与复活节第二节 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一、文化背景的差异(一)农耕文化下的中国传统节日(二)宗教影响下的西方传统节

3、日二、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一)中国节日文化中的“圆满”意识(二)西方节日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三、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一)中国节日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二)西方节日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本章小结第四章传统节日文化要素教学的原则与策略第一节 传统节日文化要素教学的原则一、 坚持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 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 三、 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四、 要坚持适度教学的原则第二节 传统节日文化要素教学的策略一、对比教学法二、多媒体和实物教学法三、分类归纳总结式教学法四、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本章小结第五章本文拟采用教学的教案设计以清明节为例的“怀先、祭祀”文化要素教学四

4、、 博雅汉语李晓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出版。这套书共分为四个级别初级、准中级、中级和高级,科学合理的将汉语学习从开始学习到自由运用分解为起步加速冲刺飞翔四个阶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广泛通用的教材之一。本文选取了这套书的初级和高级阶段共 4 本教材为研究对象。高级阶段有 3 本教材共 38 课,初级阶段有 2 本教材共 55 课。初级阶段运用结构、情景、功能理论,以结构为纲,将结构、功能融合于情景之中,重在为语言知识打好基础。高级阶段教材分为课文、注释、语言点、课后阅读与理解练习,全面锻炼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五、 桥梁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1995 年出版。这套实用汉语中级教

5、程,采用英法文注释本,是“中级汉语”主干课所使用的教材,并列为国家汉办规划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共 30 课。编者表明这套书的作用在于过渡、沟通,旨在为学习者架起一座从基础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桥梁。每课书由正课文、生词、词语搭配与扩展、语法例释、副课文、练习六部分组成。本文从现行通用对外汉语教材中选取了如下教材:分别是初级教材两套:新实用汉语课本 1前四册、 博雅汉语初级;中级教材两套:文化全景 2、 中国文化 、高级教材两套:发展汉语高级阅读 3、 高级汉语口语 ,来具体考察和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的的编排情况。通过考察和分析上述六套教材中节日文化内容的编排情况,我们发现:在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新实

6、用汉语课本和博雅汉语中,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的呈现主要是以节日活动、饮食等表层节日风俗为主,并通过注释和课后的文化练习板块简要介绍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 ,并没有出现与习俗活动相关的文化观念;在中级阶段教材文化全景和中国文化中,节日文化部分的编写显然要详细很多,其中文化全景出现了节日文化观念的内容,以课文形式出现,再通过具体的传统节日来说明;1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年.2 史迹.文化全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3 罗青松、薛侃编.发展汉语高级阅读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年重印.一、选题背景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

7、学的目标(二)相关的问卷调查及访谈 二、文化观念的相关内容(一)文化因素的定义(二)文化因素的结构划分三、传统节日的研究现状(一)本体视角的研究(二)对外汉语教学视角的研究四、研究目的及方法(一)研究目的(二)研究方法绪论节日是人类社会的群体性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和政治、经济等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整体。节日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渗透在历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深受各个时代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节日发展、演变到今天,它彰显着各个时代的人文风情和历史印记,也深刻而全面的体现着华夏文明的风采和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展开中

8、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选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在国内和世界各地逐渐蓬勃发展起来。从国内来说,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人民网统计,从 1950 年来华留学生只有十几人,发展到 2009年接近 24 万人;到 2011 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 29 万人,与2010 年相比,2011 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同比增长 10.38%。其次,留学生的来源国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来华留学生只有东欧 3 个社会主义国家,到如今 190 个国家和地区有来华留学生;再次,留学生的学历

9、层次在逐渐延伸、所选择的的专业学科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目前,除军事学外,文学、医学、经济、管理、工学、法学、教育、理学、历史、哲学、农学等 11 个学科均招收来华留学生。文科(含汉语)和医科一直是留学生就读的主要专业领域。从国际上的发展来说,“汉语热”的日渐兴盛,已有多个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在世界的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和建立起来。在当前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汉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而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怎样定位文化问题,又如何确立文化教学的标准?在构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体系中林国立指出:“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是不同范畴的不同概念。 文化就是生活 ,它包括精神文化和物

10、质文化,当然也包括语言, 文化作为人类学范畴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多。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是一个语言教学范畴的概念 ,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所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是指外国人学习和理解汉语、使用汉语与中国人交流的时候需要掌握的那种文化 ,是跟汉语教学中语音、语法和词汇并列的、必须让学生掌握的语言要素之一。为了把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区别开来,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称为文化因素 ”。 1 在 1994 年底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座1 林国立:构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体系 ,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入选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谈会上,参会学者们重申了对外汉语教

11、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性质,明确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界定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位置及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 11996 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刍议中林国立再一次指出:“对文化因素的定位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其他诸因素的关系问题。文化因素的存在与语音、语法、词汇一样,都会影响语言的存在,都制约着语言的运用,也都是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在语言中具有相等的地位。 ”只是文化的存在形式是通过其他语言要素显现出来的,因此和其他语言要素,他也一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 2。由此得出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成为了汉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

12、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仅“文化”一词就可以划分出多种不同的类别,譬如“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 、 “中国的礼仪文化” 、 “中国的服饰文化”等;按照历时和共时两种层面还可以进行更详尽的划分。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到汉语非母语学习者在短期内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因而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完整且全面系统的掌握并非易事。基于此,本文选择从中国民族文化中提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我国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长期贯穿在中国人民的生活当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随着而来的是节日文化, “节日文化是以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氛围为主要表象,以民族心理、道德伦理、

13、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为深层底蕴,以特定时间、特定地域为时空布局,以特定主题为活动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3。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思想观念在传统节日文化中都有所展现,因而缩小研究范围,量化教学内容,恰好符合上文林国立先生所提到的“定位、定性、定量”原则。本文意在通过对节日文化生成机制的探讨、节日文化的主要元素分析以及中西具有类似主题的节日对比来服务于最终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学,且希望这样的研究方式能够为汉语学习者(母语非汉语)建立起对中国节日文化系统,全面的认识尽以绵薄之力。二、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文编(1996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年.1 吕必松:在对外汉

14、语教学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世界汉语教学1995 年 1 期2 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刍议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年 3 期3 高占祥:论节日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 年版,转引自杨敏:西方节日文化词语试说,山东外语教学1996年第 l 期, 第 26 页. (一)有关该课题的国内外著作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近几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国内,有关传统节日民俗、节日文化的书籍大量涌现出来,就其研究的侧重点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几下几类:一、集中于单独介绍中国具体的节日节俗或节日文化:如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的中国民俗学 1、赵东玉的

15、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 2、高占祥的论节日文化 3、韩养民、郭兴文的中国古代节日风俗 4、陈久金的中国节庆及其起源 5等;二、将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起来,重在研究传统节日在现代价值传承问题:如萧放的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6;三、将研究目光投向于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的研究:如胡期望,项美珍的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7;四、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并配合相关诗词歌赋,目标在中小学教学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此类研究如宋兆麟、李露露的图说中国节日 8;五、将中国传统节日改为汉英对照读物,以供中外旅游者、翻译爱好者使用,中文内容力求通俗,重视趣味性和可读性:如靳海林的中国传统节日及传说 9(中英文对照) 。对

16、国外节日的研究,如下有 Tim Healey(A history of holiday)10、Lee Bennett Hopkins (Days to Celebrate)、A Full year of Poetry.) 11等。国内这些著作大多利用传统的史料记载,并结合相关的民间故事整理编著而成。其中第一类和第四类侧重于叙述节日中的故事及相关习俗,重点突出其故事性和趣味性,属于叙事史学的层面,因而要对某一个传统节日进行完整而清晰的把握,就不得不做进一步的筛选和梳理。第二类、第三类分别从少数民族节日研究和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传承问题为出发点,眼光较为独到,第五类,则将中文专著翻译为外文,为中国节日文化的对外传播打开一条通路,但是重点在于专著的翻译部分,中文则过多偏重趣味性。国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