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84359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 地 湖 中 学 七 年 级 语 文 教 学 案课 题 山行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审核 授课年级班级 七年级 90 班 课时 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熟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难点1、熟读背诵这首诗2、学习并体会本诗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预 习 导 学 教学过程一、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枫林 fng 石径 jng 斜 xi 寒山 hn 霜叶 shung2、词语积累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深秋时的山生处:生成的地方 红于:比还要红坐爱:因为喜欢 石径:用石头铺成的小路3、了解作者山行的作者是 杜牧 ,字 牧之 , 唐 代诗人,他的诗文都写得

2、很好,诗以 七绝 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4、标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5、请用汉语拼音写出这首诗的第一句、理解课文1、诗的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第一句写到了山,山路(石径)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写出来山路的绵长,山的深远。 “寒山”点明了山行时的季节时令,暗示了秋山的颜色。 “斜”与“上 ”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2、诗的第二句斜写到了哪些景物?明确:这句诗写到了云、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发现在白云飘渺的地方有人家居住。这里的“人家”照应“ 石径” ,白云缭绕证明山很高。3、 (讨论)有一种版本将“白云生处有人家

3、”印成“ 白云深处有人家 ”,你认为“ 生处”与“深处”哪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生处”和“ 深处”都给人以朦胧飘渺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以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感。因此, “生处”好于“ 深处”。3、在第三句诗中,诗人却停了下来,为什么呢? 明确:诗中有交代“停车坐爱枫林晚”,只是因为喜欢这枫林晚景。前两句写的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1、检测预习情况(基础知识)2、诵读本诗。 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正音。 学生自读。 找 57 学生分别读这首诗3、分析诗句三。归纳整理1、学生齐读这首诗。2、指导背诵四、检测评估景物已是很美,但诗人爱的却

4、是枫林。4、诗人为什么喜欢枫林的晚景呢?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锦,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秋天往往是肃杀萧条冷清的,因为它预示着生命的终结。但本诗作者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没有像一般的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叹伤感。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的颂歌。5、填空: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 色 ,展现出一幅动人的 山林秋色 图,诗里写了 山路 、 人家 、 白云 、 红叶 ,构成一幅和谐统

5、一的画面。这些景物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的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 铺垫和烘托 作用的。二、我的疑问三、我的收获(归纳整理)山路绵长,山势高缓白云生处,人家居住 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喜爱枫林,难抑惊喜点明原因,提示中心四、自主测评1、默写这首诗。2、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可以用“晚秋山中景色”概括,请你找出诗中关键词来证明这一点。教学后记:土 地 湖 中 学 七 年 级 语 文 教 学 案课 题 天净沙 秋思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审核 授课年级班级 七年级 90 班 课时 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

6、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全曲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预 习 导 学 教学过程二、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音枯藤 断肠 秋思2、词语积累秋思:秋天的思绪 昏鸦:黄昏时回巢的乌鸦断肠:形容十分悲伤 天涯:天地,指极远的地方3、了解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杂剧中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散曲中又以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 ,为历代所传诵。4、了解课题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中的小令,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5、划出本曲的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7、,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感受本曲的意境美6、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举例:“枯藤”。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 “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

8、j)而行。一、情境导入当这个“秋”字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可以用一个词,或者用一句诗,也可以想到什么说什么。在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眼里,秋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天净沙 秋思。二、合作探究1、检测预习情况(基础知识)2、诵读本诗。 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 学生自读。 分组朗读齐读3、感受本曲的意境美4、了解写作特点三。归纳整理四、检测评估7、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达出怎样的情感?明确:人们常说, “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 断肠人在天涯 ”,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

9、、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8、填空(了解写作特点)这首小令的特点之一是言简意丰。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景。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首小令的特点之二是寄情于物。作者有把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寄

10、托在这些有形的带有深秋色彩的事物上: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首小令的特点之三是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 ,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 “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二、我的疑问三、我的收获(归纳整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九种景物 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四、自主测评1、默写这首曲。2、你认为“断肠人”指哪一类人?离家在外的人3、你认为散曲中“昏鸦”和“瘦马”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昏鸦”是归巢的乌鸦,有幸福感。“瘦马”是瘦弱

11、跋涉的马,有悲凉之感。教学后记:土 地 湖 中 学 七 年 级 语 文 教 学 案课 题 秋词(其一)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审核 授课年级班级 七年级 90 班 课时 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2. 背诵默写全诗。教学重、难点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的理解。预 习 导 学 教学过程二、 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音寂寥 春朝 一鹤 碧霄2、词语积累寂寥:寂寞凄凉 春朝:本指春天的早晨,这里泛指春天 排云:凌云,排,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蓝天3、了解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著有传世。4、划出本诗的节奏

12、。、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 ”,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 “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 。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情境导入自古以来,文坛诸多

13、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 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 “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二、合作探究1、检测预习情况(基础知识)2、诵读本诗。 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 学生自读。 找 57 学生分别读这首诗3、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三、归纳整理1、学生齐读这首诗。2、指导背诵的感叹. 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

14、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二、我的疑问三、我的收获(归纳整理)四、自主测评1、默写这首诗。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寂 寥 春 朝 碧 霄 3、解释诗中加线的词。自古逢秋悲 寂寥 我言秋日 胜 春朝 便引诗情到 碧霄 4、在此诗中,诗人认为“秋日胜春朝”的原因是什么?5、“晴空一鹤排云上”是秋词中的最精彩之笔,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6、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你还知道哪些悲秋的诗句?请写出至少两句四、检测评估土 地 湖 中 学 七 年 级 语 文 教 学 案教学后记:课 题 登高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审核 授课年级班级 七年级 90 班 课时 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教学重、难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预 习 导 学 教学过程三、 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音渚清 潦倒 啸哀 霜鬓2、词语积累猿啸哀: 落木: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