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你所不知道的余家头 王钰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34KB
约3页
文档ID:2683061
你所不知道的余家头 王钰版_第1页
1/3

你所不知道的余家头你所知道的,是和平大道的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你所不知道的,是她被戏谑地称为余家头小渔村我们想与你分享的,是有关她的一切在余家头,教学楼不仅仅是一间间教室的集合,体育场不仅仅是挥汗如雨的地方,礼堂不仅仅是一个舞台加上一排排座位,水运湖也绝非只有一池子水主楼从你所熟知的和平大道 1040 号的大门走进,主楼就矗立眼前作为与武汉长江大桥同时代的建筑,依稀可见前苏联时代的“斯大林”风格----方方正正的大楼成轴对称,标志性的小窗户,还有垂直线条从墙体延伸到楼顶的旗杆,更显高大,令仰者胁息黄色的外墙经受了岁月的侵蚀,没有鲜艳浮华却更显沉稳庄重,用她放在这里,正好或许主楼的外表庄严得有些肃穆,而已有近 60 岁的她,仍然在继续她建成之初的使命踏上厚重的台阶,石质的扶手弯成优美的弧度连接东西配楼的廊桥,或许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她两侧的护栏上都是铁锚的样子,无声地诉说着余家头水运的历史与传统拾级而上,推开一扇属于现代的铁门,找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9 月,窗外是初黄的银杏;3 月,那 5 棵几乎与楼同高的树挂满一身洁白的玉兰就站在你的面前;甚至,在十里稻花早就在城市里绝迹的年代,你还可以在武汉短暂的初春,到东配楼以东,找到一畦春韭努力生长出春天的绿!主楼的魅力,就在于永远充满惊喜。

在她一个甲子的积淀中,永远有看不完的风景水运湖水运湖,因水运而名虽然曾经的水运工程学院和交通科技大学都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水运湖还在这里,还在这里诉说着水运的文化与传统或许水运湖不能与杭州西湖比风光旖旎,也不能与岳阳洞庭湖比波澜壮阔,但是就像鉴湖之于马房山,水运湖之于余家头,更像是一代代人的记忆符号坐在湖畔树林的石凳上,看看垂柳一点一点抽出嫩芽,听听身旁十几米高的树梢上的飞鸟啼叫一个人,或是一群人,聊聊天,看看书,或是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发呆,绝不会感到突兀水运湖大概是整个余家头最能陪伴自己的地方……因此才时不时会有西装革履的理工人从校门进来不是走沥青铺就的主干道,而是舍近求远,从水运湖中间的堤坝上走过去,走走来时的路应该是比黑黝黝的沥青要有趣得多更有手捧单词书的学霸,孤身一人到小堤中间的桥上坐着,或是面对内湖盛放的荷花,或是眺望外湖的水域,气运丹田,用最蓬勃的声音,呼喊着自己对于未来的希望……水运湖,是留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余区大礼堂,与主楼同时代的建筑,被冠以了新的称呼“大学生活动中心” 每个余家头人初到学校,大礼堂是必须要去的学院领导见面会、新年晚会,还有一堆入学教育的讲座充满了大一上的闲暇生活。

然而它们又极无聊,这才有了好好打量这座礼堂的机会:窗柩上的花纹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苏联式的门廊和立柱撑起那个时代特有的拱形黑色大屋顶,这样的结构倒是使得内部空间宽阔了不少,每排座位间距比起教室也大了许多,一个学院全年级学生开会绰绰有余,哦,上次献血中心的献血车就停在这门口…… 不知道这样在余家头的几年里,这样细细打量她,坐在她里面神游的机会有多少,然而时光就是这样如白驹过隙,到了离别时候,往往还觉得上一次来礼堂看晚会还是昨天或许,经年以后,还会记得六小龄童来演讲时候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场面;还会记得军训之前排队领迷彩服;还会记得那些年隔着玻璃看过在活动中心排练舞蹈的姑娘……还会记得,迎接我们来到余家头的,是这个叫“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礼堂运动场时针转到清晨六点半,整个城市还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准备苏醒,鲜红的五星红旗已经在余家头的操场旗杆上升起对于护卫她的国旗班,这是每天例行的仪式;对于余家头,这是新的一天在宣告开始渐渐,旭日开始东升,一点点爬上路旁法国梧桐的树梢,斑驳树影落在篮球架下早上的人身上背上;渐渐又掠过树梢,金色开始洒向空旷的足球长,温暖着跑道上或走或跑或年轻或年迈的晨练者校园从这里开始揉揉惺忪的睡眼----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不管屌丝宅男还是阳光欧巴,运动场都是不可忽略的或许因为余家头太小,小得就算你每天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校园的每个角落还是会在不经意间走过匆匆一瞥,说不准就看到了足球场上精彩一脚,或是跑到散步的美丽姑娘这运动场也属于他们:启蒙孩子篮球的父亲,携手看夕阳的老伴们,带着宠物遛弯的一家人……又或许,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我们才是过客然而此刻,不管谁在守候,谁在经历,运动场的阳关、空气、塑胶跑道、一半秋天一半夏天的梧桐和香樟都在向着来到余家头的每一个人敞开我们能留下的,是畅快淋漓的汗水;我们能带走的,是书写在心底的,青春纪念册航海楼无论才下理工二桥就能看到的铁锚和螺旋桨,两座高大的郑和像、楼顶的各种雷达天线,甚至是围栏里那艘配备齐全的货船,都迫不及待地向你传达一个讯息----这里是航海楼大概是“余家头校区第五教学楼”的名字太过普通,这幢余家头体量最大的建筑,因为航运和能动学院的进驻,被广泛称为航海楼再过几个月,航海楼才到自己的十岁生日,与二桥另外一头触目所见动辄半个世纪的老建筑相较,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方才正漫步 50 年代的苏联街头,转瞬就来到了 21 世纪的中国后来居上的航海楼集中了整个校区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与主楼相比,宽敞明亮是最大的特点。

然而特色却不止于此,四楼的航海博物馆,凝聚了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的心血之作若是某天下课正好赶上开放,或是选了蔡微教授中国造船史的公选课,千万不要错过参观的机会最抢眼的,是理工大专家们复原的郑和宝船模型,不仅 9 桅 12帆齐备,而且制作精细连甲板也可以打开观察其余各种古战船、货船,现代的油船、散船、集装箱船……如果说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地名和雕像只是抽象地传达出水运,或者航海的特色,那么航海楼和她的航海博物馆就让抽象的特色化作具体的实力若是到了冬季下午满课,放学时候已经华灯初上,夜幕下的航海楼,被教室的日光灯照的透亮,在友谊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车流面前,挺立着,一天天,书写历史每一个来到余家头的人,都足够幸运因为,为了你的到来,她已守候了一个甲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