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 第6章 信息产业的经济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827626 上传时间:2018-01-0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经济学 第6章  信息产业的经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信息经济学 第6章  信息产业的经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信息经济学 第6章  信息产业的经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信息经济学 第6章  信息产业的经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信息经济学 第6章  信息产业的经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经济学 第6章 信息产业的经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 第6章 信息产业的经济分析(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 信息产业的经济分析,信息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信息产业中的网络效应和收益递增机制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标准竞争,61 信息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产业的含义和范围,我国学者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的生产、加工、存贮、流通与服务的新兴产业部门”,由信息设备制造业(硬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包括软件)构成。,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因,信息技术革命信息需求1、信息产业的形成是人们处理日益复杂的生产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需求。2、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历史必然结果。3、消费结构的变化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形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信息产业的各个组成部分

2、起初是独立、分散、不均衡地发展起来的,而后由于信息技术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趋向综合集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了。,62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带头产业,信息产业的成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6.3 信息产业中的网络效应和 收益递增机制,631 网络效应及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网络效应:当消费同样产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量。在存在网络效应的经济结构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相互影响的。直接网络效应:指同一市场内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即使用同一产品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增加其他

3、使用者的效用间接网络效应 :产生于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导致了产品需求上的相互依赖性,网络效应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网络效应的存在,使得消费者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他人或群体的共同决策,人们一定是倾向于选择用户基础大的产品,以免日后屈就于一种应用面窄、配套产品少的产品,而不仅仅考虑价格因素 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效用函数: U=r+v(xe)其中 r 表示不考虑外部性时产品带来的基本效用,v(.) 是预期网络规模 xe 给消费者带来的网络效用,需求曲线,消费者的支付意愿u是价格p和预期网络规模ne的函数 假设:当市场上有ne件产品预期将被卖出时,消费者对第n件产品的支付价

4、格为p(n, ne)。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消费者的效用随着n的增大而下降,即p(n, ne)对于n递减;根据网络效应原理,p(n, ne)对于ne递增。可以将n和ne 标准化,使0n1,0ne1。,曲线Di表示在给定的预期销售数量ne=ni情况下,其中,i=1,2,。消费者为一个变动的数量n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即传统的需求曲线。 在一个简单的单期市场均衡模型中,预期供给量为实际供给量,即n=ne,进而可以定义已实现预期的需求为p(n,ne)= p(n,n),曲线Di上满足n=ne的各点的集合,就构成了曲线p(n,n)。,经济学家Economids和Himmelberg1995年对网络外部性下的

5、需求曲线的研究表明,为了避免爆炸式的增长和无限的销售情形的出现,在这里假设 是合理的。当产品占据全部市场时,即当ne=1时,消费者对于最后一件产品的支付意愿为0,因此,曲线D递减并相交于ne=1点处。,总的需求曲线在需求水平较低时向上倾斜,在需求水平较高是向下倾斜。 需求水平低且网络规模小时,网络效应超过价格效应,消费者支付意愿随总需求上升而上升。 一旦网络规模超过一定数量,负的价格效应开始起支配作用,需求曲线变成传统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曲线的顶点即是临界容量点(critical mass)。 在市场规模的临界点处,对应着一个固定的成本水平c0,当厂商的边际成本大于c0时,厂商将由于没有消

6、费者愿意购买其产品而被淘汰出市场。这个临界市场规模构成一种市场进入壁垒。,供给方行为决策,供给函数反映的是市场上生产者的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的产量水平,影响供给量的最主要因素有产品价格、可替代产品的价格、要素成本等,其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是价格因素,供给曲线即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研究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供给曲线也有自己的规律:它一般是一条自左向右向上倾斜的曲线,即价格上涨,供给量就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减少。,盈利模式的多样性,以及行为的策略性,随价格上升增加供给就未必成为厂商的必然选择。当厂商考虑到网络效应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时,就会有动机采取先占市场、日后图利的策略,这在博弈论的分析中

7、属于两阶段(甚至多阶段)策略行为。这样,供给曲线的形状就值得考虑,还是向右上倾斜的吗?事实上会存在向右下方倾斜的情况,一个直观的解释是,厂商在当期可以选择低价甚至免费,发挥网络效应,引入更多的用户,而在下一时期通过直接(人头费用)或间接(如增值项目收费等)收费、向第三方收费(如广告)等手段,充分地占有市场。,局部市场均衡及福利分析,网络效应将导致市场倾斜,即均衡(价格、市场规模、利润)在竞争的厂商之间常常是不对称的,最大份额者是次大者的好几倍,次大者是第三名的好几倍, 这种倾斜乃至垄断的市场结构完全是市场的自然均衡。导致竞争者之间分化的原因来源于需求和供给两种规模经济的双重作用,产生极强的正反

8、馈,也形成双重的进入壁垒(在位者成本优势和其产品的需求优势)。此外,还存在政府保护知识产权造成的进入壁垒,保护了垄断者市场力量,强化了规模经济作用。,P,水平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将有两个交点,一个是高水平均衡,一个是低水平均衡,前者为厂商所追求。二者的分水岭在于哪种产品首先突破临界容量,则可以迅速收敛到高水平均衡点。在 Q=B 低水平的均衡情况下,仅有那些对该消费评价高的消费者加入网络;在 Q=A 的高水平均衡点,意味着重视程度较低的消费者也会加入网络。,S,S,D,Q,A,A,B B,当生产者具有强化策略性行为、占据最大份额的动机时,供给曲线具有向下偏转的趋势(S到S),从而提高高水平均衡点

9、的市场份额(A到A)。,632 信息产业中的收益递增机制,一、收益递减的概念和原因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递减意味着企业的扩张是有限的,具有不同技术经济特征的行业,由规模经济转向规模不经济的临界点也不同,如电信、铁路、汽车制造等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大企业比小企业更有成本优势;而餐饮业则没有显示出显著的规模优势。,二、信息产业中的收益递增在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赢家通吃”的现象,即市场呈现典型的垄断结构,居于优势地位的厂商有进一步扩大优势的倾向,而位居其次的厂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领先企业享受着收益递增带来的发展优势。知识要素的收益递增供方的规模经济需方的规模经济,

10、知识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具有有形要素不具备的特征,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力:作为生产要素的知识,共享性知识共享程度越高(广),其价值也就越大 可重复性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时,可反复使用,而不用再追加额外价值投入 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知识还能被共享和改进,将获得更多的投入收益 可组合使用 任何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叠加使用后,就使得原来是单一的知识的效用被扩大,或能够完成更多的功能,起更大的作用,由此使知识得到增值,而这也是不需要再花费额外投资就可以实现的,知识不仅自身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会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收益递增,并改变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产生出更多新的

11、产品和服务,产生一个“收益递增的增长模式”。,供方的规模经济,信息产业的许多领域,如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等,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特殊的成本结构学习效应,需方的规模经济,传统经济学对规模收益递增现象的分析多是从企业内部(供方)寻找原因的,其实,企业外部即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也是收益递增的重要源泉。直接和间接的网络效应深度的顾客适应信息蔓延预期效应注意力经济,深度的顾客适应(customer groove-in)高技术产品通常难以使用,用户需要较多的培训和学习才能掌握。因此,一旦选择了某种产品并在培训上已大量投资,用户在适应之后就不会轻易地转移到其它产品,这一方面是由于转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老产

12、品升级通常只需要少量的追加投资。所以,较广的用户基础有利于占领未来的市场。,预期效应 如果当前消费者受未来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他们的选择将部分地以对后继者行为的预期为基础,那么,当前某产品市场的扩大将增强对今后市场的信心,所以,预期效应将强化领先企业的优势,加强垄断的趋势。,信息蔓延(Information Contagion),风险厌恶者(risk-adverse buyers)倾向于购买了解较多的产品。所以,早期偶然占据了较多市场份额的企业就具有信息反馈优势,在某种环境下,仅凭这种优势,一种产品就可能最终控制市场。,注意力经济,信息技术虽然使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人类对于信息

13、的吸收和理性思考能力相对而言却改变极微。因此,我们真正利用到的信息与可取用的信息总量相比,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少。产品的学习过程设计(易用性)投入时间回报率,633 收益递增市场的特点与发展策略,主要服从于收益递增机制的产品和技术竞争市场具有以下特性: 1、市场存在多个平衡,且平衡多是典型的垄断结果,即一种产品或一个企业垄断市场。,2、结果的不确定性。尽管技术、禀赋、偏好等信息使我们能够找到并描述可能出现的多种平衡,但仍不足以告诉我们那一种结果会被选出,因此,要作进一步的考察就应当研究配置的动态过程,即路径(path)。市场的最终结果可能是由一群小事件决定的。,3、潜在的低效率在收益递增市场,正反

14、馈机制将偶然事件放大,因此,早期领先的企业将比其他企业占据优势,并可能成为市场上最终被选择的结果。所以,当我们看到一种产品或技术战胜了其竞争对手时,我们应当小心寻找导致其广泛应用的内在优越性。,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在需求方面将存在相互依赖的效用函数,用户必须预测哪个技术将会得到其他用户的广泛使用,因而出现用户的预期协调可能导致两种低效率:过大的惰性 用户等待采用新技术或等待在几种技术中选择过强的冲力 消费者因担心陷入困境而竞相采用低级技术,设有两个用户(i=1,2),既可以沿用老技术,也可以采用新技术。两种技术是不可兼容的,因而网络的规模具有企业特定性。令u(q)表示用户沿用老技术时的效用,

15、且老技术的网络规模为q (q=1,2)。v(q)表示用户采用新技术时的效用,且此时该技术的网络规模为q。函数u和v是减去转换或采用成本的净收益函数)。,正的网络外部性意味着:u(2)u(1)v(2)v(1)进一步设:u(2)v(1)v(2)u(1)即两用户宁可协调他们的决策,而不论是哪个决策。,两个纯战略均衡:两用户都沿用老技术,或都采用新技术。当v(2)u(2)时,如果两用户仍沿用老技术,就出现了过大惰性,在新技术上的协调将会是帕累托最优的,但每个用户都不愿单独行动。当u(2)v(2)时,但两用户因担心沿用老技术会陷入困境而转向新技术时,就出现了过大冲动。,4、路径依赖在收益递减和收益不变机制下,最终的市场份额是由自然资源禀赋、偏好和交通便利条件等决定的,历史偶然小事件不能影响结果,市场本身将作出最优选择。这种解释将历史的作用仅仅局限为一种载体,即只是将某种注定要形成的结构逐渐展现出来。在收益递增机制下,过程是路径依赖的,历史偶然事件不会被完全平衡掉,或被动态过程所遗忘,而是被正反馈机制所放大,逐渐积累并将系统一步步推入后来实际发生的结果中。因此,在这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5、锁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择的结果渐渐固定下来,很难改变,这种锁定特性也称为“不灵活性”。锁定产生强有力的正反馈,将企业推向垄断地位,扼杀小的、不那么成功的竞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