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800615 上传时间:2018-01-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口刘后滨 唐太宗即位以后,连续j四年遭遇 灾害与饥荒冈恫I从隋末社会动乱之中 走过来的老百姓,生活之艰辛可想而 知。或背井离乡,东西逐食;或卖儿卖 女,以求生路,民生儿近崩溃的边缘。然 而,唐朝的统治却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牢 固地稳定下来,并目J迅速迎来了天下大 治的良好局面。究其原因,就是老百姓 没有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化为怨气, 没有把生活的艰辛归罪于朝廷。 要把国家治理好,关键是要把 老百姓的生活安顿好 为什么唐久宗和他统治下的唐朝政 权能够如此赢得民心?唐朝史臣吴兢的 解释是:“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 俭,大布恩德 ”最为关键的点,就是关 心民生疾苦心中装着老

2、百姓。贞观二 年,关中地区发生r严重的旱灾,接着就 是蝗灾 夏H的一灭,唐太宗来到皇城 的御苑中,发现了蝗虫,顺手就抓起了几 只,拿在乎 ,用咒语般的话谴责起蝗虫 来:“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 肠。”说完,他举手就要把蝗虫往嘴里 送。左右的大臣赶紧劝阻,说:“这些个 脏东西,吃了会得病啊。”唐太宗说:“朕 为民受灾,何疾之避!”于是把这几只蝗 虫都吞吃了。资治通鉴记载这件事情 的结果是“是岁,蝗不为灾”。与其说唐 太宗的真诚感动了上苍,不如说是感动 了天下百姓,提高了灾区人民减灾抗灾 的积极性和战胜灾害的自信心。 唐太宗关心民生的具体措施,白居 易七德舞诗中概括为“亡卒遗骸散帛 收,

3、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当唐 太宗得知关中地区由于旱灾导致百姓有 卖儿卖女的情况后,对身边的侍臣说: “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 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 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于是,他派遣 御史大夫杜淹到关中各地去巡视检查, 发现被卖的孩子,就从国库出钱把他们 赎回,还其父母。唐太宗敢于把造成自 然灾害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勇于承担 责任,而不是怨天尤人,而且采取果断措 施“出御府金宝赎之”。 贞观二年,正是贞观君臣讨论“安民 之道”最为集中的一段时期,他们从理论 上认识到,要使皇位稳固,要把国家治理 好,关键是要把老百姓的生活安顿好。 吏 抑制豪强和权贵,惩治贪官

4、污 贞观政要在解释唐太宗之所以能 够深得民心、能够迅速开创贞观之治的 原因时,特别强调了唐太宗抑制豪强的 措施与效果,“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 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 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由是官吏 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 猾之伍,皆畏成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唐太宗对于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 有时甚至表现得非常激进。据资治通 鉴记载,武德九年年底,即位不久的唐 太宗深为朝廷之中一些低级的小吏受贿 成风而苦恼,一时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对 策,情急之下竟想出“钓鱼执法”这一招, 暗中派人去向中央各部门的办事人员行 贿。尚书省刑部的司门司有一个令史中 招,接受了一匹绢。

5、唐太宗决定严惩,杀 之以应人望。民部尚书裴矩觉得不妥, 进谏道:“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 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唐太宗也认识 到“钓鱼执法”的危害,没有处死司门令 史,但是他严厉打击贪污受贿的决心却 显露无遗。 贞观三年,唐太宗做秦王时的幕僚、 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而被免官。庞 相寿找到唐太宗,唐太宗出于对部下的个 人感情,决定法外开恩,留住他的官职。 但是,魏徵进谏说:“秦府左右,中外甚多, 恐人人皆【寺恩私,是使为善者惧。”如果秦 王府的幕僚都通过与皇帝的个人关系而 获得法外之恩,将使那些正直善良的官员 感到害怕祀 寒。唐太宗在此提醒下,认 识到

6、自己的过失,对庞相寿说:“我昔为秦 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 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 违!”他赐给庞相寿一些绢帛,却依法免去 了其官职。 唐太宗之所以取年号为“贞观”,就是 要示天下以公。只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 义,严惩贪官污吏,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政府法制2014年 严守法度,树立政权的公信力 资治通鉴记载,武德九年,唐太宗听 从封德彝的建议,下令将那些未满十八岁的 身体强壮的男子征点为兵。而按照制度规 定,只有年满十八岁的中男和二十二岁以上 的丁男才能被征点为兵。负责在门下省签 署皇帝诏敕的魏徵,根据制度规定拒绝签署 这份敕令,多次将中书省起草好的诏敕退 回。唐太宗

7、很生气,召见魏徵,加以指责说: “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 害,而卿固执至此!”意思是说,那些个身强 体壮的青年男子,虽然户籍上登记的年龄还 没有到十八岁,但那是他们为了逃避征役而 故意隐瞒年龄,是典型的奸诈之民。 魏微搬出了唐太宗自己的话,陛下常常 说要“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可 是这即位没多久,陛下就已经多次失信了。 唐太亲 不已,忙问:“朕何为失信?”魏徵 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 营沼令,宣布凡 是拖欠了官府钱物的,全部加以免除。但是 在实际执行之中,拖欠了陛下过去秦王府钱 物的,都被继续追缴。陛下从秦王做到天子, 难道秦王府的钱物就不应在免除之内吗?这 是第个失

8、信于民的方面。第二,陛下曾经 下令,关中免两年j匪阙,关夕卜贝4免年。命令 发布之后,又有规定说“已役已输者,以来年 为始”。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令老 赠徒增 折腾而不能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既然陛 下有意要减免百姓的赋税徭役,为什么还要 继续征点十八岁以下的中男为兵呢?再说, 陛下强调过,“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 作为地方长官的刺史、县令,是陛下赖以治理 地方的、无可替代的力量,平时对于户籍、丁 口的检查全都由他们负责,而到征点兵士的 时候,却 疑这些地方官有所隐瞒欺诈,这怎 么符合陛下以诚信治天下的理念呢? 在事实面前,唐太宗欣然接受了魏 徵的意见,决定放弃初衷,停止征点中男 为兵。

9、他要求国家的政策要以法令为依 据,而不能取决于皇帝的一时喜怒和片 言只语。从皇帝到各级官员都要坚守法 令,否则就会导致社稷倾危。 从隋末动荡中走来的贞观君臣,对 于如何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怀着高度 的警惕,也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上述施 政措施的背后,体现了贞观君臣以存养 百姓为中心的“为君之道”和以不夺农时 为中心的“安人之道”。 8 口赵柒斤 宋朝的市场经济非常繁荣,市民生 活水平一度很高。“家政服务”这个行业 也随之诞生:不独吹拉弹唱,名目众多的 “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堂前人” “拆洗人”“针线人”等以出卖生活技术的 “女伎”队伍也应运而生。有条件的人家 只要通过“女侩”或“牙人”

10、,随时都可以 雇用或买到这样的家政服务人员。 王明清的玉照新志、洪迈的夷坚 志均记述道:政和年间,一官员的儿媳 妇怀孕、一官员夫人生男孩,均通过“牙 侩”雇买到了一位保姆。由此可见,城市 中这种以生活技术谋生的女伎已形成了 一种行业,还有专门的牙侩经纪人。 其实,宋朝的家政服务者之技能,与 歌舞女伎之歌舞相比,其境界绝不逊色。 喻世明言十七卷单符郎全州佳偶中 称,“女侩”介绍给司户做“针线人”的李英 “第一手好针线,能于暗中缝纫,分际不 差”。又如临安车桥下的“璩家装裱古今 书画”铺中,有个18岁的女儿,被郡王所赏 识。其原因是郡王在轿中看见她身上系 了一条绣腰巾。也就是说,此女的绣工被 郡王

11、看中。璩秀秀的刺绣本事有眼儿 媚词为证:“斜枝嫩叶包开蕊,唯只欠馨 香。曾向园林深处,引教蜂乱蝶狂。”有这 样的手艺,自然让郡王青睐有加 , 即便宋朝女伎中最为“下色”的厨 娘,所拥有的厨艺也是十分精湛。从河 南偃师出土的宋朝画像中,可以看到她 们均梳高髻,穿宽领短衣,着长裙,或烹 茶、或涤器。其中“斫脍画像砖”上绘有: 高木方桌,一把短柄刀,大圆木菜墩上有 大鱼一条,刀旁有一柳枝穿三条小鱼,挽 袖露出臂上圈套镯的厨娘,脚边放一盆 水,桌下一方形火炉,炉火熊熊,上置一 双耳铁锅,锅中水正沸腾李公麟所 绘白马图中,二铡草人衣袖都用绳索 缚定桂于颈项间,以把袖子高高捋起。 此乃“攀膊”,是市民为便

12、于操作而发明 的通用工具。高级者才用银索“攀膊”, 足见厨娘气度不凡。待她掉臂而入,切 抹批脔,惯熟条理,真有庄子比喻的运斤 成风之势 所做出来的食馔,芳香脆美, 济楚细腻,难以用语言形容。当然,只有 豪门大户才能聘请这样不俗厨艺的女 伎。不过,据史栽,女子必须具有良好的 庖厨技艺,已成为宋代市民择偶的一条 基本标准,这也成为许多女子成为“美食 达人”的一个看家“法宝”。仅厨娘这一 行当,在宋朝城市中以女子命名的名牌 食品和食店就不计其数。像李婆婆杂菜 羹、王小姑酒店、王妈妈家茶肆、宋五嫂 鱼羹、汴河岸买粥妪等,广泛传于市民之 口,进入记叙都市市民生活的专书。同 时,还有许多因特殊技艺扬名天下的女 性,如丑婆婆药铺、陈妈妈泥面具、卖卦 的西山神女、吉州舒公窑的舒娇、刻书的 婺女等,甚至连尼姑都以学“绣工”为本 行。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宋朝的市 场经济发展迅速、女子用行动证明自己 “能顶半边天”,更说明了宋朝社会的开 发、开放远比唐朝宽泛。 宋朝的女技工以其高质量的“家政 服务”和独特的魅力,助推了市场经济的 发展方便了市民生活,也极大地丰富了 宋代城市的风貌。 z2 宋朝家政服务很红火 政府法制2014年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