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792178 上传时间:2018-0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免疫学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临床免疫学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临床免疫学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临床免疫学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临床免疫学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免疫学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免疫学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本章考点1.免疫球蛋白(Ig)的概述2.Ig 测定及临床意义3.M 蛋白的检测及意义4.冷球蛋白测定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概述 一、概念1.免疫球蛋白(I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Ig 由浆细胞产生,存在于血液和体液(包括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可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多数 Ig 具有抗体活性,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并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2.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合成分泌产生的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即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

2、所有的抗体均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二、免疫球蛋白的化学结构1.Ig 的基本结构:Ig 分子由 4 条肽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即 2 条相同的重链(H)和 2 条相同的轻链(L)和几对二硫键连接成一个基本单位。称为单体。IgG、IgE、IgD 及多数血清型 IgA 皆为单体,分泌型 IgA 为双体,IgM 为五聚体。免疫球蛋白分子 H 链的 N 端 14 处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各不相同,称为可变区(VH 区);H 链 C 端其余部分的氨基酸,在种类和顺序上彼此间差别不大,称为稳定区或恒定区(CH 区)。L 链 N 端的一半为可变区(VL 区),其余一半为恒

3、定区(CL 区)。2.功能区:Ig 分子的 H 链与 L 链各区段可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彼此相似球状结构,担负特定免疫学功能,称为功能区。L 链有两个功能区,称为 VL、CL。IgG、IgA 的重链有一个 VH 和三个CH(CH 1、CH 2、CH 4)功能区。IgM、IgD、IgE 的重链有一个 VH 和四个 CH(CH 1、CH 2、CH 3、CH 3)功能区。各功能区的功能各异,VH 和 VL 是抗原结合部位;CL、CH 是遗传标记所在;CH 2有补体结合点;CH 3能固定组织细胞;CH 3和 CH4还参加型变态反应。3.Ig 的水解片段:Ig 分子可被许多蛋白酶水解,产生不同的片段。免

4、疫学研究中常用的酶是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用木瓜蛋白酶水解 IgG 分子,可将其裂解为三个片段,即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 和一个可结晶片段 Fc。用胃蛋白酶水解 IgG 分子,可将其裂解为一个大分子 F(ab)2 片段和若干无活性小分子多肽片段 pFc。三、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1.同种型:同种系间所有正常个体都具有的 Ig 抗原特异性,称同种型。Ig 同种型抗原特异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同种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 Ig 恒定区。根据 Ig 重链或轻链恒定区同种型抗原决定簇的不同,可将 Ig 分为若干类、亚类型和亚型:(1)类和亚类:根据 Ig 重链恒定区的结构不同和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可将 Ig

5、 分为IgG、IgA、IgM、IgD、IgE 五类。同一类免疫球蛋白分子重链恒定区抗原特异性又有差异又可分成亚类,如 IgG 可分为 IgGl、IgG2、IgG3、IgG4;IgM 可分为 IgMl、IgM2;IgA 可分为 IgAl、IgA2。(2)型和亚型:根据轻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各类 Ig 可分为 和 两型。2.同种异型:同种不同个体间 Ig 结构和抗原性的差异称同种异型。主要反映在免疫球蛋白分子上重链和轻链恒定区上一个或数个氨基酸的行不同。与同种型的区别在于,同种异型的特异性只存在于同种的某些个体中,而同种型的特异性则普遍存在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3.独特型:同一个体内,不同

6、 B 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V 区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由此而区分的型别称为独特型。独特型的抗原决定簇可在异种、同种异体以及自体内诱导产生相对应的抗体,称为抗独特型抗体。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抗体将整个抗体组成一个网络,称独特型网络。独特性网络在免疫应答的调控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四、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抗体是具有双功能的分子,它既可特异性结合抗原,又可独立诱发或执行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由抗体分子不同部位分别执行。1.与抗原结合作用:抗体分子在结合抗原时,其 Fab 片段的 V 区与抗原决定簇的立体结构(构象)必须吻合,特别与高变区的氨基酸残基直接有关,且两者所带电荷也应相互对应。所以抗原-抗

7、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尽管某些氨基酸残基在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上相距很远,但由于肽链沿功能区长轴平行方向往返折叠,使它们能紧密接近,形成一双层排布的凹型或袋状包围抗原的活性部位,双层间存在许多疏水氨基酸侧链。抗体分子与抗原的相互作用靠各种非共价力,如氢键、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等,是一种可逆性反应。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抗体 Fc 段变构产生其他生物效应。天然 Ig 分子不能起这种作用。但在无抗原作用时,某些物理处理(如加热、凝聚等)也可模拟 Ig 分子构象的变化而起激活效应机制的作用。2.补体活化作用:补体 Clq 与游离 Ig 分子结合非常微弱,而与免疫复合物中的 IgG 或 IgM(经典途径)或凝聚

8、 Ig(替代途径)结合则很强。Clq 与 IgG Fc 段的 CH2功能区起反应,其结合位点在 3 个氨基酸侧链上。所有 IgG 亚类的单独 Fc 片段对 Clq 具同样的亲和性;但完整蛋白则主要是 IgG1和 IgG3才能结合 Clq而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IgG 2激活补体能力较差;IgG 4、IgA 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这可能与它们的铰链区结构对 Clq 结合的影响有关;IgM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IgG 最少需两个紧密并列的分子才能有效地激活 Clq;而 IgM 单个分子在结合抗原后即可激活补体。3.亲细胞作用:IgG 分子能与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结合。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可与不同

9、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免疫效应。IgG Fc 段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 Fc 受体结合产生调理作用;与 NK 细胞 Fc 受体结合发挥 ADCC 效应;与胎盘膜细胞 Fc 受体结合能使 IgG 穿过胎盘合胞体滋养层。IgA Fc 段与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 Fc 受体结合,也可发挥调理作用。IgE Fc 段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表面受体结合,当再遇相应抗原时,可引起型超敏反应。4.调理作用:(1)通过 C3 受体进行;(2)通过激活的 C3 和吞噬细胞的 C3 受体相结合促进吞噬;(3)经补体旁路非特异激活 C3 后进行。5.膜传递作用五、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五类免疫球蛋白

10、虽都有结合抗原的共性,但它们在分子结构、体内分布、血清水平及生物活性等方面也各具特点。1.IgG:IgG 为标准的单体分子,含 1 个或更多的低聚糖基团,电泳速度最慢,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具有吞噬调理作用、中和毒素作用、中和病毒作用、介导 ADC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并可透过胎盘传输给胎儿。IgG 合成速度快,分解慢,半衰期长,在血中含量最高,约占整个 Ig 的 75%;各亚类所占的比例大约为:IgG 1 60%70%,IgG 2 15%20%,IgG 3 5%l0%,IgG 41%7%,各亚类的比例随着年龄及遗传背景而变化,同时各亚类的生物学和免疫学性质也不尽相同。2.IgM:IgM

11、为五聚体,是 Ig 中分子量最大者。分子结构呈环形,含一个 J 链,各单体通过 链倒数第二位的二硫键与 J 链互相连接。IgM 凝集抗原能力比 IgG 大得多,激活补体的能力超过 IgGl000 倍,当有补体存在时,具有吞噬调理作用。血型中天然凝集素和冷凝集素的抗体类型是 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脐血中若 IgM 增高,提示有宫内感染。在感染或疫苗接种以后,最先出现的抗体是 IgM;在抗原的反复刺激下,可通过 Ig 基因的类转换而转向 IgG 合成。当分泌物中 IgA 缺陷时,IgM 也和 IgA 一样可结合分泌片而替代 IgA,IgM 也是 B 细胞上的主要表面膜 Ig,作为抗原受体而引

12、发抗体应答。其血中含量约占血清 Ig 总量 6%l0%。半衰期短,出现早,消失快,组织穿透力弱。0.1M2-巯基乙醇能破坏 IgM,但不破坏 IgG,是分别测定 IgM、IgG 的简单方法。3.IgA:IgA 可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大部分血清 IgA 为单体,其他为双聚体或多聚体。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量的 10%20%。血清型 IgA 主要为单体,以无炎症形式清除大量的抗原,这是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非常有益的免疫效应。分泌型 IgA(SIgA)为双聚体,每一 SIgA 分子含一个 J 链和一个分泌片。SIgA 性能稳定,在局部浓度大,能抑制病原体和有害抗原粘附在黏膜上,阻挡其进入体内,同时也

13、因其具有调理吞噬和溶解作用,构成了黏膜第一线防御机制;母乳中的分泌型 IgA 提高了婴儿出生后 46 个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常称为局部抗体。4.IgD:IgD 分子结构与 IgG 非常相似,有明显的铰链区,其蛋白质高度糖基化。IgD 性能不稳定,血清中含量很低,占全部免疫球蛋白的 0.2%左右,可作为 B 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5.IgE:IgE 为单体结构,分子量大于 IgG 和单体 IgA,含糖量较高, 链有 6 个低聚糖侧链。正常人血清中 IgE 水平在 5 类 Ig 中最低,仅为 0.10.9mgL。IgE 水平与个体遗传性和抗原质量密切相关,因而其血清含量在人群中波动很大。在特应性过敏

14、症和寄生虫感染者血清中 IgE 水平升高;IgE 不能激活补体及穿过胎盘,但它的 Fc 段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因此又称亲细胞抗体。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一、IgG、IgA、IgM 的测定1.方法:有单向琼脂扩散法、速率散射比浊法等。2.临床意义(1)Ig 降低:一种或多种 Ig 水平减少,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见于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常与免疫抑制剂应用、射线、蛋白质丢失、营养不良等有关。也可见于细胞毒药物治疗后。(2)Ig 升高:多克隆性增高,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某些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

15、综合征等;也见于寄生虫疾病、结节病等。单克隆性增高,又称 M 蛋白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二、IgD 的测定1.方法:有单向琼脂扩散法、ELISA 等。2.临床意义:IgD 的生物学功能未全阐明。其增高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三、IgE 的测定1.方法:目前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 ELISA、间接血凝试验、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免疫荧光测定法等。2.临床意义(1)IgE 增高:见于 IgE 型多发性骨髓瘤、特应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寄生虫感染、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SLE、RA 及某些霉菌病等。(2)IgE 减低:一般无

16、意义。可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后。第三节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测定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g),又称 M 蛋白,是 B 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异常产生的一种在氨基酸组成及顺序上十分均一的异常免疫球蛋白。2.方法(1)血清蛋白区带电泳:血清(或尿液)标本中不同性质的蛋白质可明显分开形成不同的区带,与正常的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可发现患者的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图谱上有一浓缩的集中带,即 M 区带。图 血清蛋白电泳显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与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的图形区别 1 2 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高球蛋白血(症)N N N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单克隆异常球蛋白血(症) 在 1、 或 区带出现单克隆峰,多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或降低(2)免疫球蛋白的分类与鉴定,分类可分为 IgM、IgA、IgE、IgG; 和 轻链的鉴定则利用电泳或免疫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