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族徽符号文字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788676 上传时间:2018-01-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族徽符号文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族徽符号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族徽符号文字(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9 谣 7期 0 2 2总 中固 幸法 字的认知模糊懵懂,对当下一些名家的作品缺乏深层理 解,学人表面,东施效颦,搞得面目全非。 要想很好地运用古文字就必须对它们的渊源与流 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弄清来龙去脉。同一时代,同一 地域,同一体系的字运用起来自然顺应古文字的发展与 流变,即便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文字用在一起,乜 可以使之浑然无迹。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取舍,所用文字 的源头有保障,篆刻创作的古意自然也就醇正了。 当代篆刻三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蔡大礼 当代篆刻作品与明清流派印、塞兀印、秦汉魏晋印 甚至先秦的古玺印做比较,差异是相当巨大的。其变化 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打破了传统篆刻的

2、体式,这是当代篆刻比之 传统篆刻反差最大的地方。古印不必说,实用第一,平 易近人,多做正局。明清流派怎么变化,篆刻的传统体 式是不变的,连齐白石也强调平正布局,评印常用一个 稳 字;当代篆刻受古玺和美术启发,刻意突破平正 排布的传统印式,造险、动荡、欹侧取势越来越常见。 二是扩大了人印文字的取材范围,这使当代篆刻比 之传统篆刻口王现出更加丰富的面貌。这种尝试从清末民 初就开始了,过去有用玺印文字、大小篆、楷行草,后 来渐及甲骨文、石刻、简书一楚简一、金文、碑版、符号、 图案等,几能想得到的变化,当代篆刻中都有人尝试。 三是丰富多彩的技术技巧。当代篆刻家不满足于学 习前人的技艺、技法,而是在学习

3、的基础上,积极开掘 篆刻用刀、材料的新手段,比如刀法的变化更多,印面 不再是红白两色,而出现了过渡,虚实变化加强了;刀 下不仅刻线条,还出现了块面,还有肌理。这些都是前 无古人的创造。 关注族徽符号文字 翟万益 在当代印章创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 的材料,那就是早期青铜器铭文中的族徽文字,到目 前,根据已出土的青铜器材料,我们已经拥有了丰富的 积淀。从我们已掌握的材料来看,族徽符号是一个十分 特殊的文字体系,它的特性在于独立性,当文字不断演 化成熟的时候,族徽符号作为一种标帜具有它自己的稳 定性,这种相对稳定就与发展变化的文字拉开了距离, 因之可识性产生了困难。正由于它的固定的文字形式

4、与 固定的符号形式,处于所使用文字当中,就有了权威性 印记的作用,应该认识到它是一种最早的印章形式。由 于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先民对其也倾注了更为精深的意 蕴,去除了随意性。我们知道商周贵族铸造青铜祭器, 其目的就是为了传之久远,让子子孙孙万年、水保之,对 每一个环节都是在高度重视之中完成,铭于其上的文字 更是重中之重,对于族徽文字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作, 集中体现了这一个族系的高度智慧和精深理念。我们从 大量的铜器形式及纹饰上可以看出它的精美程度,那么 共生于其中的族徽我们不能说古人没有倾注情思或少注 入了情思。在当代印章创作中,我们关注族徽文字,并 以新的表现手法来继承这份古老的篆刻材料,一定

5、会闪 射出新的光芒来。 要重视甲骨文印的创作 苏金海 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我深深认识到,一个甲骨文 印家要想立足当今印坛,决不能 单打只刻甲骨文 印。我的办法是,以甲骨文印为主,兼及其他类型印的 创作,这样会使自己的印路宽广,整体实力获得提升。 我在创作技法上曾做过一些探索和改进。一、加强印边 的变化,丰富章法。我作甲骨文朱文印有宽边细文、窄 边细文和无边朱文等几类。作白文印有四面留边、左下 留边、右下留边、上右下留边和四面无边等形式。二、 双刀和单刀兼施,增强作品的 刀味E8和 石趣 。 三、加大印面,常刻巨印,增强甲骨印章的气势和视觉 冲击力。如拙作 年年岁岁一束书 行云流水月含 羞c0

6、一男儿西北有神州b等。另外,用甲骨文字作印和 用其他文字作印一样,都要有精湛的书法作基础,否则 刻出来的印不是字形美感缺失,便是了无情趣。我重点 研习的金文与甲骨文时代接近,它们有许多相通之处, 写甲骨文只要在运笔时注意变圆为方,小大由之,长期 实践,我想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篆刻创作年轻人的事 张公者 书法与中国 是l人书俱老 一人画俱老 的艺术。 篆刻不然,其工具为刀与石,皆刚性之物。在创作 过程中,无物理之力难以冲切行动。人之年迈,其物理 之力必弱,于此石与刀之硬物,无力控制,也就难以达 到创作理想。 古今书画者, 人书俱老 、 l人画俱老者比 比皆是,不胜枚举。然篆刻大家,少有老年擅

7、刻者。吴 昌硕八十几岁在所刊刻的印款中说 腕痛难忍b,吴晚 年印章多为书丹后请人代刻。齐白石晚年虽作印,也口n 是前期风格的延续。余所见者,唯陈半丁,九十几岁仍 宝刀不老,且越刻越精、越刻越苍茫老道。然此实为特 例,绝非常态。我们不能以特例来认识问题,要看问题 的普遍性。 年老者,虽冶印,然作品水准往往不如青壮年时 期,能刻已是不错了。而年老作书画者,往往能彰风 采,若衰年变法,则颇可境界一新而垂名书画史。 与篆刻同者,还有油画。二十世纪留洋学油画的画 家,晚年都去画国画了,如刘海粟、朱屺瞻等等。毕加 索晚年画亦好,也是加入了更多的东方艺 兀素,方能 如此。 因而,篆刻要早出风格,否则年龄大了,心有余而 力不足。 刀与石,硬物也,是 硬功夫 ,如二、林武功,适 年轻者;毛笔与墨,物柔,如气功、太极,适年老者。 当代篆刻艺术的展示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