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788515 上传时间:2018-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 作者:钱初熹 |摘自中小学美术教学网自从 1970 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美术教育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研究迈人新阶段的今天,追踪近 20 年来的研究轨迹,集约其代表成果,寻找新的起跑线,这是很有必要的。在此,首先,从美术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研究、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育历史研究、外国美术教育研究,五方面集约这一时期美术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 ZI 世纪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一预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一、美

2、术教育研究成果集约(一)美术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的研究1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到 80 年代末这一时期有关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成果首推 1980 年,在美术教育通讯创刊号中发表的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几位教师的采访报导科学家、教育家谈美术教育和陈通顺撰写的题为谈谈中小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的文章。他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 “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 “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 。这些观点是继 1979 年教育部决定把“图画”课,改为“美术”课之后,突破以传授图画技能为中心的狭隘的美术教育目的论,从实施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美术学科与其他学

3、科的联系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美术教育的目的。1981 年,张文棋等人在谈新编美术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写特点 文中指出美术学科应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四个方面,改变了过去美术等于图画的片面性倾向,与此同时,他们指出:“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1986 年,孙永惠(大连市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在题为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和美术教学的改革 “一文中指出:中国普通美术教育应否定以临摹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1987 年,王天一(曲阜师范大学)发表了题为发展智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的文章。他以著名科学家经历中涉及艺术、科学两个领域

4、的事例论证了美术教育在发展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1989 年 10 月 4 日,柴庆翔(上海师范高等专科校)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从技能型到审美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的文章。他以美国 DBAE 的理论为依据,明确指出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应是审美教育。2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 90 年代以后,美术教育目的论的研究向更深层次拓展。在中国美术教育1990 年第 4 期上,王大根(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提出了“超绘画性美术教育目的论” 。他认为通过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真、善、美”的教育,发现学生的气质和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实现的道路,最终达到人格形成的

5、目的。这一美术教育目的论,既重视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也重视个体性目的。这是近况 0 年以来,在我国美术教育领域中较早提出应重视美术教育个体性目的的观点。姚金迈(北京市教育学院)在中国美术教育1993 年第 1 期发表的继往今来,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文值得注目。他指出 1992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出了三方面的美术教学目的:(1)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3)培养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应把上述三方面的教学目的理解为一个整体、三个方面、四项任务。因为他认为在教学目

6、的的第二方面中包含了德育和美育两方面的任务。这是较早提出美育与德育分别属于两个领域的论点,代表了当时一些美术教育家对德育中包含着美育这一观点的不同看法。1995 年,尹少淳(湖南师范大学)在美术及其教育的著作中提出了“综合美术教育论” ,即以实现美术教育的情感、智力、技术和创造这四大价值系统的综合效应和群体功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目的论。这是从价值系统的角度来论述美术教育目的的观点。在即将迈人 21 世纪的 1999 年,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美术教育目的与美术课程目标的文章。常锐伦(首都师范大学)指出:“从教育的最高目标看,美术教育在于最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 “美术教学应

7、着眼于美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杨景芝(首都师范大学)认为美术课程的目标有五点:(l)培养造型表现的基本能力;(2 )培养创造能力;(3)提高审美文化素质;(4)增进美化环境意识与能力) ;(5)促进人格健康成长。笔者(华东师范大学)从义务教育完成之际以及高中毕业之际,全体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限度的学习目标,以及将来作为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最低限度的美术方面的能力,这两方面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的三点具体目标:(1)掌握最低限度的、可以达到自娱程度的美术表现方法;(2)具有一定的阅读与评论本国、外国美术作品的能力;(3)具备对学生未来生活有用的最低限度的造型能力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经

8、过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学习可以达到两个目标:(l)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的方法;( 2)了解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各种关系。程明太(上海市金汇学校)在21 世纪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体系”的设想。他指出:“美术综合课程体系”是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综合多学科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美术课程体系。这一设想反映了一种主张美术进一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倾向,值得注目。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近 20 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与美术课程目标。这些研究成果对转变美术教育观念,促进美术教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虽然,各位学者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或课程目

9、标所作的论述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对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完善,这一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的认识却是相同的。(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最早成果是 1938 年出版的心理学者黄翼所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 。书中针对“儿童描绘的是所知还是所见”这一著名命题,提出了儿童描绘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论点。之后,这一研究由于战争等原因被中断。1988 年, 美术教育杂志第 5 期发表了屠美如等的论文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初探 ,可以认为这是有关儿童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新起点。之后,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项成果:1屠美如等的儿童绘画发展

10、阶段说为了探明中国独特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绘画能力,屠美如等人(南京师范大学)参照国内外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论述,设定了调查的项目,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江苏省、安徽省的城市和农村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 15 岁到 15 岁的少年儿童 884 名,根据年龄分为 14 个组。对他们所画的2256 幅图画,从形式、色彩、构成、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定,并用百分比的方式进行了统计。根据这一调查结果,他们提出了如下的儿童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l4 岁) ;象征期(45 岁) ;概念画期(5 8 岁) ;写实期(初期 8 一15 岁) 。2常锐伦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1990 年,常锐伦提出了不同意见

11、。他指出屠美如等人提出的“概念画阶段”的论说是与“儿童画他们所知的事物”一说相吻合的,而“儿童画他们所知”的理论早已被黄翼和阿恩海姆所驳倒。他以吕德的发展阶段说为依据,收集了北京地区 315 岁的 2000 余名少年儿童的图画,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这一调查结果,他提出了以下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间岁以前) ;象征期(35 岁)2 意象期(初期 57 岁、意象期 79 岁) ;写实期(萌生写实期911 岁、推理写实期(11 一 13 岁、仿成人写实期 1315 岁) 。常锐伦认为所谓“意象”期的特征是:儿童描绘的是人们所能识辩的事物,但与真实的事物却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他们描绘的是一种“

12、意中形象” 。3王大根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王大根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学说之后,从语言的发展和绘画发展相互关联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间(53 岁) ;符号期(39 岁) ,又可以分为单词的符号期、句的符号期和陈述的符号期;写实期(915 岁) ,又可以分为陈述的写实期、分化的写实期、视觉的写实期;理性期(15 一 18 岁) 。总之,1988 年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者在各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分析了我国少年儿童的绘画作品,提出了各自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虽然,各位学者在儿童绘画发展的分段上存在着某些分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

13、围绕着“儿童是画所知道的还是画他们所看见的”这一著名学术争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三)美术教学的研究近 20 年以来,美术教学方面的研究结出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仅仅从中国美术教育1996 年第 6 期发表的张晓涧(内蒙古包头师范)所作的统计来看,自 1980 年美术教育通讯创刊,1989 年第 5 期正式更名为中国美术教育至 1994 年的 14 年间“经验交流”栏目发表了 287 篇文章,几乎占整个杂志登载文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有关美术具体教材教法的经验文章有 52 篇。而在“理论研究”栏目所发表的 160 篇文章中,也有不少有关教学研究的文章。此外,还有不少美术教学研究成果发表于各省市

14、的教育杂志或论文集上。由于受到篇幅局限,在此,仅仅列举几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美术教学研究成果。1教学论研究从 1997 年至 1999 年,王大根(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美术教学论的研究,并取得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1997 年,他指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学目际应处于核心地位,并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提出了包括技能、认知、情感和创造四个领域的美术教学目标的分类体系。1998 年,他从性质、学科位置、研究对象、意义等方面围绕美术教学论进行了阐述,并论证了美术教育学、美术教学法与美术教学论的关系,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学是美术教学论的上位学科,而美术教学法应是美术教学论的下位学科。在此基础上,他指出要使课堂美术教育走出主观经验主义和旧有模式,进人科学的、规范的现代教学的理性层次,就必须建立“美术教学论” 。1999 年,王大根有进一步发表了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美术教学目标与美术课的“作业要求” 、美术学习质量的评价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他认为只要依据这样的教学结构,就能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