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高中校本教研情况的调查分析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788510 上传时间:2018-01-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省高中校本教研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我省高中校本教研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我省高中校本教研情况的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省高中校本教研情况的调查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 关于我省高中校本教研 情况的调查分析 于 炎 (大连育明高中,辽宁大连110623) 一、背景和目的 (一)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师的 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因此,教师专业 发展备受人们关注。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的专 业化发展有赖于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即校本教研。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具体 问题和困惑为研究对象的教学研究活动。那么到目前为止,校 本教研进展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我省高中校本教研 活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目的 (1)发现总结我省高

2、中开展校本教研的已有经验和有效 模式 (2)分析现阶段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3)探寻适合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本次调查活动展开之前,笔者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文 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调查的基本维度: (1)教研活动内容;(2)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3)与教研相关 的制度;(4)教研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 (二)数据来源 调查数据来自三个方面:(1)调查问卷;(2)访谈(3)个案 观察调查问卷开发 (三)调查问卷 为确保接受调查的教师对问卷中的问题和选项的理解与 笔者的设计保持高度一致,笔者邀请部分教师针对问卷中的 问题阐述他们

3、的观点,对易于产生分歧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改 进,并确认教师的理解无误。 (四)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包括6位主管教学副校长、6位教导主任、6位 教研组长和4位特级教师、45位高级教师、l2位初职教师。访 谈的方式主要采用小组座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在征 得教师同意的前提下使用了录音设备,以聊天的形式进行,将 访谈的问题随机地引入谈话之中,以求访谈的结果客观、真 实、有效。 (五)个案观察 在问卷调查与访谈同时,先后对三所学校的校本教研活 动进行了现场观察。 152 三、调研的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79份,收回72份。通过对调查 问卷、访谈、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笔者获得了丰富的信 息。

4、 (一)可喜的成就 1初步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研训一体”的教学、教研 管理制度。 (1)确立校长负责制。每一所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长成为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领导 者和参与者,引导教师参与课程研究,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 围,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变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确保教 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体。 例如某学校制定了十项校内教研制度:理论学习制度; 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 研究制度;专题研讨与课(案)例分析制度;专业引领制度 (或学校与专门教研机构、大学课程中心合作制度);学校开 放、家长接待日制度;经验交流、论文评比制度;教师奖励 制度。

5、 (2)确立教师评价机制。针对教师个人、年级备课组、学科 教研组等建立考评制度,督促教研活动层层落实。建立“教师 专业成长记录袋”,多视角衡量教师的工作,形成学校评价和 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以 及新型师生关系列入评价内容。 2进一步明确教研组职能,开发多种教研组织形式。 (1)削弱传统教研组的行政职能,挖掘教研组的研究潜 力,即明确了教研组的功能不仅仅是布置任务,统一进度、集 体备课,而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变 成教师日常具体的课堂教学的行为。 例如将过去评价式评课改为专题式的问题探讨;教研活 动实行“首席发言人”制度,同伴围绕主题深入探讨,

6、力求解决 具体而实在的问题;全面实行课堂开放,即“推门听课制度”; 重建听、评课制度,既规定了听课数,同时规定了被听课数,要 求听课教师既写出称赞又写出改进意见;确定“课改教研日”, 以教研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阶段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 阶段工作,开展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和专题 研讨等。 (2)突破传统的以学科备课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 组织形式,实行跨学科、跨年级的教研活动,多学科、多层次地 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的新型课题式教研组织形式,有效地促进 各学科之间相互借鉴。 3注重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 (1)将自我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作为反思的起点,通过撰 写教学札记、课后随笔

7、、实践反思录等形式及时记录教学感 悟,并使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反思中提升理念,在反思 后的实践中形成新的技能,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成长。 (2)开展同伴互助,提高合作意识。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 教研有效性的标志,通过教师间的专业交流,彼此支持,培养 教师在团队中的合作研究的意识及研究能力。 4主要教研模式。课题推动型课题推动型校本教研 2010年第5期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是以某个题目为为研究中心展开的教研活动,题目通常是科 研、课程等上级部门设定的课题,或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的 问题。题目的内容很宽泛,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参与课题的 教师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共同围绕该课题多次反复研究,通过

8、 理论学习、专家指导、教学实践与反思,求得问题的解决。( 课 例研讨型课例研讨型校本教研是以某个教学问题(主题) 为中心,以课堂观察、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集体讨论, 共同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学研究方式。课例研究与以往 听课评课的价值取向不同,它把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同提升教 师教学理念以及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紧紧结合起来,使上课者 与听课者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围绕“怎样改进更好、更有效”展 开讨论,比较的对象不再是抽象的评课标准,而是教师原先的 设计、原来的教学状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进步,而教师可以根 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 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与重建自己的教学。

9、前导推进 型当校长接受了新的理念后,通过建立一个由少数人组 成的前导小组先行实践,并取得成绩后,逐步引起更多人对新 理念的认识,进而带动更多人的自觉实践,最后达到学校教师 共同发展的一种教研形式。 (二)存在的不足 在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笔者不仅看到我省高中教 研活动中有价值的经验,同时也看到存在的不足,突出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层面的问题。 (1)与校本教研相适应的结构设计、管理制度,以及激励 机制尚不完善。教科研相关部门,如教科室、教务处、教研组、 年级组等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计划协调,以致于学校教学科 研不能形成合力,不能真正实现教科研活动的有机互动。 各校已经出台的一些制度

10、和办法大多流于形式,不符合 学校实际。一些学校对于校本教研缺乏明确、具体的要求,缺 少必要的考核。如对于校长、教导主任相应的业务培训以及对 教研组长选拔、使用、考核都缺少具体要求;对于教师个体的 教学研究也缺乏具体、明确的要求。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围绕和依据考试成绩,评价方式仍然 比较单一,使得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缺乏积极性。 (2)校长无暇顾及校本教研。虽然多数学校明确规定校长 是校本教研活动第一责任人,但是,由于各类检查性工作太 多,牵涉校长大量精力,因此,校长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深入思 考教学问题和系统规划校本教研。 (3)部分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认识不足。部分学校对于通 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

11、养,进而促进学校发展的认识不 足。这样的校长认为,学校只是用教师,而不在于培养教师,教 师发展是教师自己的事,培养教师的职责在于教师进修院校 和教研部门,因而在使用教师时,常常超负荷安排工作,未给 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同时,学校用于教师的学习和培 训的经费则少之又少,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机会。 2教研指导层面上的问题。在访谈中发现,校长和特级教 师都认为某些教研指导人员的指导能力有待提高,并进一步 强调,部分指导人员只是局限于理论层面,不能把理论与实际 教学真正地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听了也不会用。 此外,部分专业指导人员指导方式陈旧,如评课仍是凭借 经验进行点评,很少从新的理念要求出发引导

12、教师反思教学 行为,重新进行教学上的设计,因此很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 到引领作用。 3教研组建设层面上的问题。 (1)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学研究水平亟待提高。大部分 学校在选拔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时,更多的关注是教学能力 和组织能力,较少考虑他们的教研能力,教研组长对活动缺乏 系统计划和准备,组织较为随意,缺少总结、分析、反思等环 节,特别缺少引导教师再实践的跟进环节,教研活动缺乏实效 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不大。 (2)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研组教研活动通常采取一人主 讲,其他人被动听的形式,非主讲人员对于活动内容很少提前 做准备。活动内容主要以统一进度、重难点为主,重点关注对 所要讲授的知

13、识的梳理,对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课堂教 学设计进行研讨很少,活动中很少有研究成分,教师也缺乏真 正意义上的参与,往往只是凭经验泛泛而谈或是一言不发。 (3)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互助。无论是常规教研活动, 还是日常随时随地的沟通,教师之间的交流都变得比较谨慎, 特别是有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 评价方式问题。学校常常把学生学业评价简单地与教师评价 联系到一起,这样的评价方式导致了教师间互相戒备,虽同处 一室,却各自为战,很少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4教师个体层面。 (1)缺乏进取精神和自觉反思的意识,将个人成长依托于 外部力量。在访谈中,多数优秀教师认为职初教师自身缺乏

14、积 极进取的精神,不能主动思考,而是被动等待或依靠有经验的 教师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 此外,部分教师缺乏反思的意识,不注意个人独立思考, 没有总结和反思的习惯,而是把自己的进步希望寄托在“外出 学习”或听“专家讲座”上,期望有一个现成的答案,能获得一 个一劳永逸的结果,因此,总是抱怨学校领导没有提供外出学 习的机会。 (2)对校本教研缺乏正确认识。部分有经验的教师认为, 校本教研对自己的发展没有太大作用,因此,常常以教学任务 繁重、没时间、岁数大了、精力有限等为理由,不积极参与教研 活动。还有一些教师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现状,认为搞研究 是专家的事,自己的任务是教学不是研究,因此,对校本教研 活动敷衍了事。 结束语 从抽样调查情况看,虽然基层学校对校本教研比较重视, 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创建了有效的教研组织形式,但在实 施层面上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 如,学校领导和优秀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问题,教师参与教 研活动的积极性问题,与校本教研配套的管理制度的建设问 题,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能力问题,等等。我们相信,伴随上述 问题的解决,高中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责任编辑:宁沈生王伟刘向宏雷雯 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