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讲 第二课时 电解质离子反应课件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678666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讲 第二课时 电解质离子反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4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讲 第二课时 电解质离子反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4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讲 第二课时 电解质离子反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4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讲 第二课时 电解质离子反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4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讲 第二课时 电解质离子反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讲 第二课时 电解质离子反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讲 第二课时 电解质离子反应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第二讲电解质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Al3+ + 3Al(OH)4- 4Al(OH)3,2Al3+3S2-+6H2O=2Al(OH)3+3H2S,Al3+3HCO3- = Al(OH)3+3CO2,2Al3+ + 3CO32- +3H2O2 Al(OH)3+3CO2,双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直接写出最终产物,用” = ”。(2)反应物中有H不加水,无H加水。(3)配平时先利用电荷守恒,再配其它。,难点: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5.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到的“量”,1.试剂的滴加顺序涉及到的“量”,2.酸式盐与碱的反应涉及到的“量”,3.酸性气体与碱反应涉及的“量”,4.盐与酸性氧化

2、物反应涉及的“量”,Na2CO3溶液,盐酸, CO32+2H+ = CO2+H2O, CO32+H+ = HCO3-, HCO3+H+ = CO2+H2O,现象:开始就有大量气体生成,现象:开始时无气体放出, 稍后有大量气体产生,Na2CO3溶液,1.CO32-与H+的互滴,盐酸,1.试剂的滴加顺序涉及到的“量”,a.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b.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NaOH溶液,AlCl3溶液,Al3+3OH = Al(OH)3,Al(OH)3+OH = Al(OH)4 , 3Al(OH)4 +Al3+= 4Al(OH)3,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现象:开始无沉

3、淀生成, 过量后生成白色沉 淀,且沉淀不消失,2.Al3+与OH-的互滴,Al3+4OH = Al(OH)4 ,NaOH溶液,AlCl3溶液,a.NaOH溶液逐滴加入AlCl3溶液中,b. Al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盐酸,Na Al(OH)4溶液, Al(OH)4+H+ = Al(OH)3 + H2O, Al(OH )33H = Al3+3H2O, Al3+3Al(OH)4=4Al(OH)3,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消失, Al(OH)4+4H+ = Al3+ 2H2O,盐酸,Na Al(OH)4溶液,3. Al(OH)4与H+的互滴,a.盐酸逐滴加入Na Al(OH)4

4、溶液中,b. Na Al(OH)4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现象:开始无沉淀生成, 过量后生成白色沉 淀,且沉淀不消失,第一类型: HCO3- + OH- = H2O + CO32-,NaHCO3 和Ca(OH)2,Ca(HCO3 )2和NaOH,2.酸式盐与碱的反应涉及到的“量”,“少定”即量少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学计量数确定为1,(但注意量少物质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之比符合化学式),“少定多变”。,“多变”即过量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学计量数,可根据反应中量少离子的需要取任意整数值,不受化学式中比例的制约。,(1) Ca(HCO3)2与NaOH,a.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5、溶液,b.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OH- +HCO3-+Ca2+=CaCO3+H2O,2OH-+Ca2+2HCO3-=CaCO3+CO32-+2H2O,NaOH,Ca(HCO3)2,Ca(HCO3)2,NaOH,(2)NaHCO3与Ca(OH)2,Ca2+2HCO3-+2OH-=CaCO3+CO32-+2H2O,a.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Ca(OH)2,NaHCO3,Ca(OH)2,NaHCO3,b.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特例: 碳酸氢铵和碱反应,一般只讨论碱过量的情况,(2004.上海)碳酸

6、氢铵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HCO3- + OH- = CO32- + H2O,错,NH4+ + HCO3- + 2OH = NH3H2O + CO32- +H2O,NH4+与OH反应,不加热时生成NH3H2O,而加热时有NH3产生,第二类型: 硫酸氢盐或硫酸盐和Ba(OH)2反应,1、NaHSO4 和Ba(OH)2,(2)NaHSO4溶液和过量的Ba(OH)2溶液反应。,Ba2+H+OHSO42 = BaSO4H2O,Ba2+ 2OH+2H+SO42=BaSO4+2H2O,中性,沉淀完全,a.Al3+完全沉淀时:,2Al3+3SO42-+3Ba2+6OH- =2Al(OH)3 +3BaSO

7、4,2、 KAl(SO4)2与Ba(OH)2,b.SO42-完全沉淀时:,Al3+2SO42-+2Ba2+4OH- = Al(OH)4 +2BaSO4,23,12,(1)NaHSO4溶液和少量的Ba(OH)2溶液反应。,1.CO2气体通入NaOH 溶液中,CO2 + 2OH- = CO3 + H2O,CO2 (过量)+ OH-= HCO3,2.CO2气体通入Ca(OH)2 溶液中,3.SO2气体通入NaOH 溶液中,4. H2S气体通入NaOH 溶液中,CO2少量时,生成CO32-; CO2过量时,生成HCO3-,,3.酸性气体与碱反应涉及的“量”,规律:气体少量时,生成正盐, 气体过量时,生

8、成酸式盐,少量(或过量),4.盐与酸性氧化物反应涉及的量,1.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与少量(或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2.硅酸钠溶液与少量(或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3.次氯酸钙溶液与少量(或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4.次氯酸钠溶液与少量(或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过量)的CO2,向苯酚钠溶液中通CO2时,不论是否过量都生成HCO3-,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CO2时,不论是否过量都生成HCO3-,5. 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到的量 “关键:判断特定条件下的产物”,1)FeBr2和不同量的氯水(Cl2)的反应,还原性:I-Fe2+Br-,FeBr2和少量氯水,2Fe2+ + Cl2 = 2Fe3

9、+ + 2Cl-,FeBr2和过量氯水,2Fe2+ + 4Br- + 3Cl2 = 2Fe3+ + 2Br2 + 6Cl-,FeBr2 与 Cl2 1:1反应,2Cl2+2Fe2+2Br-=2Fe3+Br2+4Cl-,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见创新设计P30,氧化性离子:Fe3、NO3 (H+ ) 、 ClO- 、MnO4 、 Cr2O72-,还原性离子:Fe2 、 I 、 S2 、 HS- 、 SO32 、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注:Fe3与Fe2可以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与H+不能存在。,S2O32HSSO2H2O,2S2-SO32-6H+3S3

10、H2O,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Fe3+离子的检验(黄色),方法三 :加入苯酚溶液,呈紫色,说明有Fe3+,Fe2+离子的检验(浅绿色),方法三:加入酸性KMn04溶液,紫色退去,同时有Fe3+和Fe2+,KSCN溶液,KMnO4溶液,出现血红色,证明有Fe3+,紫色退去,证明有Fe2+,Cl-,AgNO3溶液、稀硝酸,离子,检验试剂,实验现象,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r-,I-,AgNO3溶液、稀硝酸,氯水、 CCl4,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加入氯水后振荡,再滴入CCl4, CCl4层呈橙红色,AgNO3溶液、稀硝酸,氯水、 CCl4,加

11、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加入氯水后振荡,再滴入CCl4, CCl4层呈紫红色,NO3-,Cu、稀硫酸,加入稀硫酸和铜屑,铜屑溶解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在试管口变成红棕色,溶液呈蓝色,反应顺序的判断,1、含OH- 、CO32- 、CH3COO-溶液中滴入稀HCl,1) OH- + H+ = H2O,2)CO32- + H+ = HCO3-,3)HCO3 - + H+ = H2CO3,4) CH3COO- + H+ = CH3COO H,2、含 H+、 NH4+ 、 Al3+溶液中滴入稀NaOH,3)OH- + NH4+ = NH3H2O,1) OH- + H+ = H2O,2)

12、3OH- + Al3+ = Al(OH)3,4)OH- + Al(OH)3 = Al(OH)4,离子检验,1、原理: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或化学性质(生成气体、沉淀等的特殊现象),知识必备:,1、常见的沉淀颜色:白色、蓝色、红褐色等,2、必须记忆的物质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C CuO MnO2 Fe3O4 Fe粉红色固体:Cu Fe2O3 淡黄色固体:硫磺 过氧化钠紫红色或紫色溶液:KMnO4溶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NH3 SO2红棕色气体:NO2 黄绿色气体:Cl2,离子检验时的注意事项,基本原则:用离子的特征反应检验,2、“先取样,后操作”不能在待测物质

13、中直接加入试剂,应取样;固体一般先溶于水配成溶液。,1、选择合理的试剂(操作简单、反应灵敏、现象明显的试剂),3、对几种待测离子进行并列实验时,每进行一次实验,都要另取新溶液,避免已加试剂的干扰; 还要注意某些共有现象的干扰。,如果进行连续实验时,要注意每一次用的试剂是另取原溶液还是接着上次的;,离子检验的步骤四步法:取少量+加试剂+看现象+得结论,4、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鉴别物质的大多数反应,且能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5、“先现象,后结论”不能把要检验的离子当作已知物来叙述实验现象。,操作现象结论,如果说明 ; 若则; 出现现象,证明(说明) ,用试管取(收集)少量(适量)滴加(放、伸)少量(适量或过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