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747032 上传时间:2017-12-3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5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2 年四川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新增)(1)、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2)、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3)、西汉:推广耦犁(二牛抬杠) ;曲柄锄(中耕) 、大镰(收获) 。(4)、东汉: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5) 隋唐:出现曲辕犁 ,能控制耕土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曲辕犁) ,一直为后世沿用。2、了解古代

2、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水利: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现在都江堰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郑国主持郑国渠。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 关中地区还出现“井渠”灌溉: ( 1)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2)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用于灌溉。( 3)宋代水转翻车。( 4)明清时期:风力水车。翻车 井渠 立井水车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风力水车2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 ,这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主贵族可以世代使用,但无权转让与买卖;他们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 2)春秋时期,由于

3、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私田。井田制趋于瓦解。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3) 战国时期 ,在新兴地主的推动下,各诸侯国纷纷进行 变法运动 ,使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它废除了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 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广大农民少地或无地,受到地主和国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过着贫困的生活。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或基本)经营方式的高度分散、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生产单位

4、:家庭(小农户)生产形式:男耕女织经营方式:个体经营产品用途:自给自足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历史地位:“立国之本”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 古代纺织 (部门 ) 业成就: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 ) 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地位重要 ( “妇功” P13) 汉代:品种多、技艺高、 ( 素纱禅衣、绒锦 ) 远销海外 ( 丝绸之路、 “丝国” ) 唐代:官营规模大;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明代:在江南地区纺织业中出现早期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

5、义生产关系萌芽)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从生产原料看: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从经营方式看: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从发展程度看: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从发展趋势看: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2、 冶金业成就( 1) 、冶铜业: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小件铜器) ,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2)冶铁业春秋晚期产生: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战国时期推广:块炼铁 ( 经过锻打才能使用:锻铁 ) 生铁 ( 铸铁 ) 炼钢、 淬火技术 (将金属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 随即浸入淬冷介质如水、油中快速冷却,以提高硬度、

6、强度、耐磨性)汉代推行官营:燃料变化: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供风技术:自然通风人力 ( 皮囊 ) 畜力 ( 马排 ) 水力 ( 水排 ) ( 杜诗 )南北朝时进步: 灌钢法(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 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3 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成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 )北宋时期燃料:广泛使用煤炭作为燃料 (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 3、 陶瓷业发展成就制陶业制瓷业 : 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商代到东汉:陶釉陶瓷的过渡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唐代陶瓷业成就:唐三彩 ( 艺术陶制品 ) 两大制瓷体系: 南青北白 ( 越窑青瓷;江西景德镇、四

7、川大邑、邢窑白瓷 ) 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形成了独立的生产部门宋代著名瓷窑多 : 定窑、钧窑、景德镇、龙泉、耀州窑清代制瓷工艺新: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 康熙首创、雍正顶峰 ) 和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方式并存在许多方面成就辉煌,享誉世界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早期雇佣关系)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先秦: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已经出现了商品交易场所市秦代:政府对“市”的管理和控制非常严格(明码标价、钱入器中、违者受罚)汉代: “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门墙楼亭的设置表明“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南北朝

8、: “草市”形成,也受政府管理(草市尉)唐代: “草市”作用显著 , “夜市”比较繁荣;政府对市和商人管制依旧严格(书 P27)宋代: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商业街;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瓦肆)陆游的诗: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战国:城中开始出现商业集中的现象(市井)西汉:五都:长安 洛阳 邯郸 临淄 宛 成都(商业中心)唐代:长安 洛阳 扬州 益州 ( 都会 ) 宋代:北宋汴京(开封) 南宋临安(杭州)明清:北京 苏州四大名镇 :汉口、佛山、景德、朱仙、汉口。明清商帮:晋商和徽商

9、3、理解重农抑商起始阶段:商周时期统治者比较重视和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原则历史地位:成为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基本含义:强调要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实质目的:维护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确保农民赋役的征派维护王朝的统治,巩固君主专制政策根源: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历史影响:利: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弊: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也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 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4 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成长,延缓了中国的社会进步4、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基本含义:禁止

10、中国民间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政策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历史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了解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时间: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 1894 年)前历史背景 :自然经济的解体:提供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洋务运动的诱导:引进的西方机器生产方式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丰厚利润和民族危机的刺

11、激兴起途径: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原有手工工场转化为近代企业(使用机器、雇用工人)著名企业: 方举赞 孙英德 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阶段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资本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时间: 1895 年 ( 甲午战争后 ) 1913 年 ( 一战之前 ) 历史背景: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实业家的爱国热情:实业救国 挽救危机清政府的政策调整: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著名企业:张謇 江苏南通大生纱厂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 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周学熙 河北唐山启新洋灰公司

12、刘懋赏 冯济川 山西保晋矿务公司阶段特点:企业分布由沿海向内地扩展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增加、规模扩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依旧很小历史意义: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如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运动 ) 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了解民国初期( 1912 1919 年:民国初年至一战结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时间: 1912 年 1920 年(民国初期、一战前后)历史背景: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5 发展概况:实业团体、企业数量、资本总额、

13、速度和规模的变化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阶段特点:与自身相比: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行业(主要是轻工业)体系(不独立不完整) 时间(短暂昙花一现)与外国资本相比:经济控制力很弱与本国传统经济形式相比:经济比重很低总体特征:虽有一定发展,但没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1928 年以后)的压迫与剥削历史根源:上述特点的根源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了解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1927 1936 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时间: 1927 年 1936 年(国民政府前十年)历史背景: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

14、建设运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点概况: 1936 年发展速度创历史最高记录在官僚资本的控制下发展依旧艰难3、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1)抗日战争:时间: 1937 年 1945 年(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特点概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 2)解放战争:时间: 1946 年 1949 年(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 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迫、繁重捐税 )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 战争的巨大消耗特点概况:陷入困境 破产倒闭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形态方面:自然经济逐

15、步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土地制度方面:地主土地私有制依旧是主体经济成分方面:传统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成分并存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了解“一五”计划:计划时间: 1953 年 1957 年基本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进行三大改造建设成就: 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历史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理解三大改造: ( 1953 到 1956)时间: 1953 年 1956 年底概况:

16、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6 评价: 进步: 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局限: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等缺点,遗留了一些问题3、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 主要矛盾 是人民对于 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了党和人民的 总任务 是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 经济方针: 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