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毛诗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70826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毛诗序》 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毛诗序》 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毛诗序》 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毛诗序》 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毛诗序》 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毛诗序》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毛诗序》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诗序,一、毛诗序名称的由来及其作者 二、“情”与“志”相统一的诗歌理论三、诗“六义”论,毛诗序名称的由来及其作,毛诗序又称诗大序,它是汉人传经的产物 。汉代传经的系统有今文经和古文经之别,两者传授的内容不同,方式也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就诗经而言,汉代传诗者主要有齐(辕固)、鲁(申培)、韩(婴)、毛(亨)四家,其中,齐、鲁、韩三家为今文,毛诗为古文。据历史记载,齐诗的特点是喜欢讲阴阳灾异,鲁诗的特点是以诗句印证周代的礼乐,韩诗喜欢赋诗断章。后来,三家今文分别在魏、西晋、宋朝失传,只有毛诗古文保留下来。,毛诗序名称的由来及其作,毛诗的传授者毛亨在西汉初年开始授徒讲诗,著有诗的诂训传,后人称

2、之为毛传。毛亨收赵人毛苌为弟子,毛亨去世之后,河间献王才将毛苌立为博士,将毛诗献给朝廷,但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汉平帝时才将它立为学官,毛诗才得以广泛传播。,毛诗序名称的由来及其作,据魏源说,四家诗每篇都有序,(齐鲁韩毛异同说)用来解释诗的意义,只是因为三家今文亡佚较早,只有毛诗保存下来,于是有毛诗序。又因为毛诗序篇幅最长,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诗的性质、体裁、作用,规定了论诗的标准,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毛传解诗的总序言,因而,又称为大序。毛诗序或诗大序的名称就是这样产生的。,毛诗序名称的由来及其作,关于毛诗序的作者,过去的说法很多,现在也很难说。张西堂先生曾经列举了16种说法(诗经六论),或认为是孔子

3、所作,或认为是子夏、毛公(亨、苌)所作,或认为是东汉卫宏所作,或认为是村野妄人所作。这些,都缺乏确凿有力的证据。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毛诗序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大约完成于汉代学者之手,其中包括先秦的旧说。毛诗序概括了整个先秦时期儒家关于诗、乐问题的若干重要见解(如孔子、荀子、乐记等),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补充了这些旧说,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现了当时的理论风貌 。,“情”与“志”相统一的诗歌理论,毛诗序对诗歌本质的看法是本于传统的“言志”观念的,这是左传就已经记载了的诗学观念。左传曾经借助于孔子之口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襄公二十五年)并在多种场合都说到

4、“诗以言志”,强调诗歌要表达人的理想、志向、抱负。毛诗序与左传的不同之处是,它将“志”与生于人心的“情”联系在一起,认为诗的本质特征是“情”与“志”的统一。,“情”与“志”相统一的诗歌理论,“发言为诗”必须要“情动于中”。这“情动于中”就说明,诗的创作的原初动力是情感,情与志是相统一的。它们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内容层次,一个是理性层次,一个是感性层次,但是,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志”是人的志向、理想、抱负,它不仅关涉到人的政治、伦理、道德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而且,还关涉到人的情感意义。,“情”与“志”相统一的诗歌理论,尽管如此,毛诗序之“情”也有其独立的内涵,并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

5、情”不一定必须依赖“志”,非要与“志”结合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价值;“情”中并非一定要搀杂某种政治、伦理、道德的意图,一定要混合理想、志向和抱负。“情”的独立性就表现在,它是属于私人的东西,是私人心理的产物。而这私人的东西又具有普遍的认知性,人人都能够体验,人人都能够领会。也就是说,这种“情”属于我,而不属于他;即使他有类似的“情”,也仅仅是类似,也会与我的截然不同。,“情”与“志”相统一的诗歌理论,毛诗序的“情”、“志”一体化,并不是说“情”与“志”平起平坐,实际上仍是以“志”统“情”,“情”是依附于“志”的。尽管如此,毛诗序的“情”、“志”统一理论也有它的积极意义。那就是,它把“志”划分出两个

6、不可分开的层面,一个层面是意识形态层面,其具化为与主体理性认识相关的对外在某一目的的政治、伦理或道德的追求;另一个层面是审美层面,即伴随这种追求的主体在追求的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这就使诗的艺术本质带有情感直观的色彩,不局限于纯粹理性的意识形态。因此,毛诗序深化了“诗言志”的古老命题,对中国文学本质理论的完善意义重大。,诗“六义”论,所谓诗“六义”,是指风、赋、比、兴、雅、颂。这是毛诗序所论述的一个具有原创性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体制或乐歌种类,赋、比、兴是表现手法。具体争议很大。风、赋、比、兴、雅、颂之名最早始于周礼春官,在那里称“六诗”而不是“六义”。“大师:教六

7、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显然,毛诗序的“六义”是从“六诗”发展而来的。,诗“六义”论,朱自清先生说:“赋、比、兴的意义,特别是比、兴的意义,却似乎缠夹得多;诗集传以后缠夹得更厉害,说诗的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越说越糊涂。”(诗言志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48-9)我们的态度是:“六义”是六种表现手段,同时,也是文学教化的手段。它们具有相同的逻辑内涵,属于同一逻辑范畴。,诗“六义”论,毛诗序对风、雅、颂的解释它说,风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的,显然,强调风局限于王政一事,它表达的是各个区域的风俗人情。雅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的,这就是说,

8、雅所表达的内容具有普遍的意义。这些,都是从表达内容上去界定风、雅的意义的。这只是风、雅意义的一个层面。实际上,风、雅还有另一层面的意义。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意思是说风是用来讽谏和教化的;“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这也是着眼于教化,与上述的“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的解释不矛盾。而毛诗序对颂的解释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即阐明了颂的乐歌性质,又阐明了它也是一种表现手段。可见,风、雅、颂的意义是统一的,它们有一个统一的逻辑范畴。,诗“六义”论,唐代孔颖达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

9、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毛诗正义大序)这种观念实在牵强附会!“体”(乐歌种类)和“辞”(表达手段)怎么就能统一在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逻辑框架之内而同称为“义”!这显然在为他割裂“六义”的做法狡辩。,诗“六义”论,后来,学者们曾经想千方百计证明 “六义”就是 “六诗”,是六种乐歌种类。如庄有可就认为,风、雅、颂是乐歌种类,赋、比、兴也是乐歌种类,但是,赋、比、兴作为乐歌种类的现实我们今天之所以无法看到并确指,这是因为孔子删诗将它删去,只保留了风、雅、颂。(毛诗说)章炳麟从春秋传等先秦可靠典籍中找出了一些有题而无诗的例子,也相信赋、比、兴被孔子删除。(检论六诗说)

10、庄、章二位尽管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们观点的正确,但是,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视角:无论是“六诗”还是“六义”,它们的内涵都应该是统一的。孔颖达的解释肯定不符合实际。,诗“六义”论,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这明确将比、兴作为两种表现手段。郑玄则全面解释了风、赋、比、兴、雅、颂的意义,他说:“风言圣贤治道之遗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正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谕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周礼注疏),诗“六义”论,毛诗序还给“六义”加上序号:“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为什么要加上序号,我们认为,这同样具有一定的意图。按我们的理解,诗的创作以教化为本,故“风”排列第一。诗要实现教化目的,必须运用铺陈(赋)、比喻(比)、象征与隐喻(兴)的手法,这样,才能正天下之得失(雅),达到真正的歌功颂德(颂)的目的。综上所述,“六义”是诗歌创作的六种表现手段。只有这六种表现手段综合运用,诗歌才具有艺术性和教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