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故事三百篇》201-21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705826 上传时间:2017-12-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8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故事三百篇》201-210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理故事三百篇》201-210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理故事三百篇》201-210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理故事三百篇》201-210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理故事三百篇》201-210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故事三百篇》201-2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故事三百篇》201-210(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 红油伞验尸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这本书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庐州慎县 (今安徽合肥附近) 有个县官叫李处厚。 有一次, 县里有个恶棍殴打百姓, 打死了一个平民。 当李处厚在验尸时, 尸体上却看不见一点血迹和伤痕。 正在他感到十分为难的时候, 有一位老人告诉他, 只要把新的红油伞撑开,让中午的阳光透过红油伞照射到尸体上,就可以验出暗伤来。李处厚按照老人的办法做了试验。 果然, 在红光照射下, 在尸体上看到了斑斑驳驳的伤痕。用伞能验出尸体的伤痕?这不会是迷信吧?不是, 这里有着严密的物理学的依据。原来,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取决于它能反射哪种色光和用何种色光来照射它。而透明物体的颜色,

2、是由这个物体所透过和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大多数透明体反射的色光跟透明的色光是相同的。 当含有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照射红油伞时, 除了红光能够通过以外, 其他色光都被吸收了。 皮肤下的瘀血一般都是青紫色的,在白光(复色光)照射下,不容易辨别出来。而在红光照射下, 方会呈现出黑色来。 红油伞在李处厚手里成了一个滤色镜,成为验伤破案的有用工具。今天, 这个原理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摄影上。 在拍摄黑白风景照时, 为了更好地看到白云, 往往在镜头前加上一个黄色的滤色镜, 滤去紫色天空射来的蓝光, 让蓝天白云的对比度更为强烈。 这时的黄滤色镜, 作用就跟李处厚的红油伞一样, 只不过黄滤色镜是增强了蓝天对白云的反衬度

3、, 而红油伞却是增加了肤色对伤痕的反衬度。根据这个原理, 人们发明了 “去色渍翻拍法”。 要是一张珍贵的照片染上红墨水, 而又没法找到它的底片时, 就可以把它放在红光下重新翻拍。因为在红光的照射下, 被红墨水染污的地方是红色的, 原来白色的地方也是红色的, 污渍就看不出来了。 因此, 在翻拍出来的照片上, 就再也看不到污渍了。 同样, 要是照片染上了蓝墨水, 那就应该在蓝色光下进行翻拍,这样才能达到去色渍的作用。 当然, 这些办法只能用在黑白照片上, 对于彩色照片来说,这种方法就不再适用了。202 推迟了 40 年的发现1892 年的一天,科学家泰勒用一架照相机拍完照片后发现,镜头由于沾附一层

4、污膜而严重地失去光泽。 于是他只能把镜头擦拭干净后重新拍摄。 但是几天以后, 他却惊讶地看到: 用脏镜头拍的那张照片竟要比重拍的照片清晰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泰勒向朋友们请教, 可谁也不肯相信, 泰勒也不再深究了。整整近 40 年,这件悬案才引起了另一位叫鲍尔的科学家注意。他开始时虽然多次重复泰勒的试验, 但都没有成功。 最后他设法把一种溴化钾涂在石英上, 并形成一层薄膜。 他发现, 薄膜反射光中失去了某些波长的光波, 而使另外一部分光的透射效果增强。 这个现象和肥皂泡在阳光下显得五彩缤纷一样, 都是光在薄膜上干涉的产物。 鲍尔运用这把“钥匙”终于解开了泰勒的疑问。原来, 照相底片和人眼的视网

5、膜一样, 对相片最敏感。 泰勒当年那架相机镜头上污膜的厚度, 碰巧起了一种光干涉作用。 结果, 使照相底片看起来清晰多了。 相反, 把污膜擦掉后, 在镜头表面的反射光中, 由于绿光的这种干涉抵消作用不再发生,照片也就变得模糊起来。原来,一块普通玻璃的表面,能反射掉 4%的直射光。而现代的许多光学仪器, 一个镜头往往由几片甚至十几片透镜组成, 累积的反射光损失是相当可观的, 因而大大影响了仪器的工作质量。 鲍尔的发现, 为解决这一光学上的老大难问题开辟了新路。这就是在镜头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少年朋友不妨留心注意一下, 在比较高级的照相机镜头上, 往往有一层青紫色薄膜, 这就是用来增加绿光通透性的

6、。 目前薄膜光学已成为现代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了。203 令人迷惑的红雾在西伯利亚靠近极地的地区,有时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红雾。1978 年一天的早上,一片灰蒙蒙的大雾笼罩着大地。地质学家尤里走进办公室以后,发觉他放在桌上的笔记本有一些红斑点,感到很奇怪,就用手指轻轻地一摸, 结果手指上也沾染了这种红色的液体。 尤里以为是谁在和他开玩笑, 在他的笔记本上撒了颜料。 但是当他环顾四周时, 惊异地发现, 屋内的许多地方都沾染了这种红色的液体。 墙上的红色液体正沿着板壁往下淌, 脚下仿佛有一股神奇的红泉在不住地冒出来。 他看了一下窗外,发现原来灰白的雾正变成鲜红色的,渐渐地周围都染得鲜红。就在这时,

7、 这红色的液体竟像磷火一般 “燃烧” 了起来, 奇怪的是这种 “火” 是凉的, 并不烧坏任何东西。 尤里感到自己的脸颊有一些微微的灼热。 他走到正变成像红宝石一般的镜子前, 看到镜子中映出的是一张自己都不敢认识的面容, 更奇怪的是他发现自己的头发也变成了红色, 就像着了火一般,一根根朝上翘着 ,这场红雾持续了一段时间就烟消云散了, 火光和那鲜红的液体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红雾究竟是什么?因为它非常罕见,科学家们无法给予肯定的回答。在它发生时, 指南针, 气压表和一些普通的仪器都没有发现异常。 科学家们推测,这可能是发生在高纬度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光折射或光化学现象。204 罗马皇帝和单片眼镜大约两千年

8、前, 罗马帝国有个名叫温纷的暴君, 他很凶残, 特别喜欢拿奴隶们在角斗场里的互相残杀来开心。 可是他眼神不好, 坐在看台上看不清那些凶暴残忍的场面。他命令工匠为他磨一副可以看清楚远处的眼镜。 有位灵巧的工匠用绿宝石为他磨出一片 凹透镜 片, 虽然粗糙一些, 把它贴近眼睛,看远处的东西却清楚多了。这片罗马皇帝专用的单片眼镜,要算是近视镜的祖先了。后来, 在我国和外国, 都陆续出现了用天然水晶磨制成的近视眼镜和远视眼 镜。英国学者何康,在 13 世纪中叶曾专门撰写了有关水晶眼镜的著作,说明过去很长时期是利用天然水晶磨制镜片的。那么,是谁发明了玻璃眼镜?发明家没有把他们的名字留在人间。目前, 我们知

9、道最早出售眼镜的地方是意大利的威尼斯, 时间大概是在六七百年前。 那时候, 尽管玻璃价格不高, 但由于十分稀缺, 一副玻璃眼镜价值千金,只能供少数王公贵族、官僚富商们享用。那时候的眼镜不是架在鼻梁上的。 有的眼镜装在帽沿上, 有的眼镜装在木框、 骨架或铁环里, 看东西的时候要用手举着; 也有人把眼镜镶在一根皮带上,看东西的时候把皮带系在头上。大约到了 16 世纪末,才出现了今天这样的可以架在鼻梁上的眼镜。眼镜和眼睛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过去, 人们配眼镜就上眼镜店去挑, 戴上哪一副看得清楚些, 就挑选哪一副。工匠们凭他们的经验磨制镜片,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16 世纪末,天文学家开普勒揭开了眼睛

10、的秘密,他发现眼睑里的黑眼球是个凸起来的透明水晶体, 能调节射进去的光线。 水晶体的边缘肌肉有吸缩和弛张的能力, 随着所观看物体的远近, 水晶体能变得凸起一些或扁平一些, 使物体的像正好落在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 这样, 人才能看到清晰的物体。可是, 眼球的这种收缩和弛张有一定的限度。 有的水晶体已经变得很凸出, 就成了近视, 要配戴 凹透镜 才能看清远处的东西。 有的水晶体因为过于扁平就成了远视,需要配戴 凸透镜 才能看清近处的东西。本世纪初,出现了科学的检查眼睛视力的方法,叫做“验光”。经过验光,查出合适的度数,就能配到最合适的眼镜。205 异想天开的游戏1609 年,在荷兰的密特西波奇城里

11、,有一家眼镜店。有一天,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 悄悄地拿了几块镜片, 有老花的, 也有近视的, 和邻居的几个孩子在玩儿。他们本来是想模仿大人, 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 可是他们的眼睛既不近视, 又不老花, 这些镜片对他们当然都不合适, 只有把它们靠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有一个淘气的孩子忽然想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 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 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 把它们一前一后地举在眼前, 他透过两块镜片向远处一望,不由得又惊又喜地喊了起来:“嗨!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他的发现使得小朋友们异常兴奋。 大家又喊又叫, 惊动了眼镜店的老板汉斯。 汉斯起

12、来一看,真了不起,孩子们在游戏中竟发现了一种可以望远的透镜。当时, 荷兰正在跟西班牙打仗。 汉斯做了一架望远镜献给了荷兰皇帝,可以用它来侦察敌情,皇帝很高兴,赏了汉斯很大一笔钱。后来, 望远镜的做法传到了法国, 又由法国传到意大利。 伽利略听到了这个消息, 自己设计制造了一架天文望远镜, 用来观察天上的星星。 人类这才打开了宇宙的大门。荷兰的那几个小孩还发现, 镜片越是凸得厉害, 用它来看东西越显得大。 50 多年以后,一位名叫曹汶胡克的英国看门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 自己磨制镜片, 制造成了第一架显微镜。 这位看门人打开了一个人类从没见过的微生物世界。少年朋友,你大概没想到吧,游戏帮助人们

13、打开了两个世界的大门。206 第一张 X光片的故事1895 年,伦琴 51 岁时,进行一项新的试验阴极射线试管的放电现象。 伦琴自己也记不得进行多少次试验了, 但每次都像第一次一样把全部身心都投入进去,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一天,他从教室出来,连讲稿也没放下, 就匆匆走进物理实验室, 他先用黑纸把 阴极射线管 包起来, 再通电试验。 这时, 放置在旁边的荧光屏闪现出来亮光。 伦琴那深邃的眼睛里, 放出了异彩。 他想, 能透过这层黑纸的光线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一种尚未被人类所知的射线呢?直到午夜,伦琴的脑海里还在翻波舞浪,不断整理、提炼着思想中的精华。后来,他实在感到疲倦了,便准备回家吃饭,

14、明天再继续观察。 他回到家里, 悄悄走进餐厅, 晚餐摆在长桌上, 并盖着一块雪白的苫布。 他轻轻揭开苫布, 刚想拿起面包片, 却又住手了, 他发现电灯光透过苫布使面包流动黑影投射到餐桌上, 一个极为普通的生活现象, 一下子打开了科学家的心扉。 他想: 要在阴极射线管和荧光屏之间加上一个隔离物又该怎样呢?他忘记了胃肠的饥饿, 雀跃着跑出餐厅, 直奔实验室去了。 被惊醒的伦琴夫人走出卧室, 看到丈夫远去的身影, 发现晚餐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 只好包上几片面包, 尾随丈夫到实验室去了。 这时, 伦琴已经开始了新的实验。 他把平时放在管子附近的荧光板放到离阴极射线管 2 米远的地方, 中间用一本厚书隔

15、开。 伦琴夫妇同时看到, 荧光板上闪现着浅绿色的荧光和淡淡的书影。 接着, 伦琴让夫人手持荧光板由近向远移动,测试射线到底能射出多远?伦琴夫人走出不远,便惊讶地站在那里不动了, 眼睛死死盯在荧光板上。 伦琴担心妻子身体出了毛病, 便走了过去。 伦琴夫人激动地叫伦琴看荧光板, 伦琴一下子惊呆了在荧光板的后边,清晰地显现出手指骨骼的影子。伦琴兴奋的说:“亲爱的! 你的手就要造福人类了! ”接着, 他们又改用照相干版进行试验, 获得了相同的结果, 他们把它洗成照片, 那上面是一个完整的手骨影像。 伦琴挥舞着这张不寻常的照片, 大声说: “这是我们贡献给人类的礼物! ”可是, 这样使荧光物发光和有高度

16、穿透能力的神奇射线到底是什么呢?伦琴夫人说:“这是个未知数,是 X。”伦琴说:“对!就叫它 X 射线!”就这样,在一天的黎明前, X射线被发现了,第一张 X光照片诞生了。这一天是 1895 年 11 月 8 日。仅仅 3 个月后, X射线就在医疗上获得了成功的应用。最近几年, X射线在医疗诊断上又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全身摄影机、静电照像,全息照像等等。207X光也能缉拿走私犯报载: 在第 12 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新闻中心门口, 执勤人员荷枪实弹,戒备森严,记者出示证件后,所带的行李还要经 X光检查。为什么搞得这么森严?据了解,因观看足球大赛涌入西班牙的人甚多, 再加上西班牙国内情况不太乐观。 前不久, 就发生过四次爆炸。 为了这一届足球大赛顺利进行, 西班牙政府作了严密的布置, 在新闻中心门口安装 X 光机,就是措施之一。为什么行李还要照 X 光?这是因为 X光具有高度穿透能力, 它可以穿透人体、墙壁、木板等,这是特性之一;其特性之二是,凡是遇见化学药品它就可以产生荧光。 只要所照射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