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周边城市化进程——以四季青镇为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703510 上传时间:2017-12-3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周边城市化进程——以四季青镇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带周边城市化进程——以四季青镇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带周边城市化进程——以四季青镇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带周边城市化进程——以四季青镇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带周边城市化进程——以四季青镇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周边城市化进程——以四季青镇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周边城市化进程——以四季青镇为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黎婕 00926057 张彪 00926020 1 / 20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北京市第 一道绿化隔离带周边城市化进程 以四季青镇为例 城市与环境学院 指导老师:宋峰 学生: 张彪 00926020 黎婕 00926057 目录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北京市第 一道绿化隔离带周边城市化进程 . 1 以四季青镇为例 . 1 城市与环境学院 . 1 1.1 研究背景 . 2 1.2 研究意义 . 2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 . 2 1.3.1 城市形态 . 2 1.3.2 城市形态的分析方法 . 3 1.3.3 城市形态的计量方法 . 5 1.3.4 空间句法: . 5 1.4 研究基本框架 .

2、 8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10 2.四季青镇与第一道绿化隔离带 . 10 2.1 北京市第一道绿化 隔离带建设历程回顾 . 10 2.2 四季青镇的区位 . 13 2.3 四季青镇现状分析: . 15 【参考文献】 . 18 黎婕 00926057 张彪 00926020 2 / 20 1.1 研究背景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规模快速膨胀。从 1978 年到 2010 年间,全国城市化率由 17.9%上升到 49.68%,其中北京市的城镇化率已达到了 86.0% 第一道绿化隔离带 : 在三环和四环内外 , 目的是构筑市区分散集团式布局

3、 , 防止继续摊大饼,有效地防止市区建设用地无限制地向外扩展及农村建设用地向市区蔓延 , 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圈。这道绿带位于市区中心地区与 10 个边缘集团之间,以及边缘集团与边缘集团之间,规划用地面积 350km2。 从 2000 年北京市政府正式启动绿化隔 离带工程, 12 年时间里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北京的绿化隔离带绝大部分都位于北京中心大团外围的近郊农村。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绿化隔离地区产生冲突,这给隔离带分布地区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其中挑战包括商品房大量涌入开发超量,回迁房规模不足,旧村拆迁资金匮

4、乏,绿地占据农地导致农地缺失,乡镇企业发展用地被绿化建设占据,其中机遇包括商品房涌入为农村发展提供商机,一系列促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郊野公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将为农村带来新的 发展机遇。而我国规划界对城市规划管理关注大于农村地区,而绿带多分布于城市边缘区和近郊农村,这导致绿化隔离带长期缺乏有效抑制的管理。 总而言之,绿化隔离带地区的农村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受到特别的限制,也得到了一些不同的发展机遇,在农村形态上的发展和变化就相应地体现出不同于其他的农村的特点。 1.2 研究意义 本文将探讨性地引入空间句法这一空间计算语言,尝试从非传统的新视角对农村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的描述与解释,探讨农村城市化

5、在形态上的体现。本文选取位于北京市第一道绿隔上的四季青镇,讨论试 其 应对 第一道绿化隔离带规划限制所 带来的 机遇和 挑战时所发生的形态上的变化。 本研究 意义在于 : ( 1) 探讨 四季青在 空间形态上的特点 ,并与其城市化进程相联系 ; ( 2) 剖析绿化隔离带中存在的问题和内在矛盾,反思绿化隔离地区的政策安排; ( 3) 为同样位于第二道绿化隔离带上农村的城市化提供知道; ( 4) 更深层次地理解空间句法对农村空间形态分析的辅助作用。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 : 1.3.1 城市形态 a.国外城市形态学简述 西方国家对城市形态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Lewis Mumford

6、在 The City in History一书中对古人类城市形态的研究。但是直到 20 世纪初,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城市形态理黎婕 00926057 张彪 00926020 3 / 20 想模式的探讨上。之后对城市形态研究的角度开始拓展和创新。以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实 起源、演变和前景和贝纳沃罗的世界城市史等研究为代表,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开始从城市历史的角度出发。 20 世纪中后期,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类似型城市和克里尔兄弟的城市形态理论则是从类型学角度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的主要代表。雅各布观察城市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城市活力问题,凯文林奇等对人的认知研究则是从场所、文脉的角度来研究城市。 以

7、上的这些 研究基本都是偏重定性的研究,试图解释城市形态产生、演化的原因。 Batty等人率先开创了城市形态的分形研究,此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城市的生长和形态、形态和结构、结构和功能等。此后,城市形态研究引入了数学和计量方法,弥补了以往的缺陷。 b.国内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随着城市研究的深入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地理学派和人文学派的学者将形态学引入城市的研究范畴,其目的在于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体加以观察和研究,以了解其生长机制,建立一套对城市发展分析的理论。 国内学者对城市形态所下的定义大致有狭义广义的区别。城市形态( Urban Morphology)是指城市在某一时间内,由于其自然环境、历史、

8、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在互动影响下发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王农( 1999)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形态其实就是一种存在于该地域社会特有文化中的集团意志所左右的构图。王宁( 1996)认为城市形态是城市实体的地域空间投影,是城市自身动态发展与其所处的地域与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的历史过程。可见,狭义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 1.3.2 城 市形态的分析方法 a.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王建国 ( 1994) 提出了基地分析、心智地图、标志性节点空间分析、序列视景分析、空间注记分析、空间分析辅助技术、

9、电脑分析技术等 7 种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相秉军等 (2000)采用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所归纳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即道路、边沿、区域、节点、标志这五个城市形象要素对苏州古城的整体空间形态加以分析。 b. 数 理 统 计 中 的 特 尔 菲 (Delphi) 法 和 层 次 分 析 法( AnalysticHierarchy Process) 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发 展方向选择是一个在多目标下的方案选择问题。分析解决这类问题,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有效方法。陈勇 ( 1997) 在重庆南开步行商业街空间评价中,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把城市空间形态分为功能层次、经济层次、技术层次、社会层

10、次和心理层次五个方面,每个层次有各自的内涵,从而构成了具有递阶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的评价指标体系由 37 个指标构成,分五大类, 4 个层次,然后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黎婕 00926057 张彪 00926020 4 / 20 合确定权重。 c.几何学中的分形理论方法 张宇星 ( 1995) 运用分形理论方法研究城市和城市群形态的空间特性。张宇等 ( 2000) 应用分形理论,对太原市城市边缘区近 40 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分析研究,揭示了太原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地域扩展方式。叶俊等 ( 2001) 运用分形理论研究城市形态与城市增长,并认为分形理论方法有助于揭示城市形态演化特征。 d.文献分析法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城市的历史文献资料来了解城市形态的演变,做出城市形态未来发展态势的结论。成一农 ( 2001)认为方志在城市形态研究有较大的作用,因为古代方志是对正史中城市形态材料的补充,而且方志上记载了影响城市形态的制度的执行结果,揭示了制度对城市的真正影响。 e.系统动力学方法 肖莉等( 1993)运用物理学中的动力学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形态结构动力学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