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习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699446 上传时间:2017-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检测题(二)一、选择题 1、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A中体西用 B “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C君民共主 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2、20 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B借

2、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 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3、历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相符的有(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 B C D4、 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

3、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5、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 ”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 ”“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6、近代百年历史中,先进的中国人为谋求独立自强之路学习西方,逐渐成为近代思想的主流,形成一系列理论成果。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

4、孔改制”,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7、以下是 19191921 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 、 新青年 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 每周评论和新青年 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8、郭沫若在 19

5、25 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 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9、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A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

6、思想C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10、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11、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 ,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

7、固有一切,乃最时髦举动,为弋名邀利之捷径。 ”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2、下图是 1917 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 “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 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的想象。下列对此校徽理解正确的有 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突出了“ 以人为本”的理念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A. B. C. D.13、胡适曾提出“五鬼闹中华之说,认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 “

8、五鬼”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而梁漱溟等人则认为中国的仇敌是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毛泽东后来将这三者概括为“三座大山”。这场争论在政治上的本质意义在于探索A 中国落后的根源 B 改造国家的根本途径 C 教育的重要性 D 学者的阶级立场1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 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15、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

9、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16、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 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D反对

10、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17、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 A自由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18、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

11、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 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 平民革命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创立民国”C “平均地权 ”与“节制资本” D “天下为公”20、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21、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

12、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2、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 ”这表明他()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23、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 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13、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倾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2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14、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25、1920 年 11 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C认为需要反对帝国主义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26、 “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27、 人民日报1978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