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案】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4-3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26688446 上传时间:2017-1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案】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4-3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教案】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4-3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教案】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4-3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教案】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4-3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教案】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4-3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案】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4-3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案】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14-3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 世界思想文化史第三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考点清单】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重点知识: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2了解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重点知识: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3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重点知识: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4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知识: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重点知识:信息化

2、社会的内容和影响。【知识梳理】一经典力学1背景:(1)经济基础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经济的发展。 (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伽利略等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为牛顿力学体系奠定了基础。2建立 (1)标志:1687 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2)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3)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3地位及作用: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牛顿力学在科学史上作用表现在它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的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

3、性,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综合。牛顿力学体系是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大总结,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二相对论的创立1背景:(1)经典力学面临挑战。 (2)爱因斯坦的多年研究。2内容:(1)狭义:质量会随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广义: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体运动的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3意义:(1)是物理学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了物理学发展。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背景:(1)电子和放射线的发

4、现,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 (2)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2诞生(1)1900 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2)内容: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实现。3发展(1)爱因斯坦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 (2)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20 世纪 30 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4意义:(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2)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3)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 (4)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四生物进化论1基础:19 世纪前期科学家相继提出和确立了细胞和细胞学说,为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5、。2诞生:1859 年, 物种起源一书的发表。3内容:(1)生物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4意义:对欧洲思想界: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直刺神创说的要害,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生物进化论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的区别看做是绝对和神圣的。对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和激烈争论。对中国思想界:曾被 19 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五蒸汽时代的到来1.条件:(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

6、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发现和发明。2.进程:(1)瓦特改良蒸汽机。 (2)作为动力应用于各行业。 (3)蒸汽机在欧洲、北美被广泛应用。3.影响:(1)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2)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多个工业国家。 (3)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六电气革命的出现1.条件:1831 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2.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报、电影等。3.影响:(1)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 (2)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3)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七信息技术的发展1.发展概况:(1)1946 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计算

7、机。 (2)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加紧研究和开发。 (3)1969 年,美国建立起四个站点的网络。 (4)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影响:(1)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4)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要点透析】1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的标志、基本原理和历史意义标志:1905 年,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之后,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原理: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他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8、19 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以广泛地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它打破了牛顿力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总之,相对论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2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即物体运动是在低速情况下。爱因斯坦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即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物质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提出质能转化原理,奠定了研发原子能的理论基

9、础,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在哲学和科学上都具有重大意义。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牛顿在科学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关系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它们是在 20 世纪头 30 年发生的物理学革命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并且也是这场革命的主要标志和直接的成果,量子论的诞生成了物理学革命的第一声号角。经过许多物理学家不分民族和国籍的国际合作,在 1927年它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是人类洞察自然所取得的富有革命精神和极有成效的科学成果,而且

10、在人类思想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说相对论作为时空的物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时空观念,那么量子论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实践,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又一次深化。它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修正,影响到人类对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的看法。量子论的创立经历了从旧量子论到量子力学的近 30 年的历程。量子力学产生以前的量子论通常称旧量子论。它的主要内容是相继出现的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的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的量子理论。4牛顿力学与量子论的关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但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通常的宏

11、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牛顿力学所研究的是具有相当的直观性,全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所谓宏观物体,无法正确描述原子内部世界里各种粒子,经典物理学已陷入危机,面临着挑战。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5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1)中国科技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2)西方科技主要是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是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16 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

12、异上的具体表现。中国科技领域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仍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6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从世界观方面说,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从方法论方面说,宗教学说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研究基础上的。从政治上来所,宗教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维护特权的工具,科学是要追求民主和平等。7.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的生活方

13、式更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思维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2)消极影响: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往往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拨,特别是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易于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8.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相同点:三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

14、府的重视;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最终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从经济上看,都加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点: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能

15、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从突破口上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真题再现】1 (09 年四川文综)哥白尼学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地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哥白尼”

16、 “革命”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地心说。B、C、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 (09 年安徽文综)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C量子论 D相对论【答案】B【解析】首先排除 A 项,日心说是哥白尼的主张。然后再排除 C、D 两项,量子论和相对论是 20 世纪出现的理论。根据题意“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可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界的牛顿” 。 3 (09 年广东历史)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