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笔记版)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2MB
约34页
文档ID:2667440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笔记版)_第1页
1/34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社科部 李慧,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地主阶级仍掌握国家政权,但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军功地主的兴起;第二,城居地主大量出现;第三,许多地主兼营工商业1.地主阶级的变化,,,,,,2.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农民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被剥削阶级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单独把反帝反封建斗争引向胜利3.工人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至50年代的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19 世纪 60年代洋务企业和19 世纪 70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性最强;分布集中,便于组织斗争;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组成工农联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数(单位:人),4.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来源于买办、商人、官僚、地主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因此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革命中又具有妥协性或软弱性。

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方案,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模式,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改良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建国方针,,太平天国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封建地主的地租剥削,封建政府的沉重赋税,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金田起义 (1851年)永安建制 (1852年)攻占武昌 (1853年)定都天京 (1853年)北伐西征 (1853-1856年)天京事变 (1856年)天京保卫战(1864年),,,,,,,,,,永安建制,攻占武昌,定都天京,金田起义,运动过程演示,,太平天国治国方案之《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没有安定的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是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①革命性:,②空想性:,《天朝田亩制度》评价,太平天国治国方案之《资政新篇》,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它试图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来改造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政新篇》评价,①进步性: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比维新派早得多,从学习西方的角度看,也比洋务派要早②局限性: 太平天国没有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也没有成立一个改革的核心,其他领导人也不理解这个方案,因此没有付诸实施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4.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A .从主观上看:       1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3 .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4 .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 .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洋务运动的兴衰,,,奕訢,心腹之害肘腋之忧肢体之患,洋务运动的目的:挽救政府危机;镇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自强求富,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冯桂芬,洋务运动的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军用工业,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运动的启示,改革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 近代中国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现代化。

维新运动的背景,,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压迫3.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强国2.甲午战争的惨败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在民族危机极端深重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扼杀了维新变法这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寻找国家出路的一次探索和奋斗戊戌政变法令,,(1)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主要内容,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经济: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教: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 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权,,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文化教育、社会风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1)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重要原因(客观原因)(2)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主观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小结: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1.半个世纪,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摸索国家出路,逐步前进尽管历次努力都失败了,但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为中国人以后的“三个选择”提供了历史启示2.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克服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也无法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皇帝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3.结论:中国的出路,只有 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