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385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67035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385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385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385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385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385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385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385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施仲谋/许序修(香港大学中文系 施仲谋 汕头教育学院中文系 许序修) 随着97 香港主权回归时刻的迫近,香港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已进入转型阶段。在这样的形 势下,立足香港语文教育的实际,探索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对于增长香港广大师生的祖国归属感,明确 21 世纪香港语文教育的方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香港语文教育概况 第一、母语教学日益重视。英国人统治香港约 150年,长期推行“非母语教学” 的不合理政策,以致造成香 港学生“重英轻中” 的畸形观念 和“说写不一”的严重状况,从而抑制了母语教学和学生母语能力的发展,造 成广大青少年对“母语” ,甚至对

2、祖国的疏离。据此,香港教育界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表现在: 把普通话教学纳入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计划。1980 年香港教育署正式推出普通话课程,并把它纳入小学四至六年 的选修课,1988 年始扩展到初中,迈出了“言文合一” 的可喜一步。确定母语为最佳 教学语言。1990 年 ,香 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的四号报告书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教育界人士纷纷认为“母语是最佳教学语言” 、“推 行母语是最佳选择” 。1994 年 1 月 4日香港立法局会议就香港教育界联合行动意见书对学校教育语言的意见作出 回答,表示教育署正在协助学校转用中文为教学语言,并广泛向家长宣传。至 1994 年 9 月,香港有的学

3、校已开始 用普通话授课。积极进行师资培训。为适应普通话课程和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多年来,香港教委会着力培 养师资:为未受过普通话训练的在职教师提供语言训练课程;为中国语文教师开设复修课程;为教育学院学员 进行职前训练。到 1995 年,香港合格的普通话教师预计已超过 3000 人。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1986 年,香港教 育署为配合普通话课程的开设修订了师资培训课程,1988 年又成立中文课本委员会,以确保中文教材的质量。 1991 年香港教育署又成立了课程发展处,确定发展处的职责之一便是发展必需的中文课程教材,以适应选择中 文授课的中学的需要。1992年 7 月由香港中文教育学会主办,在香港

4、大学召开了中文科课程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 ,围绕“如何改 进语文学科课程教材教 法” 的议题,就语文课 程改革、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普通话教学、阅 读教学、写作教学、说话教学、语法教学、文言文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语文能力和智力因素培养、电 脑辅助中文教学以及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等进行了研讨,由此,扩大了中文课程研究的范 围,促进了课程教材建设的深入发展,仅至 1993 年止,香港便出版中一至中五年级的教科书 82 套。扩大宣 传 影响。香港教育署 通过印制各类宣传品,多方解释母语教学的益处,以及采用中文教学授课后学校及学生可获 得的支援,并向家长保证其子女今后享有学习及日后

5、的就业机会,与英语学习的学生相当。上述做法大大加快 了母语教学的发展。据香港教委会的报告显示,大部分参与普通话和中文课程发展计划的中小学,都能根据要 求,使用所提供的教材,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母语兴趣的目的。 第二、教育目标渐趋具体明确。香港 1978 年公布的中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提倡唯工具论,因此,长 期以来的香港语文教学目标基本上不提思想、文化方面的目标,只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以致学生普遍缺乏“我是中国人,我要学好中文” 的民 族意识,缺乏对语文背后的中国思想文化等深层次内 容的了解,因而也缺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抑制语文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6、 。直到 1990年新语文科课程纲要的教学目标才提出“文道统一”,规 定语文教育要通过培养 学生的阅读、写作 、聆听、说话、思维和自学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这是语文教育目标思想 认识上的前所未有的飞跃。1992 年10 月 1 日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了“香港中小学校教育目标” 文件,在中小 学教育的整体目标中也着重提到应该帮助所有学生发展学业及其他潜能,帮助他们在中文读写上打好基础;要 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课程,教给学生寻求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应用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应付社会的不 断发展;要通过正规课程和课外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实用技能、技术和艺术,培养

7、他们的社会、政治 、公民意识和创造精神,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至此,语文教育目标才渐趋具体明确,香港语文教育 “唯工具论” 的局面也才逐步得到扭转。 第三、课程研究明显超前。为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瞬息万变而带来的挑战,香港研制 了适应各个学科的“目标为本课程” ,课程架构将小一至中五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并将于 1996 年 9 月起开始在小 学一年级全面推行。按照既定计划,到 2000 年,将进入第三学习阶段,课程开始在中学推行。中文是首先实行 这次课程改革的三个主要科目之一。“目标为本课程” 的核心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素质,着眼于“ 学生” 和 “学 习”,强调要以所有学 生

8、在各学习阶段拟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即:科目总目标科目学习范畴目标学习范畴 各学习阶段目标各学习阶段学习重点,从而使施教、学习和评估都有明确的依据。中文科以此为本,依照现 行课的总目标,又将全科分为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四大学习范畴,并以四个范畴为依据,制订了每个学习 阶段不同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同时,根据“目标为本”的“课程策略”,强调传意、探究、构思、推理和 解决问题等五种基本方法与有关的学习及运用知识的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各个部分,使学生在阅读、写作、 聆听、说话等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技能、确立明确的学习态度。香港大学课程学系钟岭崇先生还 从“目标为本课程” 得到启发,把“学习者

9、”、“学习行为”、“学习心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作为信 息接 收者和意义创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能力、方法和过程的研究,认为“中国语文科有先天的浓厚人文倾 向,特别适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由此推出了“ 学生学习为本”的中国语文课程设计,“ 尝试摆脱过分 的目标导向,在适当的学习范畴引进过程模式的理念,还母语学习一个全人的 、有真气的 、有深情 的 面目”。 二、香港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政治背景决定了语言文化背景。因受英国人长期推行“非母语教学” 政策的影响,香港语文教育严重 存在下列三大问题。 (一)复杂语言文化环境对中国语文教育地位的排斥。香港语言环境复杂,家庭成员之间,社会群体

10、之间 的日常交际用语主要是广东话(粤语),官方行政事务和经济商业是以英语为主导,而学校的语文读写却是英 语、现代标准汉语和白话文相互渗透,再加上因种种原因的制约,香港学生的民族语言、文化意识、社会心理 因素等等方面均不具备内地客观的有利于汉语言文化学习的有利条件,这就是汉语文教育长期被压抑、被忽略 的客观原因。 (二)教学语言的多样化对语文教育效果的削弱。香港教学语言呈多样化态势,对各学科,尤其是中国语 文科教育效果的削弱极为严重。根据本文笔者之一的香港大学中文系高级导师施仲谋 1992 年“大陆、台湾、香 港、澳门初中生语文应用能力调查”(对 上述四个华 人地区抽样选取的 54所中学、240

11、0 多名初中三年级学生的 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通告及读书心得写作等测试)所显示的结果表明,香港初中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明显 比不上大陆学生(见附表)且普遍存在错别字繁多、方言入文和杂用文言等的通病。据此认为,香港的语文科 应朝着以普通话作教学语言为发展目标,这是有关当局和语文教育界必须取得的共识。 附表:大陆、香港初中生语文平均分积分表 地区 重点学校 较好学校 一般学校 平均分 大陆 71.27 68.61 65.56 68.64 香港 60.55 61.36 47.67 56.88 (三)学科思想内容贫乏,民族意识淡化。英国人统治香港期间,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香港教育当局 有意或无意忽略

12、了中国语文、中国文学这两科教材的思想内容,语文科的人文功能和情感功能被严酷地掩盖了 ,学生对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缺乏应有的认识,民族意识逐渐淡化。 三、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1997 年香港主权的回归,必然引发香港整个社会机制的变化,也必然带动香港语文教育产生喜人的发展。 下面仅就香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试从宏观上对97 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提出若干建议,供全国教育界热 心香港语文教育的人士参考。 (一)语文学科必须正确定位。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中文的地位将日显重要,使用范围将日趋广泛,语用 价值将日益提高。因此:“ 重英轻中”现状应果决扭转,母语应成为第一语

13、言。要强化学生对香港与祖国密 不可分的整体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孕育她的摇篮,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正确 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表现,是香港学生责无旁贷的爱国义务。要贯彻国家 统 一的语言政策,积极推行母语 教学。在语文教育上要使用普通话授课;要把普通话课从选修科变成必修科,并 迅速扩展至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应成为会考科目),以及教育学院和大学中文系。积极创造良好的语 言环境。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采的普通话活动,加大力度办好各级普通话培训班,举行各类竞赛等 ,以此形成全民学习普通话的良好风气,推动各行各业采用普通话做为交际媒体语的发展。

14、彻底消除“ 唯工 具论”的影响,重新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既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整体的反映。因此,要立 足语文学科的特点,强调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整体性,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语言学习技能训练 与文化继承、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认识、育情、锻意、炼行的统一。 (二)课程建设要大胆创新,教材建设要突破囿于文选的框框。97 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将产生质的变化 ,要使语文教育健康、稳步地发展,课程、教材建设是核心,是关键。首先,要明确香港的历史位置。香港处 在一个独特的时空交汇点和社会特殊区,课程模式尤应强调符合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课 程结构上要做到学科课

15、程与活动课程、统一课程与灵活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统筹 安排、合理匹配;在内容上做到民族化、地方化、个性化、综合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统一。其次,语文学科 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发挥其重要作用。针对香港历来淡薄民族文化和淡化民族 意识的实际,在注意选文的民族性、时代性、实用性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多选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加深对 祖国的认识,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再次,要走出香港语文教材编写囿于文选的老路,大胆尝试按语文 能力结构作为单元序列编写教材,按能力等级安排教学内容,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学实验。另外,还要 针对现行教材阅读量严重不足的情况

16、,增加教材精读篇数,制订略读教材范围,加强课外阅读辅导等等。尤应 值得重视的是,内地语文教材从形式上突出一纲多本以至多纲多本,从内容上强调单元的整体性、系统性、科 学性等,是值得香港好好借鉴的。 (三)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具体明确。 从香港学生目前学习的实际及应用中文的目的和需要考虑,香港大学课程学系钟岭崇先生提出的“ 学生学 习为本” 中国语文课程设计中 的“学习目标”值得重视。其要点包括五方面: 1.传意交际。要明确语文本身是手段也是目的,是形式也是内容。要通过读、写、听、说等传意交际的基 本手段,准确理解、接收、表达、沟通信息,提高运用语文传意交际的能力。 2.思维认识。“ 语言是思维的直 接现实” ,语文学习与 思维训练应紧密相关,力求做到语文学习与思维能 力的培养同步发展,并把语文学习视为不断建构认识能力(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疑难)的过程。小学要 着重培养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基本的思维品质;中学则要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作为语文教 学的思维能力训练内容。 3.审美想像。传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