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案】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26669622 上传时间:2017-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案】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教案】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教案】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教案】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案】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案】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授课教师: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 康岩【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3.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2、 】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量关系。关键:突出建模思想,刻画出数量关系,从实际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注意问题中隐含的不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得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 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研究新知这个周末我们要去杜氏旅游渡假村,为此我们要做两个准备:先选择一家旅行社,然后购买一些必需的旅游用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1:中国旅行社的原价是每人 100 元,可以给我们打 7.7 折;蓝天旅行社的原价和他们相同,但可以三人免费,并且其他人费用打 8 折;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要选择哪

3、一家比较省钱?(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是一个最优方案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解这类问题,一般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分别计算结果,再比较、择优。本题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分析题中相关条件,找到不等关系。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应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求差值比较大小”这一方式,使学生又掌握了一种新的比较两个量之间大小的方式;同时体会到分类考虑问题的思考方式)观察探讨,实际操作选定了旅行社以后,咱们要去购物了,正好商店为了吸引顾客在举行优惠打折活动问题 2: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

4、: 甲店累计购买 100 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 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 50 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 95%收费.我们选择商店购物才获得更大优惠?分析: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手呢?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元后;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元后.启发提问: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 50 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 50 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关键是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分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

5、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实际作用。小结 :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实际问题 从关键语句中找条件符号表达 1. 根据设置恰当的未知数2.用代数式表示各过程量3.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 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运用(本环节我设置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互相补充,最后总结。学生会体会到本节课我们不仅仅是解了如何分析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也尝试了利用分类的方法考虑问题,同时还学到了一种新的比较两个量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较法。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的总结方式。 )预留悬念要出游旅行,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也是

6、我们很关注的问题,下节课咱们再一起看看杜氏旅游渡假村所在地的天气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先去查查相关的资料。(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打下了伏笔,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设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求差比较两个量的大小”的方法,和分类考虑问题的探究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

7、方面进行设置: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多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呈现出来,给学生以亲切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合作、努力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2. 组织形式:本节课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操作与探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积极思考,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这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的讲解本领,而在于调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以及激起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艺术高低。3. 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改变了过去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4. 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思考了没有,参与了没有,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教师的鼓励与欣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