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解决问题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661336 上传时间:2017-1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贴近生活  解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贴近生活  解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贴近生活 解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贴近生活 解决问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贴近生活解决问题 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庄建森 “解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数学是抽象、复杂,而小学生年龄特点是 以形象、直观为主,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的观念,产生厌 学,特别是解决问题教学这部分,学生更感到乏味、难学,不感兴 趣,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 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我觉得贴近生活实际对“解决 问题”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利用生活素材“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 对这样的题目只能套用模式、为解答而解答,根本谈不上什么兴 趣。如果将“解决问题”改编成贴

2、近生活的素材,从学生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出发,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现实生 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因此,有 意识地搜集一定的生活素材、信息,把它们与现行教材内容有机 地结合起来,使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情境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 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教学六年级十一册的分数解决问题中 的例5的题目是“苍海渔业一队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 五月份多捕 ,六月份捕鱼多少吨?”题中的“捕鱼”只有生活在 q 海边的部分学生较熟悉,而远离大部分小学生生活的背景。教学 时,我就把它改编成“一台34时彩色电视机

3、2400元,一台电脑的 价格比它贵 ,一台电脑多少元?”这样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 实际,学生一听到熟悉的事,就觉得新鲜,一下子就有好多学生 踊跃回答:电脑比彩电多的钱数是彩电的 ,电脑比彩电贵 珥 2400_1=600元,那么电脑的价格是2400+600=3000(元)。还有 4 的同学回答:电脑的价钱相当于电视的1+。1:。5,那么电脑的 4 4 价钱是2400(1+_1)=3000(元)。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 边,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解决的正是联系生活的问题。所以就 会对数学感兴趣,同时对数学学习感到轻松愉快。 二、借助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生的环境应放在真实

4、问题的背景 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就告诉教育者在“解决问题”的教学 时,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借助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往往会 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加减计算“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一道题: “李阿姨到超市买一个电饭锅95元,她口袋里原有150元,买了 电饭锅后还剩多少元?”大多数学生通过计算,得到剩下55元。 其中有一个学生很快就得出结果,我问他怎么会这么快得出结 果。他说:“一个电饭锅95元,只要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就够 了。营业员会找她5元,加上另外5O元,所以就剩下55元。”这 就告诉我们:问题只要借助于生活经验很快就可以得以解决。学 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

5、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体验到 数学的内在价值,明白非学好数学不可的道理。 当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不像课本中的例题、习题那样, 条件和问题都十分明确“规范”,而是需要自己去收集数据、选择 条件的。因此,作为教师可将例题或习题改编成为“问题解决” 的形式的题目。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林老师带100元钱,买了 10支钢笔,每支75元,还剩多少元?”我把它改编为:“林老师 到文具店买数学竞赛奖品,准备买10支钢笔,每支75元,只带 100元钱够买吗?”改造后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哪 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迫使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 果发现学生有很多不同的解法,除了应用1007510=25

6、(元)。 不少学生用100+75=13支余25元,l00l0=lO(元)等不 同解法,同时对学生的解法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自信心。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凭借 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运用已知的知识去剖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 问题的新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寻求新颖独 特、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学时教师出现的问题要尽量贴近学 75) 2O1O9 生生活,不要随意编造和拼凑与实际背景没有什么联系的解决 问题,要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存与实际生活相吻合的情境 中应用,体会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学习百分数的应用题 时

7、,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储蓄的问题。先提供银行存款利息:现 在存期一年、一年、三年、五年的年利牢分别为225、27O、 324 360。国家委托银行征收利息税,利息税占利息的 20从中直接征收。存 年期的,到期没有取出时银行自动将 连本带利再转入存一年期的。张爷爷5000元钱,打算存入银 行5年。如果采用不同的存期时可获得多少利息?哪种办法得到 的利息多一些?这样,学生一听到利息,就马上动手做,很快算 出结果,比较后得出应该怎样存利息更多些。通过这样的计算, 学生对利息的计算更加熟练,同时又发现多得利息的策略,体验 到数学应用的价值,学生也从中懂得生活离不开数学,需要人们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 又如,

8、国庆节全校师生到“云洞岩”秋游。入园门票是:成人 每张3O元,学生每张20元, 体(30人以上)每张22元。全校 有教师15人,学生300人,可以怎样购票?我要求每人设计几种 购票方案,并找出最佳方案。在学生独立设计的基础上出现以下 几种购票方案: A、成人票和学生票分丌买的。30x15+20x300=6450(元) B、全买团体票的。(15+300)x22:6930(冗) C、 体票买30张,其余买学生票。30x22+285x20=6430元 进而引导学生对以上几种购票方法进行比较,并谈谈对每 种方案的看法,结果一致认为第3种较省钱,思路独特。 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探索实际问题

9、时,往 往也能展现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思考出独特的解题方法。例 如:“六年级的学生坐2辆车参加夏令营活动,每辆车上坐50 人,六年级有男生45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再现自己夏令营 活动的情境,很快就得到以下几种解法。第一种方法:先计算六 年级去的总人数50x2=lO0(人),其中男生45人,那么女生是 10045:55人。第二种方法:把六年级男女生分开坐,45个男生 全部坐在一辆车,那么第一辆车上还有5045=5(个)空位给女 生坐,这样女生就是第lI车的总数加上5,即50+5=55(人)。第 三种方法:根据生活中坐车的情况,可能会让男生分开分别坐到 两辆车上。如果第一辆车上坐23名男生和2

10、7名女生,那么第二 辆坐上的女生就是5O一22=28(人),女生就是27+28=55(人)。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 和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贴近生活教学,让学生体会 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探索 精神和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 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责任编辑:邹开煌) I1+1+1I+j 1 (上接第74页)学达到最佳的效果。现代的课堂教学,应在立足 于课内的基础上,逐步向课外延伸,使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 来,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才能使教学更上层楼,达到数学学 习的真正目的。 1建立

11、数学实践体验小组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日的,它可 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 心。因此,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 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教学百 分数后,我让学生对家庭中一月的口常开支做统计,包括电话 费、水电费、交通费、吃穿等费用,然后求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 百分比。在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我让学生组合成几个小组对小区 中住户的年龄进行绕计,制威统计图。_在活动中,学生上届委会 了解、查询户籍、整理数据,到最后制成统计图,花了不少j二夫, 但

12、也收获不少,通过统计,学生了解了自己小区人员年纪的分布 情况。根据不同的统计情况,学生又设计了相应的服务项目,比 如建议在所在的小区设置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等。 2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可以反映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社会、认识 人生等真实现象,可采集社会生活中的数学,家庭生活中数学、 校园生活中的数学。每位学生可以准备一本“数学日记”本,记 一76 载采集生活数学题。可以是亲眼所见的,像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 样写到:“今天,我的凳子坏了,老师让我拿到小张叔叔那里修 理,只见小张叔叔拿起凳子晃了晃,说凳子松了,说完就拿起一 根木棍,斜着钉在凳子松动的角上,凳子就不再松动。我正纳 闷,忽然发

13、现原来松动的角上钉上一根木棒后,不正好是一个三 角形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啊。”数学的用处真广泛。也可以是 亲耳听到的,如另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大家都知道圆形的 竹子,我在书上看到一一种方形的竹子,它叫方竹。它的四面是方 的,棱角稍微有点钝圆,形态非常的奇特,这种方竹有很高的利 用价值。圆形的树干锯成平整的木板,一般要除去35的边料, 浪费很大,要是能培育出方形的树木那该多好啊!”学生将采集 到的题目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及时载入日记本,每周有专门 时间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评选优秀的日记材料,出一期优秀 的“数学日记”墙报。 总之,“体验”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 动中并始终保持一种向前的无形张力。没有“体验”就没有自身 的感悟,没有自身的内化,就不会获得真知;没有“体验”,就不 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教师应从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转变为 与学生和谐共进的“协作者”,并与学生共同体验,共同感受求知 道路上的酸甜苦辣。 (责任编辑:陈志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