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655349 上传时间:2017-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创新农业组织形式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元谋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营机制,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坚持党在农村的这一基本政策,是确保农村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小生产的分散经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生产主体规模化、专业化的高效组织形式的需要,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趋明显。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

2、,县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后认为,农民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现实问题。并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实践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以“协会、公司、经纪人”为组织模式,“好品种+订单”为经营模式的“农民联营经济组织机制”,以求有效地解决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难的突出问题。通过近三年的实践,认真抓好宣传引导和扶持措施的落实,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农民专业协会,是以农户自愿、平等、互利为原则,联合经营各自资源的自我服务中介组织。它以市场为

3、导向,农户为主体,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本营运为纽带,适应农产品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依托自我教育、相互带动的组织优势,实施产销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了新的组织模式和利益共同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和发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的有效组织形式。协会充分发挥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的功能,将会员分散的资源统一规划利用,积极为会员提供专业高效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会员农户统一购买种子,确定农药和化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实现了根据市场、品种、播种时间统一种植标准和质量标准,既避免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又使科技措施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产品生产的有效性、

4、针对性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为市场销售和增加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民专业协会作为松散型的农民自我合作经济组织,还不能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因此,在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管理制度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帮助协会依法组建相应的公司,以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代表协会开展对外经营与合作,解决了协会无法解决的法人地位、融资签约、产品质量申报认证等现实问题。协会通过公司,使农产品生产、流通与市场紧密衔接,引导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沟通融资渠道,理顺与其它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经营合作关系,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地成为组织生产、服务农户、连接市场的龙头。在运作中,以协会为基础

5、的龙头公司,深入进行市场调查,广泛收集市场供需信息,把握市场销售行情,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建立产品流通窗口,构建安全稳定的营销网络。同时,竭力打造协会产品品牌,积极发展精、优、特和“人无我有”的专营产品,扩大生产经营品种,使协会及时组织会员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形成上接销售大市场,下连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效益明显提高。经纪人是活动于协会与公司间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连接公司与农户的纽带。在实践中,我们把农村懂科技、能致富、敢于闯市场的乡土能人列入重点扶持对象,形成了一批在产业建设和市场营销中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市场开拓经验,懂经营、善管理的经纪人,积极支持他们负责协会的组织领导和经营管理工

6、作,担任公司的法人代表,以“好品种+订单”的方式,把公司开发引进的有市场需求,有比较优势,适合我县资源特点,能获取超额利润的优新“好品种”,按市场需求制定生产种植规划,以订单的形式落实到会员农户,会员农户按订单要求生产,公司按保护价确保收购,有效地化解市场风险,解除会员生产销售的后顾之忧。在推行农民联营经济制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农民专业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本着引导而不包办,扶持而不干预,积极为协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协会健康顺利地发展。一是强化服务。县委政府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职能部门,要深入各个协会,大力宣传县委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及时帮助协会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7、和问猓?胄男?匚岬姆固峁己玫姆?瘛?嵌苑菇虾茫?裨鍪粘尚?飨裕?缁嵊跋炝 蟮男?幔?笆弊芙峋?椋?髁湫停?俳?埂?乔惺底弥傅肌?罂萍肌怠?壬媾棵牛?橹?碳际跞嗽保?镏嶂贫晟乒嬲轮贫群徒璺桨福?怪?馨凑障执?笠抵贫裙娣对俗鳎?笞龅阶榻桓觯?晒 桓觯 桓觥氖鞘凳?叻龀帧匚?贫路斯赜诩忧颗窳?米橹?帷?尽?腿耍璧木龆 徊矫魅妨伺褡敌?嵩谛税旒际蹙?梅?袷堤搴兔裼?笠担?谧岬羌恰糯? 帧胺鸭趺獾确矫娓?璧姆龀趾陀呕菡?摺迨遣扇谐龀趾湍扇肱怠萍伎?钅孔罘龀值确绞剑褡敌?嵘瓯钅俊?式稹?枪睦? 执笾凶 弦瞪?脚褡敌?峁鳎还睦? 窒啬谛姓?乱档坏募际鹾凸芾砣瞬牛?傻叫?峁骰蚣嬷埃?渥橹?觥耸碌裙叵挡槐洹谝陨

8、洗胧姆龀窒拢嘏褡敌?岢氏殖隽私】涤行虻牧夹苑故仆贰壳埃匾殉闪髦峙褡敌1 个,会员达2720户。其中,经济实体型20个,服务型 10个,普及型21个。农民专业协会“引导农民看、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以“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模式发展生产,带动了全县44026 亩土地的生产和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协会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借“天然温室”打“天然牌”,做大做强无公害反季蔬菜、热带林果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元谋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的历史性机遇,以协会为龙头,大规模地在全县菜果生产中推行无公害生产种植,

9、按市场需求对蔬菜的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种植时令进行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冬今春菜季,全县10万亩冬早蔬菜实现了量价同增,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到 1.74 亿元,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达到 1.32 元,比上年菜季增长了 46.7%,农民现金收入中仅出售蔬菜一项就达到 602元。有 14 个菜果品种获得了无公害食品认证,无公害品牌初步得到了市场认可。全县种植业经国家农业部专家组验收,被授予了“全国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县和先进县”。在取得无公害生产种植成效的基础上,我们以“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农民联营经济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贸工农、种养加为主体的龙头公司,扶持发展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冷藏保鲜

10、、包装储运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大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国际出口,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积极鼓励支持协会以公司为参与市场竞争和融资的主体,代表协会开展对外经营与合作,引进私营业主,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目前,元谋能禹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内已有14家企业入驻建设并相继投产。其中,龙川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能够带动县内外 5万亩薯类生产种植的加工型龙头企业;3家小香葱加工企业已经完成了组建企业集团的任务,带动群众种植小香葱近 3000 亩,产品获得了出口贸易权,并销往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开始直接出口创汇;元谋与北京汇源果汁集团合作的蔬菜精深加工项目已进入了实质性工作阶段,项目报批、土地征用

11、、厂房建设规划、引种试验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引进的上海恒通集团和昆明子元集团投资建设的印楝生产基地和印楝无公害农药加工厂,广东恩平汉忠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对虾、欧鲶鱼基地及饲料加工厂,海南椰林农业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的精品香蕉出口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由于农民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带来了整个农村和农业经济的根本性变化。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6 元,比2001年净增了153 元,增长8.8%。今年 1至 6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 1275 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292 元,增长达29.7%,是同期全省农民现金收入增长量6.7%的近 5倍。在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全县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也由全州倒数第二变成了正数第二,实现了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既定目标。各位领导,我们探索实践的“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农民联营经济组织模式才刚起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今后的工作更加艰巨。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团结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大胆创新,不断排除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