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651218 上传时间:2017-12-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4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5 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2 唐会要卷八十

2、六记载: “景龙元年(公元 707 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 太和五年(公元 831 年)七月,左右巡使奏: , 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B 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D 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3 二程文集载: “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 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4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

3、办法, “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 , 不报,居数日又言 , 越五日, 健等复上疏, 历数政令十失, , 健知志终不行, 首上章乞骸骨 (辞职) , 李东阳、谢迁继之, , 帝勉从之” 。材料中的阁臣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 升降由皇帝决定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D 巩固了中央集权5蓝鼎元鹿洲初集 卷三: “ (清)南洋未禁之先, 闽、广家给人足。 , 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 , 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中的“禁”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4、 D 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6 右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 炮的情景。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A B C D 7民国初期, (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 、 公司条例 、 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C北洋军

5、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2 - 图一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 4 枚套邮票: 毛主席在著作 (上左) 、 人民战争胜利 (上右) 、东渡黄河(下左) 、参军光荣(下右)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8秋瑾( 1875 年 1907 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 “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据此材料推断, 错误 的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B 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

6、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9某文件宣称: “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 ”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A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10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 B 出于“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路线方针调整 D 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世迁移被逐步发

7、现11 1956 年 1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 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 此后十年间,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A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 B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D 培育出水稻 “南优二号”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 1978 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 1979 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 1980 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 1978 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

8、定,由此可见当时A 1978 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B 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D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13波默罗伊等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写道: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梭伦改革中能有效缓释“新贵”们“耿耿于怀”的措施有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废除债务奴隶制A B C D 14 “我只在世上匆匆一游, 把一切欢快都紧抓在手, 心所不满的就把它扔掉, 从我溜开的就让它溜走。 我只是追求、实现、再追求,我一生用猛力奔腾驰骤, 愚人才目光向彼岸

9、闪烁,想象着有同类住在天国; 何须去到永恒中漫步!认识到了的就径直抓住。前进中会有苦乐悲欢,任何时候都不满足” 。歌德( 1749 1832 年)的这段诗句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引领了自由平等的思潮图二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2 枚套邮票: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上) 、卢沟桥中国(国民党)军队奋起抗日(下)- 3 - 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征 反映了求真务实的风貌A B C D 15 (美)彭慕兰在大分流中写道: “为了给英国早期粗糙的蒸汽机提供燃料,需要大量的木材,这就需要种足够多的树 , 人口拥挤的西欧地区是无法提供这么大的空间的。但就在这时,幸运又降临了:英国拥有世界上

10、独一无二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 以及快速实现机械化的工业。 到了 1840 年, 英国人将以燃煤为动力的机器普及到了各行各业。 ”材料说明,英国快速普及机器生产主要得益于A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便于开采的能源储备C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 D 16 学者叶书宗说: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 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 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17 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 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

11、, 果壳上的皱纹 (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B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D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18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图一 美国漫画(图中人物上有“欧洲”字样) 图二 苏联漫画(图中中文由俄文译成)比较两图,你得出的认识应该是A图一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图二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出于各自宣传目的,都不具有史料价值D只有多角度观察,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19某国际经济组织称,已向莫桑比克批出 5000 万美元贷款,以增加该国的食物供应及改善人民的营养。该笔贷款将由国际发展

12、协会批出,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材料中该组织的宗旨还有A提供技术援助 B 减少贸易壁垒 C 稳定国际汇率 D 调解贸易纠纷20 西方艺术史认为: “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A 格尔尼卡 B 日出印象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自由引导人民- 4 - 第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 21 小题 13 分,第 22 小

13、题 14 分,第 23 小题 13 分,第 24、 25 小题各10 分,共计 60 分。21. ( 14 分)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 紬 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清徐锡龄熙朝新语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

14、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三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 GDP ,提出自 1700 年至 1820 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 中国的 GDP在世界 GDP的比重从 231%增长到 324 % ; 而欧洲的 GDP在世界 GDP中的比重仅从 233%增长到 266 % ; 贡德弗兰克认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