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高考全国卷中国现代史汇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648213 上传时间:2017-12-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4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5高考全国卷中国现代史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2015高考全国卷中国现代史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2015高考全国卷中国现代史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2015高考全国卷中国现代史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2015高考全国卷中国现代史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5高考全国卷中国现代史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5高考全国卷中国现代史汇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史高考试题汇编一、选择题1. 据统计,到 1950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 1949 年 12 月增加了 12 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A. 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 人民收入迅速增加2. 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3. 图 5 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A

2、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4 195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5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

3、济的恢复6.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依据是两者都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7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B人口急剧膨胀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8 1962 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 30 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

4、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9. 图 5 所示为 19601965 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10.1960 年起, 人民日报 、 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组建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11 1980 年 12 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

5、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12 1985 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 1%,工资总额增长 0.3%-0.7% ,最多不得超过 1%,这一规定主要目的是A. 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二、非选择题13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中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4. ( 2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0 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

6、相关协定,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 ,再到 1996 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2001 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7、 ( 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 12 分)13. ( 12 分) 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 4 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 8 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4( 1)维护国家独立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

8、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 8 分)( 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 12 分)一、选择题19.据统计,到 1950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 1949 年 12 月增加了 12 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31. 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

9、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D 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31.图 5 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A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31 195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C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有力地促进了

10、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3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D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B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0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

11、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B人口急剧膨胀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 A 33 1962 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 30 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 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7.图 5 所示为 19601965 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17

12、.1960 年起, 人民日报 、 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组建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B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 D 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19 1980 年 12 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D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34 1985 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 1%,工资总额增长 0.3%-0.7% ,最

13、多不得超过 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C A. 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 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 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41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41. ( 12 分)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 4 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

14、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 8 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39.( 6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1950 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 ,再到 1996

15、 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2001 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 8 分)(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 12 分)【考点定位】现代中(苏)俄关系的演变【解析】( 3)结合材料的时间“ 1950 年” ,联系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反面考虑即可。( 4)结合材料信息“苏联解体后” “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注意从中国方面、苏联、俄罗斯等方面,当今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等角度思考。【答案】 ( 3)维护国家独立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 8 分)( 4)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 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