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二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62587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二章(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篇,第一章 引 言,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及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业,第一节,旅游的产生旅游的发展旅游的概念,一、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人们最初的旅行是为了进行商品交换 士人漫游 公务旅行 宗教旅行 帝王巡游,包括,发展,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把人类推向近代旅游的新阶段。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570多人从莱斯特前往洛伯罗赫,此次活动作为近代旅游及旅游业开端的标志。19世纪末内燃机问世,使世界旅游出现了“大众旅游”的新局面,标志着现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现代旅游也被称作大众旅游。,从20世纪中叶以来 规模化 标准化自助游 自驾车旅

2、游,旅游业,新的旅游方式,二、旅游的概念,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概念三要素,1、离开惯常环境的旅行距离 2、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3、旅行目的不是就业和移民,惯常环境,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房皆属该人的惯常环境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但也属他的惯常环境,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指开展现代旅游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旅游者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 旅游资源,包含,一、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处于

3、中心地位,1、游客指任何为休闲、观光、度假、探亲访友、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游客的分类,国际游客(即入境游客)国内游客 旅游者(过夜游客) 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按出游地分,按出游时间分,2、入境旅游者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3、入境一日游游客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

4、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不包括:在境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4、国内(过夜)旅游者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常住一年以上外国人、港澳台同胞不包括: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和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5、国内一日游游客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二、旅

5、游服务及其设施,定义:是指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以一定的物质资料为凭借,为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各种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分散型集中型,分两种,旅游设施,定义: 是指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向游客提供服务时依托的各项物质设施和设备。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旅游购物设施,主要包括,旅游服务及其相应的设施是连接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纽带。,三、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因而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1、旅游资源原概念: 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要素。理论

6、核心:吸引力因素本质特征:对游客具有吸引力旅游资源的固有质量:是指该项旅游资源所独有的特色以及旅游市场的认知,2、旅游资源的功能:指的是它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效用和价值 1、观赏消闲(最基本的功能) 2、娱乐健身 3、增知益神,效用和价值,(二)旅游资源的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是在亿万年来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三类,2、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民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古迹与建筑 消闲求知健身 购物(市场、购物中心等),三大类,第三节 旅游业,一、旅游业的内涵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

7、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是产业革命和近代旅游发展的产物。由于旅游业的介入,旅游活动被纳入市场体系之中。,二、旅游业的构成与特点,旅游业的构成:旅行社、饭店、交通运输、观赏娱乐等行业复合而成。旅行社(中介组织、纽带和桥梁、近代旅游业的诞生就是以旅行社的出现为先导和标志的)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旅行社分两类,综合性 劳动密集性综合性是它的显著特征之一。旅游活动的本质或文化消费属性决定了旅游业不是生产实物形态产品的行业,而是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行业。,旅游业的特点,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述,(一)第一个时期(公元1

8、949-1977年)特点:第一,接待对象局限于外国友好团体及其成员和华侨、港澳台同胞;旅游接待规模很小,最高年份也不过接待外国游客5万多人第二,旅游接待不计成本,接待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第三,旅游主管部门与旅游接待单位合为一体,(二)第二个时期(公元1978年至今)1、初创阶段(公元1978-1990年) 我国旅游业开始步入正轨标志: 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旅游局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明确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采取“政企分开,分散经营,要面向全行业,统一对外”的原则2、发展阶段(公元1991年至今),第二章 中国文史常识,第一节 中国古代简述第二节 中国历史常识第三节 中

9、国文化艺术常识,第一节 中国古代简述,一、朝代歌和中国历代纪元表二、中国古代历朝简述始于距今204万年以前的巫山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史前人类)距今约4050万年的北京人,夏朝(儿子启):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 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主要生产部门农业手工业出现了原始的瓷器重大贡献针灸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周:(周武王牧野之战)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春秋战国: 史称春秋时期。这是我国奴隶制逐渐瓦解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

10、,合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韩、赵、魏、齐、秦、楚、燕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儒家(伦理)、道家(自然)、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科技)、纵横家、杂家、农家(农业)、小说家(小说)等。,文化上则出现了诗人屈原,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的四书五经成书于这一时期。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他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秦兵马俑被誉为“世

11、界第八大奇迹。,毛索洛斯墓庙,罗得斯岛巨像,法洛斯灯塔,秦始皇兵马俑,巴比伦空中花园,宙斯神像,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西汉。(汉武帝刘彻)司马迁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三国时期魏、蜀、吴280年三国归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羌、氐、羯,魏晋南北朝,隋:隋朝所创立的政治机构,以及军制、法律、田令、赋役等制度,为封建社会后期制度的基本规模奠定了基础。还修筑了影响深远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

12、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周。,五代十国:宋: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术均居世界前列,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元: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规模巨大的海上远航,途经东南亚各国、印度洋、波斯湾、马尔代夫群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是哥伦布时代以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海上探险。明朝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社会进入后期。,明:,清:,皇帝康熙统一了台湾,遏止了沙俄的入侵。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终决定西藏地方领袖的

13、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其统治下,中国疆土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第二节 中国历史常识,一、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二、帝王、皇族、皇戚的称谓(一)后、王、天子(二)帝(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四)皇太子、皇太孙(五)公主、附马,三、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一)谥号: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据记载西周始有谥号。 1、表扬性质 2、批评性或带贬义 3、表同情谥号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分类,(二)庙号: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三)尊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

14、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即为尊号。,(四)全称: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五)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年号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公元前140年)。新君即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六)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号叫陵号,四、古代官制,(一)古代中央官制(二)古代地方机构(三)官吏选拔制度,五、科举考试,(一)院试:又称郡试、道试。(二)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 行的考试。(三)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四)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五)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 诗

15、、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六、姓氏名字号及避讳,(一)姓:在中国古代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奴隶社会中贵族有姓,平民和奴隶无姓(二)氏:是姓的分支。 战国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氏和姓逐渐混同,汉代通称为姓。,(三)名、字,上古婴儿出生在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岁举行成人礼、女子岁举行许嫁礼时取字。名和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 1、义相同或相近 2、意义相反,(四)号:也叫别号、别字,可以自取,字数较自由。取号之风盛于唐以后的宋,以后文人几乎无人不取号。(五)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缺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唐代把“观世音”改为“观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