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计划启动会国网发展部发言(项目储备不足和要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623549 上传时间:2017-12-2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计划启动会国网发展部发言(项目储备不足和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综合计划启动会国网发展部发言(项目储备不足和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综合计划启动会国网发展部发言(项目储备不足和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综合计划启动会国网发展部发言(项目储备不足和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综合计划启动会国网发展部发言(项目储备不足和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计划启动会国网发展部发言(项目储备不足和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计划启动会国网发展部发言(项目储备不足和要求)(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综合计划项目管理的意见,国网发展部二一三年六月,最近,结合公司“三集五大”建设调研,发展部检查了部分单位综合计划项目管理情况。 通过对部分项目论证资料的调阅分析,检查了项目储备的工作质量;通过规划计划信息系统与ERP及财务管控、物资管控系统的业务融合,检查了计划项目的实施管控力度;通过汇总历年各类审计报告关于综合计划管理的意见建议,梳理分析了计划管理中共性问题的分类案例。 综合以上成果,形成有关意见。,一、综合计划项目管理情况,综合计划内容包括“一强三优”4个大类40项指标和16个专项的资本性和成本性投入项目。一般情况下,公司各专项项目总数在10万个左右。 综合计划管理包括指标和项目两

2、个维度,其中项目是指标的基础和实施载体,指标是项目相关参数的汇总及关联拓展。项目充实了计划的内容,项目管理是计划实施的保障,实践证明,管不好项目就管不好计划。,去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加强综合计划管控,一是结合核心业务流程梳理,将专项计划建议的编制纳入综合计划统一启动,明确了项目的论证、评审、批复“三环节”,规范项目储备的程序;二是坚持“先可研、后计划”,提高计划项目的立项“门槛”,夯实计划编制的基础;三是实行计划项目统一编码、ERP按编码统一建项,限制计划外项目的随意安排;四是全面推进规划计划管理系统应用,实现与ERP等系统的有机衔接,为项目全过程管控创造条件。,以上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理清了

3、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的关系,构建了与“三集五大”相适应的分工协作机制;二是规范了项目储备管理,提高了计划项目安排的科学性;三是找到了计划管控的抓手,依托信息化的业务融合和数据共享,落实项目“一条线”管理,增强了计划的管控力。,但从检查情况看,在需求立项、可研论证、计划执行等方面,部分专项存在项目需求随意、论证质量不高、制度标准滞后、计划执行不力等问题。,(一)需求立项方面梳理需求是项目立项的第一步,是科学编制计划的前提。需求应源自生产经营的实践需要,并符合发展规划和专业规程规范要求。项目立项应整合分析需求内容,严格按照专项管理界面分类管理,并根据职责分工开展论证、批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4、、项目分类混淆,这个项目名称为大修项目,内容为技改检修工程预算编制软件购置,实质是信息化项目,申报为技改项目,混淆了技改、大修、信息化专项界面。 类似还发现蒙东、安徽、河南三个公司将实为信息化项目的“配网生产抢修平台建设”纳入技改专项立项。项目分类的混淆直接影响项目的准确归类和审核分工。,2、项目内容把握不准,周期性、预防性试验或综检为例行维护,其维修工程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难以准确预计,其费用也已包含在标准成本中,不宜作为项目管理。 类似还有,个别单位将不能形成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如静电手套等纳入零购,不符合公司零购项目管理规定。,3、项目需求随意,在去年 下半年综合计 划调整上报

5、时,某 公司申请调增当年技改投入 34项3969.7万元,急用于输变电设 备改造,消除隐患。总部审核发现该批项 目可研尚未完成,不具备年内开工条件,建议其 抓紧该批项目前期论证后,纳入2013年计划上报。但是在 2013年计划建议中,该批34项迫切要求纳入当年计划调整的项目,一项也未再提及。,某公司申请购置带电作业标准工器具,一没有工器具采购清单,二没有根据现有工器具台账,对照配置标准进行分析说明。项目内容不清楚,申请理由很笼统,项目建议无从审核。,2012年20家单位49个备品备件购置项目纳入计划,投入24884万元,分别列入技改、大修、零购专项。 备品备件是指为了满足生产中缺陷和事故处理的

6、应急需要,而提前采购的能够替代原有同类在运设备或零部件的物资。在未领用前,它占用公司流动资金,领用后形成固定资产或生产成本。由于备品备件领用的不确定性,决定其不应作为项目进行管理。备品备件项目化管理,存在年底集中出库、帐外管理等不规范问题。,4、备品备件管理不规范,220kV龙山变电站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开展了4个改造项目,共计302万元。主要改造内容分别为: (1)2011年更换#1、#2主变两套保护及相应二次电缆,投资126万元。 (2)2011年更换1套旁路微机保护及后台机等设备,投资55万元。 (3)2012年更换变电站直流系统,投资65万元。 (4)2012年更换视频监控系统

7、及附属设备,投资55.5万元。,5、分项需求没有整合,据项目单位解释,该变电站分批次改造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管理主体分头提出改造需求,如主变及开关保护由大二次班负责,直流系统由直流班负责,不同班组提出不同需求,形成不同的改造项目。 同一个变电站的大修或改造需求,没有系统整合统筹安排,容易造成反复进场、重复停电等问题。,部分专项管理制度标准缺失,各单位根据各自需要进行项目申报,项目名称、设备单价、技经取费各异,没有体现公司的统一管理。如信息化项目成本费用核算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之间取费偏差大,软件开发费用没有计算标准。 固定资产零购作为专项管理时间较短,管理基础薄弱,缺乏明确的配置原则和标准,没有统

8、一的资产目录,没有定期发布的价格信息,从而出现购置同一设备而名称不统一、单价水平悬殊等现象。,6、制度标准不健全,项目申报各行其是,2013年8家单位提出高空作业车采购9项,但项目内容差异较大。一是名称不统一,有高空作业车、高空作业平台、检修升降平台等;二是高度不等,9个采购需求提出了9种高度,11米至46米不等;三是动力方式各异,有电动、液压、汽柴油与电力混合等方式;四是采购来源不同,有进口、国产;五是价格差异大,23万元至500万元不等。尤其令人费解的是,30米的液压高空作业车较29米的贵3倍,28米的较29米的高10倍(据解释是进口与国产的差别)。 公司主营业务的同质性,要求生产检修设备

9、必须通用化、序列化、标准化,统一配置标准,定期发布采购价格,便于各单位根据需求选择填报,便于公司开展规模招标,便于售后服务和备件维修。,检查发现,个别项目刚投产即开展技改大修工作。如110千伏南昌输变电工程,2010年8月投产,2013年即对消防系统进行改造;330千伏迎中I线,2010年4月投产后仅半年,就提出大修需求,进行防洪砌护加固;750千伏黄川II线,2010年12月投产,2011年即提出防震锤、间隔棒、杆塔防洪砌护等大修需求;330千伏开元变1号变压器,2011年5月投产,2013年即对色谱在线装置进行大修。 据了解,部分建设运行标准不统一,建设过程中衔接不够,验收通过达标投产的项

10、目不满足生产运行的需要,出现新投产设备开展技改大修的不合理现象。,7、建设和运行标准不统一,新投产设备开展技改大修,(二)可研论证批复方面 可研是项目实施的依据,可研应重点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认其投入是必要的、方案是优化的、估算是准确的、实施是可行的。项目建设理由应以规划和规程规范为依据,方案应与规划发展目标相衔接,造价估算应按定额标准测算,设计、评审、批复应层层把关,确保投入的效益和质量。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未与规划衔接,检查发现部分变电站增容、老旧线路全线改造等项目,未按照公司专项管理界面划分的电网基建类别进行申报。部分这类项目在方案论证时未与电网规划衔接,影响了公司电网发展

11、的全局统筹,不利于电网规划的落实,容易出现重复投资或低效投资等问题。,66kV北青、北榆线全长14.7公里,111基铁塔。其中108基铁塔、12.3公里导线已在近10年内陆续改造,但仍有3#、4#、5#三基铁塔和1#8#的2.4公里导线已经运行70多年,且导线截面小,成为全线瓶颈。2013年项目单位申请将2.4公里的导线更换为碳纤维导线,原塔利旧,投资344万元。该线路多年陆续改造都未统筹考虑,全线导线规格不一致,杆塔状况差异大,本次改造又没有对三基运行75年铁塔的继续使用进行重点论证,方案过于草率。,2、论证不深入,3、项目内容不详实,该技改项目申请在8条220千伏线路上加装避雷器,但可研描

12、述中线路名称、安装位置(塔号)不详,工程量无法核算。此外,项目设备及材料估算明显错误,单价(0.9万元)与数量(96只)的乘积与总价(29.7万元)无法对上。可研描述内容不详、数据不实。,4、缺少必要性论证,该22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出线电缆改造工程,其方案必要性的描述仅为“必要”两字,没有任何其他说明。,5、投入估算粗放,该110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2011年底项目立项时投资估算450万元,而2012年8月项目可研审查后,投资估算调整至656万元,高出原计划206万元,故2013年补充立项206万元。类似这样估算粗放、边干边调、不够再补的情况,在个别专项管理中比较常见。,该220千伏变

13、电站设备改造项目,从建设内容来看,不应涉及建筑费,但分项投资中列支建筑费81万元。后经了解,该项目计划今年7月份开工,在其开关室开挖电缆沟需发生部分建筑费用,实际约为14万元,费用高估五倍。如此高估冒算,严重影响了计划的准确性。,部分单位项目建设竣工资料不齐备,专项基础台帐不健全,影响计划申报材料的编制质量,也影响计划的审核。如本次检查中,部分案例需要调阅竣工资料和运行记录,就发现类似问题。,6、基础台账和工程建设档案不齐全,7、评审、批复把关不严,该220千伏变电站更换35千伏刀闸工程,在技术实施方案中描述更换刀闸12组,但在设备明细中隔离开关计列了14台,前后明显不一致。经核实,14台为误

14、填,但依然顺利通过了设计审核、项目评审和部门批复,各环节把关形同虚设。,8、评审安排过于集中,如某公司在2012年7月31日至8月3日集中对技改和大修储备项目进行审查,4天共审查项目可研1666项,占本单位储备项目总数的74%。突击评审,时间仓促,难以保证审核质量。,9、审查代替批复,某专业管理部门以项目审查意见代替批复文件,在审查意见中要求“项目单位按照评审意见完善项目储备,修改后的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这样导致项目未经批复直接入库,专业部门没有履行相应的责任,不利于项目管控。,10、工作不认真,某公司在关于印发2013年生产技改大修项目审查情况的通知中,文字描述不规范,涉及规模、投资等关键

15、性数据明显错误,如“在93项技改项目中,一次设备占180项”。经核实为笔误。,(三)计划执行方面综合计划是各单位年度工作的实施方案,计划与预算紧密衔接,计划项目安排作为公司资源配置的源头, 设计、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项目相关款项支付等各项工作均应围绕计划展开,ERP、物资管控、财务管控等系统中的信息应与其一致。项目执行中遇到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方案或调整规模的,应履行计划调整程序;计划期内无法如期完工的项目,应结转续建,从而保证计划的全过程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检查发现个别单位未按照公司统一下达的综合计划项目内容,对照分解下达计划和项目,仅下达专项投入指标计划,由专业部门分解下达项目计划,不符合“四统一”和“一个口”的管理要求;个别单位计划分解随意,单项项目的相关参数不准确,不符合深化管控的需要,如“刘庄线智能化改造项目2013年计划投入为-6万元” 。,1、计划分解不规范,通过从ERP和各专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等相关信息到规划计划的“逆向溯源”,可有效排查计划外项目。从6家公司检查情况看,发现了10个计划外项目,涉及投资1978万,有装修改造、停车位购置等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