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61915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德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年德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年德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年德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年德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德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德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德州市高中三年级模块考试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共 36分)一、 (15 分,每小题 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下载(zi) 歆羡(xn) 穷源溯流(s) 光阴荏苒(rn)B殷实(yn) 酾酒(sh) 偃武修文(yn) 叱咤风云(ch)C整饬(sh) 颈联(jn) 转弯抹角(zhun)外强中干(n)D精湛(zhn) 稔知(shn) 循规蹈矩(j) 倾箱倒箧(q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指证 料峭 聊以自慰 宏篇巨制B配置 剧增 乐不可知 器宇轩昂C集锦 牌照 反躬自问 声如洪钟D耗材 废驰 宁缺毋滥 劈波斩浪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据2

2、010 中国微博年度报告 ,中国微博用户的井喷式增长将出现于 2012年、2013 年,市场也将进入成熟期。争抢农民工中国劳动力市场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从珠三角、长三角局部地区 到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全中国。无论是设计创新、服务创新,还是营销创新, 想消费者所想,满足广大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青睐。A预测 漫延 只要 B预算 蔓延 只要C预算 漫延 只有 D预测 蔓延 只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2011 劳伦斯世界体育大奖颁奖典礼日前在阿布扎比富丽堂皇的皇宫酒店落下帷幕,西班牙网球名将纳达尔当仁不让,获得年度最佳男运动员的殊荣。B央视一年一度的春晚,已经

3、成为一个承载光荣与梦想的荣誉舞台,尽管近年来口碑和质量泥沙俱下,但依然无法改变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C近年来,电子商务创造了巨大的快递需求,而快递物流又是电子商务金瓯无缺的环节,两者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D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也责无旁贷,地方政府要伸出温暖之手,接纳前来实践的青年学子并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绿色低碳经济意味着制造业不仅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还意味着要引导公众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B2011 年能否完成 1000 万套保障房?许多评论认为,取决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而我认为积极性是一个很模

4、糊、很难衡量的概念。C生活在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网络时代,真的是龚琳娜的幸运,因为如果在以前,这种离经背道的演唱方式肯定会备受指责,甚至把她当做异端。D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有利于改进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二、(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富民为本儒家民生思想胡发贵2儒家关注民生,主张“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其思想中始终有一种鲜明的“富民”倾向。概要说来,其主旨有这样几项。其一富民为“政之急” 。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

5、,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 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 政于孔子,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 计,要 让人民吃 饱穿暖。孔子将“足食”置于“ 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 紧迫的。史称孔子 “所重:民、食、丧、祭”,也清楚地印 证了这一点。从孔子的论述来看,他所谓的 “足食”和“食”,似乎不仅仅限于温饱,而是过上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 为孔子肯定这也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 子曰:富与 贵是人之所欲也。”其二富民是治国安邦的前提。在儒

6、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首先,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意识,即所谓“恒产决定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 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 认为此“ 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 恒心 ”,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已” 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路,所以儒家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次,民富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的向背是统治合法、合理性的最终依据,即所谓“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获

7、得人民的支持,统治者则必须“与民同乐”而不能“独乐”,而究其实即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儒家 认为,惟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其三富民是政府的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用儒家的说法即是“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所谓“尧舜之泽”,其间最为基本的则是人民的生计问题,故儒家一再提醒“治人者”,要如“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 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儒家还以“为民父母” 为喻, 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因此,对那些不顾人民饥寒

8、交迫、只顾一己享乐的统治者,儒家痛斥之“率兽食人”,根本不配“为民父母”。 显然,在儒家看来 “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选自 2011 年 2 月 14 日光明日报,有删节)6下列有关“儒家民生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关注民生,其思想中始终有一种鲜明的“富民”倾向。B儒家认为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 C儒家认为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稳定是富民的基础。D在儒家看来,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

9、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民生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所以他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B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就说明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了人们的意识。C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说明民心的向背是统治合法、合理性的最终依据。D儒家以“为民父母”为喻,意在表明统治者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儒家认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讨论。B孔子肯定温饱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所以强调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让人民吃饱穿暖。 C儒家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D那些不顾人民饥寒

10、交迫、只顾一己享乐的统治者根本不配“为民父母”,被儒家痛斥为“率兽食人”。三、(12 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唐太宗论 苏辙3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为戮,不 绝如 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惜乎其未闻大道也哉!贞观之间,天下既平,征伐四夷,灭突厥,夷高昌,残吐谷浑,兵出四克,务胜而不知止。最后亲征高丽,大臣力争不从,仅而克之,其贤于隋氏者,幸一胜耳。而帝安为之,原其意,亦欲夸当世、高后世耳。太子承乾既立十余年,复宠魏王泰,使兄弟相倾。承乾既废,

11、晋王,嫡子也,欲立泰,而使异日传位晋王,疑不能决,至引佩刀自刺,大臣救之而止。父子之间,以爱故轻予夺至于如此。帝尝得秘谶,言唐后必中微,有女武代王。以问李淳风,欲求而杀之。淳 风曰:“ 其兆既已成,在 宫中矣。天之所命,不可去也。徒使疑似之戮,淫及无辜,且自今已往四十年,其人已老,老则仁。虽受终易姓,必不能绝李氏,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逞,则子孙无遗类矣。”帝用其言而止。然犹以疑似杀李君羡 。夫天命之不可易,惟修德或能已之,而帝欲以杀人弭之,难哉!帝之老也,将择大臣以辅少主。李绩起于布衣,忠力劲果,有节侠之气,尝事李密,友 单雄信。密败,不忍以其地求利。密死,不废旧君之礼。雄信将戮,以股肉啖之

12、,使与俱死。帝以是为可用,疾革,谓高宗:“尔于绩无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即授以仆射。” 高宗从之。及废皇后,立武昭 仪,召绩与长孙无忌、褚遂良计之,绩称疾不至。帝曰:“ 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绝嗣,将 废之。”遂良等不可。他日绩见,帝曰:“将立昭仪,而顾命大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 曰: “此陛下家事,不须问外人。”由此废立之议遂定。绩,匹夫之侠也,以死徇人不以为难,至于礼义之重,社稷所由安危,绩不知也。而帝以为可以属幼孤,寄天下,过矣!且使绩信贤,托国于父,竭忠力以报其子,可矣。何至父逐之,子复之,而后可哉!挟数以待臣下,于义既已薄矣。凡此皆不知道之过也。苟不知道,则凡所施于世,必有逆天理,失人

13、心,而不自知者。故楚昭王惟知大道, 虽失国而必复。太宗惟不知道,虽天下既安且治,而几至于绝灭。(选自栾城后集卷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比:等同B原其意,亦欲夸当世、高后世耳 原:原来C夫天命之不可易 易:改变D而帝以为可以属幼孤 属:托付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子孙为戮,不绝如线 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B其贤于隋氏者,幸一胜耳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帝之老也,将择大臣以辅少主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竭忠力以报其子 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唐太宗“未闻大道”的一组是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

14、措 兵出四克,务胜而不知止复宠魏王泰,使兄弟相倾 徒使疑似之戮,淫及无辜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 挟数以待臣下,于义既已薄矣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唐太宗能任人唯才,以仁德治国,是从夏、商、周三代以来独一无二的贤君。B作者认为唐太宗亲征高丽,就是想要在当世炫耀自己的武功,提高自己在后世的影响罢了。C作者认为唐太宗不注意修养德行,却听信李淳风的话错杀了李君羡,埋下了女武代王的祸根。D作者认为李绩虽能尽忠效力,却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唐太宗把天下托付给他,铸成了大错。第卷(共 114分)四、(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5、代汉语(10 分)(1)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5分)4(2)苟不知道,则凡所施于世,必有逆天理,失人心,而不自知者。(5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8 分)鹧鸪天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1)这首词的上片有两个字用得极为生动,请指出来并加以分析。(2)有人说“久忘机”是这首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结合词的内容说明理由。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个小题) (6 分)(1)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2)生亦我所欲, ,故不为苟得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到黄昏,点点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