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61754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12014 年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思路版)【教育学模块】教育学及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赞科夫的五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的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教育及其发展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广义的教育包括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

2、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联系;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2)古代社会的教育: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1.古代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形成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私学的发展;宋代产生的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 “五经”考点: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2.古印度:和宗教紧密相关;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3.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

3、士学校。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古雅典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为主。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3)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天文,音乐,几何,算术(4)近代社会的教育:16-19 世纪末,世界进入到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育世俗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的

4、基本要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受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 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关系:教育的三个要素之间既是互相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教的活动主体-教育者居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的活动主体-受教育者居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动地位,发挥主动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人”的要素,教育影响属于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教

5、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去影响受教育2014 年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2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实现的.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受教育者身心获得发展因此,教育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关系(2)教育与社会的科技文化的关系(3)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

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二 、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选择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三 、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影响教育内容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1.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推进科学的

7、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文化与教育 四、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选择和批判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

8、过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威尔逊、格塞尔 弗洛伊德)2.外铄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荀子、洛克、华生 )2014 年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3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 1 .顺序性(如身体发展由中间到四肢,心理发展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不可陵节而施)2.

9、阶段性 (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分阶段进行,儿童,少年的教育方式要不同,最近发展区)3. 不平衡性 (发展速度(身高体重、生理方面)在各个时间不同。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4. 互补性 (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5. 个别差异性 (男女性别、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

10、因素实现的(4)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内因和动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念、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三)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一)教育目的概念、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概念对受教育者的总体要求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各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的作用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

11、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指出在制定教育目的以个人为出发点,强调发展自我;(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社会本位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为出发点;(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是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是 1957 年颁布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

12、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三)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1)素质教育的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 年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4(2)素质教育的内涵:(考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育

13、、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时代特征)(3)素质教育的组成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 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

14、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为什么开展素质教育?1 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 改变教育观念 2 转变学生观 3 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四)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及其特点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1、公民意识; 5、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2、价值观念; 6、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3、社会责任感; 7、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课程培

15、养目标的特点第一: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第二: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第三: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第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发展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的三要素: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产生于欧洲;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苏联的分支型学制。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相对稳定稳定制度化教育:比较正规。兴起的标志:清朝的“废科举、兴学校”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902 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未实行。1903 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1912 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1922 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2014 年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5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两全”“两重”1999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