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物理赵素舫教学实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60784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山物理赵素舫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塔山物理赵素舫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塔山物理赵素舫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塔山物理赵素舫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塔山物理赵素舫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塔山物理赵素舫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山物理赵素舫教学实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2012 年 10 月 16 日塔山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二班赵素舫教学目标: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教学重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葫芦岛籍中国飞天第一人是谁?学生:杨立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火箭把他乘载的“神五”成功地送上了太空,圆了我们中华儿女几千年来的飞天梦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师播放“神五”发射时的壮观场景壮观场,学生观看火箭起飞, “神五“飞天。教师:我们知道“神五“飞天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些与物理有关

2、,你知道有那些呢?其中与力学有关的是什么?学生:(1)克服地球引力重力的束缚;(2)回归地球时摩擦力产生的热量;(3)人到太空的生活等问题。教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这些问题对于科学家们已不是问题,而我们知道的还很少,对,“神五”飞天要克服重力的吸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重力”的相关知识。教师板书: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以上教学,是利用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新 课。特别是“神五”飞天的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新课讲授教师:关于重力你知道些什么呢?为了探究重力的知识,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 (见导学案)学生活动: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如图)教师:这时,我们觉得

3、橡皮是什么原因不会跑掉?剪断细线会怎样?学生:橡皮需要用细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剪断细线橡皮会掉下来。教师:就象这个实验一样,牛顿认为月球和地球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多媒体展示) ,使月球绕地球转动而不会跑掉。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下落的是同一种力,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板书:万有引力(引导学生做实验,观看多媒体,通过做实验和看视频认识 万有引力)教师:重力就是万有引力的一种,那么,关于重力你知道些什么?学生:(1)苹果落在地上是受重力作用;(2)人在地面受重

4、力作用,使人跳起来后仍落回地面;(3)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教师:总结重力的定义板书: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通过已有知识,总结重力的定 义)教师:看来大家已经了解了一些重力知识,那么,关于重力的大小你在生活中感受过吗?学生:用手提物体,提力大小跟重力大小相等,质量越大的物体提力越大,重力越大。教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重力得大小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1)质量(2)密度(3)体积(4)面积设计实验:(看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找学生说方案,展示设计第一组同学展示设计(投影)高诗琦同学:我们组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1) 选取器材:弹簧测

5、力计,钩码(质量已知)(2) 实验做法:边讲解边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改变钩码的个数,做 5 次实验。(3) 记录实验数据表格(见下面)进行实验:全班同学看导学案进行(选用质量已知的钩码,学生 设计方案进行操作探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论证:第二组学生展示(投影实验数据和图象)质量 m/kg 0.05 0.10 0.15 0.20 0.25重力 G/N 0.5 1.0 1.5 2.0 2.5学生:如图可知钩码质量增大几倍,它受的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教师板书: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0.05 0.10 0.

6、15 0.20 0.252.52.01.51.00.5(利用数学图象,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有效突破重、难点)教师:重力用字母 G 表示,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它们的比值,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或 G/m=gg 的大小为 9.8N/kg 是变的,月球对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的 1/6。在粗略计算时取g=10N/kg注意(1)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2)G=mg 中的单位 m 是 kg g 是 N/kg G 是 N(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适当补充和点拨。 讲授和探究相 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力有三要素通过实验我们顺利的探究了重力的大小,接

7、着学习重力的方向。教师演示 :用一细线把钩码悬挂起来,观察细线的方向是怎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激 发学习积极性)学生:向下,竖直向下讨论“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点拨:“竖直向下” 指垂直于 面向下,而“垂直向下” 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如果这个面是斜面(如图1所示) ,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把重力方向说成“垂直向下”。板书: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通过简单现象,使学生获得感性知 识)教师:当物体自然下垂时绳的方向为重力方向我们把上边“用一细线把钩码悬挂起来”叫重垂线。学生自制重垂线,利用重垂线将教室后边的条幅在墙上挂正。 (答

8、对给小组加分)学生:两名学生挂条幅,其他学生观察,思考其中的道理。教师: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答对给小组加分)学生:将重锤线放在台面上,沿面下垂,线与面重合水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比 赛激发学生兴趣,很好掌握重力方向及重垂线的应用)教师:重力的另一要素作用点重心板书:重力的作用点重心教师:质量分布规则物体重心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规则物体重心支撑法或二次悬挂法寻找重心教师: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请学生举例。学生:(1)不倒翁(2)台灯宽大的灯座(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利用身边的实力分析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就在身 边激发学

9、生学习兴趣)教师:以上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现在大家看一下若没有重力会怎样播放宇航员在太空舱中的生活(体会失去重力的样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三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见板书四巩固练习:重力与质量的区别填表区 别符号单位 方向 性质 测量工具联系重力G 牛顿(N)竖直向下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力,重力大小随位置改变弹簧测力计质 m 千克 没有 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物体位置、 天平G=mgG/m=g量 (kg) 方向 形状、状态及温度而改变(通过练习明确重力和质量是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对比学习 法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板 书 万有引力定义:由于地球

10、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就是重力重 力 大小:G=mg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作用点重心(1)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几何中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无规则物体用支撑法和二次悬挂法寻找重心九年级物理重力教学反思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基础上,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这节课的亮点1. 利用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神五”飞天要克服重力的吸引来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大学习兴趣2. 我把书本上的想想做做让学生动手实验同时播放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视频从身边小实验到天体运动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3. 加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的各个环节及时展示及时修正,加强对探究环节的进一步掌握,

1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4. 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再利用坐标作图的方法,得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也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像法。5. 教学中对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成为教学的难点,为此我是这样做的:利用课本的方法,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就是竖直向下。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教师要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在实际教学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在设计猜想这一环节时学生们说了许多,如,除了质量,还有体积、密度而我们只探究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在总结时应处理一下,如G=mg=vg ,m=v 所以,只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就可以了,避免学生出现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