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数学教材分析教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26607245 上传时间:2017-1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册数学教材分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册数学教材分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册数学教材分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册数学教材分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册数学教材分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册数学教材分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数学教材分析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说明路桥教育局教研室罗俊荣新教材备课,总体而言,就是备教材内容、要求、理念和方法。具体说,要明确和熟悉二册教学内容及编排情况,把握各知识点前后内容联系发展和教学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整册、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三者关系,把握教材用以呈现数学知识所选用素材的编排意图和呈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方式方法等。现结合上册新教材实践情况,就以下两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说明。一、教材内容说明和建议本册教材继续学习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2 课时) ,并把认数和计算的范围扩大到 100 以内,安排了 100 以内数的认识(8 课时)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5 课时) 。同时安排学习位置(4

2、 课时) ,图形的拼组(2 课时) ,认识人民币(4课时) ,认识时间(3 课时) ,找规律(4 课时) ,统计(3 课时),数学实践活动(2 课时) 。连同总复习(5 课时)总计十单元62 课时。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口算与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它不仅是进一步学习 100 以内口算的基础,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100 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认数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但是学习 100 以内数的计算必备知识,而且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石,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计算及乘、除法计算的必须具

3、备的知识,并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以上三方面数学知识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和掌握。整册教学内容安排,是以标准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第一学段目标进行编排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与省义教二册比较,教材增加了“位置”、 “认识时间” 、 “找规律” 、 “统计”四单元及两个数学实践活动的新教学内容。空间与图形方面,在上学期体会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的基础上,学习位置和图形拼组,目的是通过摆、拼、剪、折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不要求教学它们的抽象特

4、征的认识。因此,教学时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提高教学要求。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除了安排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这一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钟面和几时半后继续学习。时间对一年级儿童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具体操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时间意识和遵守时间的习惯。“找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达到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是在一册渗透的基础上,正式开始学“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教学时,应让学生在主动经历用统计方

5、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对其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根据标准的理念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虽然不单独出现“应用题”的教学,但都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本册教材采取了“三个结”的思路来安排这方面的教学。结合全册各部分内容,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并提供了这方面的例题和练习。目的在于巩固提高,进一步培养这方面的解决问题能力。结合计算例题教学,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安排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中(P.72,例 3.4) ,目的是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训练数

6、学思维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单元) ,安排学习解决在数学范畴之内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纯数问题的编排方式有三种:1.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或实物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P.1 位置情境图,找规律情境图等。2.由情景图提供信息、数据,让学生搭配相对应的条件和问题,找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加减法问题,解决问题。如 P.61,例 1 等,练习 P.18 第 13 题等。3.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图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如 P.60 第 9 题等。在呈现方式上表现为创设或运用情境,发现提出问

7、题,运用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都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理念。解决问题内容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既具有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对解决实际问题,应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对相并和相差关系的数量关系,应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在经历建摸和解模中去理解把握。这对今后学习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应打好基础。数与计算。10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与省义教二册比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20 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安排“十几减 9”口算的计算方法,并借助“十几减 9”的思

8、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不再安排 7 和 6 加几的例题教学。100 以内的加减法不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安排在认数单元,放在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认数和数概念教学加强并增加了学生数感的教学内容,如百羊图及“多一些” 、 “少一些” 、 “多得多” 、 “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关系的练习。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要求没有降低,仍然是 36 道口算题要达到熟练程度,100 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教学要求相对降低,教学要求只要“会 100 以内的加、减法

9、口算” 。教学课时相对减少。呈现方式上重视和注重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性、开放性和合作交流。教学时,一是要加强认数和计算中的数感教学,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意义,学会用已学数及其关系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等,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二是计算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转到脱离实物及动作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要提倡是算法多样化,坚持算法多样性和优化性的统一。具体教学时应从三个维度去把握这一“统一” ,其一从心理维度看,多数学生认同的方法;其二从教育学维度看,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方法;其三从学科维度看

10、,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掌握有价值的方法。三是要把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好这一部分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本册教材的各部分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人文思想,体现了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如第一单元的坐标思想,函数思想(P13,4 题,P76 ,9 题等) ,分类思想(P70,9 题) ,区间套思想( P44,8 题)等,还有各单元的主题图及例题、练习中的情境图等,涵盖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教育信息。教学时都要及时渗透。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有 11 条(详见教师用书 P.23) 。各单元教学目标也已制订出,与一册一样,课时教学目标由教师自行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航

11、标,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缩点。正确把握和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课时目标达成是全册教学目标达成的保证。如何制订好课时目标,根据一册的实际经验,首先是学习标准中关于目标的理念、要求、达成层次的真正内涵,同时结合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达到真正理解和把握。其次是理解和把握课时目标的过程性和针对性的属性。如数 100 以内的数的册教学目标是“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 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出 100 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 100 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 100 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12、 (教师用书 P.81) 。体现了课时目标与册、单元目标之间过程性和后继各课时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说明课时目标制订时要体现“三位”一体的目标理念和具体可操作的特征。在保证达到单元及全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因城乡间和班级间的学生存在着差异,课时目标的起点线要视班级学生的实际而定。二、教学素材说明和建议本册教材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了丰富多样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素材,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这样,以素材为依托,能给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和交流合作的时空,实现主动获取知识,经历情感体验,发展能力的目的。全册单元主题情境图有 6 幅。就第六单元的统计,有关情境图,例题有 7 幅,

13、做一做 2 幅,四个练习提供了 24 幅,占练习题总数的 37.5%。情境图按观察和操作来分,单元主题图基本上是属观察探索类,例题和做一做的情境图属于操作探索类,练习中情境图的操作类占总幅数的 25%。按认知角度来分,可分为理解和感知体会类。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借助教材花圃图和例 1 的图境,引导学生观察花圃有许许多多鲜花场景,描述工人叔叔送鲜花的情节,使学生进入情境,并在其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盒” , “还有多少盆柴花”等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和思考计算方法,并通过合作交流活动,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多样性,其各自算法的特点。使教学经历了有序呈现,引入观察,提出问

14、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如何有效地用好用足情境素材,上册实际经验值得借鉴。1.搞清情境素材的两种属类,依据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图意,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突出“数学味” ,把握呈现数学知识,数量关系,情感体会的基本思路,有序(动态)呈现和展开探索活动,2.在理解图意和把握其中的基本思路的前提下,可选择更好的教学素材进行替换,3.有条件的可运用现代信技术制作课件或寻找网上现成课件,没有条件的可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地制作“课件” 。教材中各部分内容的例题等图境,都明确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在观察中合作交流,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在探索活动中合作交流。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根据图境素材开展适时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一册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1.根据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中的重点和认知难点,组织适时的交流合作,不搞指令性合作交流,同时合作交流的要求和目标要具体明确,有难度教师要予以引导,2.合作交流的形式要多样,组织分工要明确,人数不宜于太多,以两人小组为主,以图景实物为依托,合作时间不宜于过长,以观察操作性为主,议论性为辅,3.讲究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和要特别重视合作交流的配合、表达、倾听等习惯的培养。上述两大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在一册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有差距,希望实验教师开展行动性的课题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