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6604723 上传时间:2017-12-2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知识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体现了化学实验的学习规律。观察顺序及探究角度如下:(1)点燃前(变化前):注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探究其硬度、密度、气味、是否溶于水等。(2)点燃时,观察燃烧过程(变化中)。,(3)熄灭后:产生白烟,能否点燃。(4)结论: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通过产物验证得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读作: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注意区分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如发光

2、、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的归纳性描述。例如“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实验现象,描述成“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则为结论。,(填“相同”或“不同”);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烛芯附近的火焰中,12 s后取出,发现处在外焰的部分(填“最先”或“最后”)炭化,说明外焰温度(填“最高”或“最低”)。解析蜡烛燃烧时先由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然后石蜡蒸气燃烧。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答案(1)液(2)液态石蜡(3)液态石蜡凝固(4)不同最先最高,知识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

3、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2.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多,但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或相反的猜想)。,3.制订计划查阅相关资料,制订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氧气的特性及检验方法见下表:,4.进行实验,例2(2016重庆七十一中第一次月考)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玻璃上呈现水雾D.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

4、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解析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A项正确;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会降低,因此,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会逐渐熄灭,B项错误;呼出的气体使玻璃上呈现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更多,C项正确;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D项正确。故选B。答案B,题型一运用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例1当你学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料,请你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解析证明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通过对比教室内、外空气中的二

5、氧化碳含量即可。,答案,点拨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设计对比实验时,应注意只控制一个因素不同,其他的因素都应相同。,题型二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例2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解析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但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低,故滴入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

6、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答案C点拨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成分相同,只是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氧气的含量减少。,易错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例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烟解析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是观察到的现象;“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都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的是水雾,故选A。答案A,错

7、因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实验现象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是通过现象推出的结果,否则易错选B、C;蜡烛燃烧时,罩在蜡烛火焰上的烧杯内壁会形成水雾,勿与蜡烛熄灭后冷凝成白烟混淆,否则容易错选D。,知识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不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是()A.关注物质的性质B.关注物质的用途C.关注物质的变化D.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答案B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应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而用途则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是科学探究的环节。,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2 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地被烧黑B.与火焰最外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C.与

8、火焰中间接触的部分被烧黑D.与火焰最内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答案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温度最高,故火柴梗与火焰最外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B.熄灭后有白烟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答案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其中外焰最亮,A项正确;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这是因为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了石蜡固体,B项正确;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C项错误;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所以可看到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D项正确。,4.请结合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认识,将相关内容填入

9、图1-2-1中。 图1-2-1,答案气小小外高内焰心低水和二氧化碳解析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由里到外分别是焰心、内焰和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火焰是石蜡蒸气燃烧的现象;石蜡呈固态,其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蜡烛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知识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5.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A.二氧化碳比氧气多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全部是二氧化碳,不含氧气答案C人体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6.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

10、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1-2-2所示,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图1-2-2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答案B图示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也不和水发生反应。,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蜡烛,蜡烛不能重新燃烧答案D蜡烛燃烧时,石蜡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然后石蜡蒸气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B、C选项均正确。用火

11、柴点燃刚熄灭的蜡烛,蜡烛能重新燃烧,故D选项错误。,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出现的现象是 。答案(1)小(2)a外焰(3)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析(1)蜡烛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石

12、蜡的密度比水小。(2)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其次为内焰,焰心温度最低,故火柴梗的 a处最先炭化。(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答案B把白瓷板放在火焰的上方,白瓷板会变黑,故选B。,2.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氧气的含量:空气呼出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呼出气体A.B.C.D.答案A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高;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低。,3.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答案水澄清石灰水烧杯内

13、壁出现白色浑浊解析燃烧后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说明产物中有水;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故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二氧化碳生成,则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4.某同学要探究“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向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吹气。该同学记录了以下实验现象:A.燃着的小木条火焰变小直至熄灭;B.澄清石灰水无变化;,C.玻璃片上有小水珠;D.燃着的小木条火焰

14、无变化;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实验报告,找出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的对应关系(将实验现象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并得出实验结论。,答案,解析此题为实验探究题,先根据实验操作找出对应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得出实验结论。,1.在下列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空气人呼出的气体氧气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A.B.C.D.答案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美、德两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他们开创性的成就使光学显微镜能够窥探纳米世界。下列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A.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操作,不需要合作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D.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答案B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同时科学探究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