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与食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体质与食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体质与食养体质是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包括心理气质)和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1,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质具有一个宽大的正常波动范围,有时可越过边界而进入异常,即病理状态。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有所侧重地选择食物,对于身体有利,并可治疗疾病和调整体质。以二纲八要辨体质为指导理论将体质食养法归纳成“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燥则润之,湿则祛之”2,兼顾季节、地域、年龄、性别,除正常质外六种病理体质3都可按各种食物之性味调养而获效。 1正常质:基本依各年龄段特点来调节饮食,重点是保护肾精、顾护脾胃,食物可选择人参、牛乳、桑椹、黑芝麻
2、、淡菜、鳖肉、海参、山药、大枣、莲子、扁豆、香菇、蜂蜜、枸杞子、何首乌、藕粉、胡萝卜、松子等。 2阴虚质:可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生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以滋养阴液为法,当用清补,选用牛奶、豆浆、鸡蛋、燕窝、甲鱼、银耳、百合、黑木耳、竹笋、豆腐、番茄、菠菜、茭白、甘蔗、柚子、梨、鸭肉、兔肉、龟肉、蚌肉、枸杞子等甘凉、咸寒类食品甘凉滋润、养阴生津。忌辛辣刺激性、温热香燥之食品。 3阳虚质:可见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喜静踡卧、2小便清长、下利清谷。以温阳益气为法,可用温补,宜选用羊肉、牛肉、狗肉、鸡肉、胡桃仁、海虾、红豆、黑豆、桂圆、荔枝、韭菜、干姜、大蒜
3、、葱等甘温、辛热类食品补助阳气。忌食寒凉性食物。 4痰湿质:可见肥胖,或口中粘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滑或缓。忌肥甘滋腻食物,宜多食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鲤鱼、陈皮、芹菜、萝卜、冬瓜、赤小豆、海蜇、莴苣等。 5气虚质:可见精神萎顿、倦怠、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等。以补益气血为法,可选用黄豆、豆浆、花生仁、包心菜、莲藕、龙眼肉、核桃仁、荔枝、葡萄、苹果、蘑菇、大枣、糯米、田蛙、鳝鱼、鱖鱼、石首鱼、青鱼、鲢鱼、鲮鱼、乌鱼、山药、土豆、猪肚、猪肾、粳米、蜂蜜、栗子等。6瘀血质:可见身体某一局部疼痛,面目黧黑,肌肤甲错,唇舌紫暗,女性经期多有血块,舌质紫暗、舌底脉络迂
4、曲,脉涩。可选山楂、桃仁、月季花、藕节、红糖等以行气活血。 7阳盛质:平素易出现口舌干燥、生疮,咽干咽痛,面部痤疮,或感受阴邪后易从阳化热。忌辛辣刺激、温热之品,应多食凉性食物,如绿豆、芹菜、苦瓜、黄瓜、香蕉、金银花、菊花、绿豆、梨汁、藕汁、西瓜、绿豆、茶等清热、生津、利尿。 体质在生理状况下多以某一局部特征为表现,如进食寒凉即有腹泻,进食辛辣即有口舌生疮,进食油腻即有胃脘胀满、口中粘腻。3而在受邪或阴阳失调跨入病理状态时则决定着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机、证候的倾向性。 食养是保健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可滥用。首先应正确对待食养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
5、快,重在治疗;食养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其次要正确认识体质与食养的关系,不能偏嗜食物,我们强调根据不同的体质“有所侧重”地选择食物,是以现代膳食营养学理论为基础,饮食上做到粗细、荤素、干稀搭配,每日配餐种类上强调“多” ,色调上“红、黄、白、绿、黑” ,食量上“七、八分饱” ,重视营养均衡。最后应充分认识体质增强是生活起居规律、科学食养、加强锻炼及药物预防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食养达到协调脏腑功能、平衡机体阴阳,扶助正气,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促进康复并能延缓衰老等效用。 参考文献 1龚海洋,樊永平. 中医体质研究刍议J. 中医药学报,2005,33(5):3-5. 2李军,孙晓东. 体质食养学与营养基因组学J.陕西中医,2008,29(10):1348-1349.3叶锦先,陈波. 人体体质研究及分型药膳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8,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