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60033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 文章以读者反应理论作为依据,对高职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把单纯的语言学习留学生论文网与文学欣赏结合起来进行文学素养培养,运用“读者反应理论强调读者在文本意义构建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文学教学中提高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真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得到一定的审美体验和素质培养。关键词: 读者反应理论; 文学教学; 文学素养一、引言近年的高职英语外语教学,教学重心越来越偏向语言的实用性,英语课程的分类越来越细,如旅游英语、导游英语、商务英语等。而英语文学作为一门传统课程,似乎已是“阳春白雪”,其教学中的地位则受到忽略。在以传授使用交际技能为基本目标的

2、新的语言教学模式中,文学素养的培养更成了疑难问题在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外语教学中,高职英语专业的文学阅读仍存在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一)被“冷落”的文学经典如今与轻松快捷的网络阅读方式相比,许多学生认为,文学经典著作大都比较难懂“,块头”太大,不适应现在的生活节奏。广大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当中,伴随着外部与内部的变化,一切学习都被体制化了,文学教学则似乎成了学习英语的一道可有可无的程序。边沁主义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完善人性,由于现代社会的文明完全是机械化的、外在化的,把人带向无止境的更多的欲求之中。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文化完善人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尤为重要,文学作为真正的语言文化艺术,是培养

3、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二)“功利”的培训目前,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功利主义大行其道,如在学生当中出现了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族和不读原著只读译本族等不正常现象。急功近利思想和“重技能,轻人文”弊端,促成了学生轻视与人文修养有关的课程,助长了他们对文学作品敬而远之的倾向。尤其是高职的英语人才培养中,不少学生过分强调“职业化”,为应付英语等级考试和导游证等各类考试,只关注语言技能和导游技能的培训,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死记硬背英语导游词,忽视文学素养的养成,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长此以往,难免会培养一群

4、“语言机器”,在涉外工作中,更难以调和“文化冲突”。二、本研究的意义(一)实现文学功能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审美,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文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过去社会的风尚人情,而且可以帮助读者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它描写并不是纯客观的,它灌注着作家主观的理想和愿望,形成主客观相结合的审美趣味和理想。文学还可以促使一些人去改变或形成一种风尚,可以推动人们参与社会的改造活动等等。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语言的菁华”。优秀文学作品是思想的提炼,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使读者从中找到了美感,了解和积累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个人的

5、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二)加深文化身份认知加深文化身份认知可以使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阅读。霍兰德认为,所有文学反应都包括个人身份、文化身份和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历史的那种身份所控制。他认为阅读首先是一种个性的再创造,是一种“个人交易”,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主题主动地去理解文本。(三)提高旅游工作者的素养郁达夫曾说过“:江山也要文人捧。”以语言文字之美为山水景物点睛述意、增添魅力,是文学对旅游的特殊贡献。而导游工作是一项学问,是一门艺术,导游员就是一种知识型的人才。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从事导游工作,在导游过

6、程中,适当运用文学语言作为激发游兴的诱因,是行之有效的,可适应高层次、高品位的旅游需要。三、读者反应理论简介读者反应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是西方 20 世纪文论新兴的读者系统研究趋向中,以英美文论家为主要代表的一个分支。它与起源于德国,后又风靡世界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与接受美学一样,读者反应理论把文学研究的总体范围扩大到文学阅读的接受活动和读者,从而弥补了以往文学研究的一大缺陷忽视对文学阅读的接受过程及文学阅读主体(读者)的研究。在传统上,文学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作者及文本的探讨。读者反应文论家们认为,文学研究不能忽视对读者的研究,更不能像新批评论者那样把文本看作为唯一的文学实体。因

7、此,在作者、文本、读者和意义四者的关系中,读者反应文论家们坚持认为必须把读者放在研究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反应理论与接受美学理论一样,是一种“专事研究读者的学问”。读者是文艺过程和艺术思维的一个环节,因为文学作品是以读者为其对象的,作品的直接承受者是文学阅读的主体读者。如果没有读者的介入,作品的意象、内涵及表现形式等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在作者、本文、读者和意义四者的关系中,读者反应文论家们坚持认为必须把读者放在研究的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是从新批评以本文为中心、孤立文本的一个极端,走向以读者为中心,孤立读者的另一个极端。读者反应理论注意全面研究读者及其审美经验,重视文学的阅读过

8、程以及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读者,在阅读接受过程中,他的审美经验会给他的阅读带来一种潜反射的审美态度。不同的读者由于不同的审美经验和阅读条件,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同一个读者,由于审美经验的丰富,阅读条件的变化,对同一部作品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每一次不同的理解。在 L.M.Rosenblatt 看来,文学作品的阅读接受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反应理论注意全面研究读者及其审美经验,重视文学的阅读过程以及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读者反应文学研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们开始对文学教学中强调对文本的理解和批评这种教学思想提出了质疑,认为文学教学应该强调

9、学生的阅读过程和反应。目前国内部分本科院校在文学教学中已借鉴了读者反应理论,但是在高职学院英语专业进行相关的研究仍还是空白,因此,我们提出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探讨是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的成果,必将对日后开设的英美文学选读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四、理论的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强调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读者在阐释文学作品时的作用以及能力看重讨论的是读者从作品中得到的特别的感受。斯坦利费希(Stanley Fish)从文艺心理学入手,对新批评提出了挑战,认为如果只是进行文本分析而忽略读者的作用,就是对阅读过程的误解。而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学生有足够的渠道来获取知识,他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有关作

10、家作品的分析和时代背景等资料。而且,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自我陶醉型”的灌输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反应,会使得学生难以提出个人观点,写读书报告时人云亦云、缺乏创新。教师要给出研究课题,启发学生自己去“感受”文学作品,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审美经验提出观点。运用读者反应理论,从始至终贯穿文学与人生、文学与社会、英美文学与中国当代青年等重大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文学欣赏。以下是笔者对此理论的运用尝试。该项目是以 05 级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对象,首先,20 世纪分层次和阶段地让学生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的简易读物或者原版小说。这些简易读物或者原版小说不仅合适,而且都是作者的代表

11、作,能够体现作者的写作特点、生活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本研究从 2006 学年第一学期的寒假开始,首先,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要求,列出参考书目。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接受过程,主要通过阅读日记方式记录心得,即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随时记录自己对当时情节的反应和思考,主要的形式为摘录、记录、注释和提问等。然后,根据假期的阅读体验和收集,于同学年第二学期在阅读课中加入了“检验”的过程,每周 2 课时进行读后感讨论。具体形式为:(1)有声思维,学生以口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2)反应记录,学生把阅读过程中闪现的意象、回忆、迷惑及对某些词句的感受进行记录,并与同学讨论,对比各自的摘记。最后,在课程将

12、结束之际,进行再创反应,例如把小说改编成剧本或举行文学作品知识竞赛。下面以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课为例,较详细地展示整个“检验”的过程。作为本小说的读者,大部分学生(以下统称为“读者”)提到了简奥斯丁的“反讽”艺术表现手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提供阐释和想象的空间,读奥斯丁的小说使他们用更复杂的思维去探索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理解。经过课堂的讨论,总结出三种反讽形式,即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1. 言语反讽言语反讽通常也称为“正话反说”,是指说出来或写出来的字面意思与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从而产生讽刺的效果。言语反讽并不是要去掩藏作者的真正本意,而是运用隐蔽的方式邀请读者积

13、极猜测作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构建完整的作品意义,使读者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和深思。傲慢与偏见小说的第一句话:“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读者普遍认为第一次读完这句话,脑海里会自然浮现出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的形象富家子弟急于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是,当看罢全文后,一部分学生觉得文章是在说一个独身的女人,总想嫁一个阔丈夫。尤其,这是 MrsBennet 自己心目中的真理,正是因为她这样认为,才会那么急于

14、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富有的单身汉。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言语反讽”。这里的反讽在于明明是 Mrs.Bennet 一个人这么认为,但是奥斯丁却冠以“举世公认”,片面与全面,对立而又统一,这里的反讽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深深回味思考,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感。2. 戏剧反讽戏剧反讽是指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对某一个场景或言行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一般是因为读者比作品中的人物更加了解实际情况。戏剧反讽包含着这样的情景,那就是读者和作者共同知道一些现在或将来的情况,而故事中的人物却对此一无所知。在那样的情景下,故事中的人物会做出一些在读者看来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合适的行为。读者必须知道得比人物多,才能站在

15、一个比较优越的位置上审视人物的言行,也才会产生戏剧反讽。Darcy 和 Elizabeth 的交往过程充满着一系列的戏剧反讽。由于最初在舞会上 Mr.Darcy 拒绝了Mr.Bingley 提议他与 Elizabeth 跳舞,并说道:“She is tolerable,-but not handsome enough to tempt me and I am in no humor at present to give consequence to young ladies who are slighted by other men.”大部分读者看到此处由于并不知道 Mr Darcy 的真正想

16、法,会一直认同Elizabeth 的看法,认定了 Mr.Darcy 是一个傲慢无礼的家伙。随着更多的了解,Mr.Darcy 被 Elizabeth 深深地吸引住了。“Mr.Darcy had at first scarcely allowed her to be pretty he had looked at her without admiration at the ball;and when they next met,-he looked at her only to criticize.But no sooner had he made it clear to himself and his friends that she had hardly a good feature in her face-han he began to find it was rendered commonly intelligent by the beautiful expression of her dark eyes.”虽然读者了解了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