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58936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7 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 分)(1)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一也。 (劝学 ) (2 分)(2)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_。 (八声甘州 ) (1 分)(3)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_,_” 。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 分)(1)朋友将留学远行,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诗句中的( ) 。 (2 分)A、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 ) (3 分)在几代考古工作者 50 多年的

2、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_。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37 题。 (16 分)主席:作为主持人,在我两边雷声贯耳的同时,眼前也交织着两组截然不同的世纪画面,忽而是伤感的咏叹调,忽而是激荡的主题曲。对 20 世纪的回忆会是凯歌高奏还是摇头叹息?让我们再听听双方的总结陈词吧。

3、 反方三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要在这里指出对方辩友的是,从我方一辩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今天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讲座的前提条件,您不能以此来作为它的论据。而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喜事,有什么忧事啊! 对方辩友,世纪回眸,有喜有忧。我方辩友与对方辩友在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到您最后也没有告诉我,一旦人类自身走向了终结,那么所有的发展与成就都将灰飞烟灭,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恰恰取决于我们的忧患意识啊! 很高兴对方二辩在陈词中,就已经替我们明确地区分了什么是恐惧意识,什么是忧患意识。而且承认了忧患意识确确实实应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

4、那么,我在这里应该告诉大家,我们就是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忧患意识使人类迈向更美好的明天。在这里,我想提出,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喜忧之事常常是同一立场的两个方面。乐极生悲,满常招损,不可不察。 另外,明确发展是主流,并不能直接得出喜大于忧的结论,应该分析主流是如何出现的,如何确立的以及如何继续保持这种主流。人类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灾难性的问题,难道还不能让我们警醒吗?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忧患吗? 下面,我将从正面总结我方观点: 首先,回顾历史,忧大于喜。20 世纪可谓成就巨大,但也损失惨重:历史上战乱不休,但哪个世纪的战敌杀人比得上 20 世纪?人类历史上暴君迭

5、出,但哪一种武器比得上 20 世纪的原子弹能在瞬间夺走十几万人的生命?所以我们在看到了人类取得成就的同时,万不可沾沾自喜。 其次,立足现实,忧大于喜。富国愈富,穷国愈穷,贫富差距越拉越在。每年有 8 亿人在挨饿,还有几百万人被饿死,我们能不忧患吗?当霸权主义四处横行,甚至把导弹扔到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能不忧患吗?当人口在膨胀、环境在恶化,宝贵的地球在呻吟的时候,朋友们我们能不忧患吗? 第三,审视发展,忧大于喜。人类可谓越跑越快,可谓越飞越高。正如对方辩友所说,人类一直在进步。但是我们在攀登高峰的同时,也恰恰把自己置于危崖之上。我们创造力越强,破坏力越大,巨大的财富与高精尖的技术在带来进步与繁荣

6、的同时,也潜伏着灭顶之灾。世界的一体化造成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危险局面,不能不使我们居安思危。第四,我们在相信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指出,20 世纪众多忧患的根源。纳粹集中营、原子弹、战争、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归根结底都是人类自身造成的。而这一切,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我们不得不把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控制自己当成是最大的历史使命。最后,我们说世纪回眸忧大于喜,更因为这是一种可取的价值态度,它比报喜不报忧更客观,比重喜而轻忧更冷静,比满足于过去而不正视挑战和困难更为理智。 当人类第一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我们发现它不过是一个脆弱的星球,而它的美丽已经被人们或多或少地有所破坏。所以我

7、们的结论是,锐意进取,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居安思危,忧患是发愤的起点。谢谢大家!正方三辩:我也想感谢对方三辩,他在陈词中说让我们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我想如果明天是更加美好,那我们又何必忧大于喜呢?黑格尔曾说:“历史的前进需要激情,但激情后隐藏的是理性。 ”听了对方辩友充满激情的发言,我很感动。但我也想起两位老先,一位是杜甫,他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就是说心态的不同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评价。今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让一个刚刚失恋的小伙子或姑娘来回眸世纪,岂只是忧大于喜,简直是没有忧没有喜。所以说世纪回眸,我们需要理性而不是感情用事。我们应该提出一个科学的标准去评判忧喜,而不是一头扎进苦海

8、里说有忧就是忧大。第二位老先生是刘禹锡,他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是什么意思呢?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是用静止的眼光。可对方辩友只说到人口问题,没有看到人口增长速度正在放慢;只说到核武器问题,没看到我们正在进行全球性的核裁军。让我们大家想一想,既然我们大家注定要远航,何必空守那艘已经沉下去的破船,低唱凄凉的晚歌?我们要看到损失,但更要看到损失正在被弥补;我们要看到问题,但更要看到发展带来的问题必将在发展中解决。 我想第二次感谢对方辩友,因为他们给我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给我们找到了发展的前进的动力。正像马克思所说:“问题正是时代的口号。 ”世纪问题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历

9、史。的确,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留下的成就有目共睹,留下的问题呢确实客观存在,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伴随着成长会有种种的困惑,但我们说没有人会拒绝长大,没有人说长大成人不好,忧大于喜,我不要长大,因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排除困惑的过程。发展中留下了不和谐音符,那不过是人类成长的烦恼。1900 年 1 月 1 日零点,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睁开双眼开始瞻望全新的世纪。在他 28 岁那年,看到青霉素问世了,从此传染病病菌不再笑傲江湖;36 岁那年他看到第一座电视台在英国成立,从此传播革命大幕拉开;69 岁那年他看到阿波罗号腾空而起,从此人类可上九天揽月;85 岁那年他看到内罗毕宣言发布,从此女人真正撑

10、起了半边天;92 岁那年他看到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召开,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好,时钟在刺客停步,这个孩子转眼已经 99 岁了,不过我们不必担心他即将老去,即将走向灭亡,因为他的名字是生生不息的人类。我们祝愿,我们也有理由坚信他必将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回眸世纪,现代社会取代传统社会的趋势不可逆转,民主法制取代专制人治的趋势不可逆转,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这一切的一切使我们又足够理由以一种所谓穷极了悲观原因的乐观主义来瞻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当第三个千年钟声响起之时,我们会看见这蓝色的星球在新的起点开始新的航程。我们希望,我们也相信,在那一刻对方辩友会和我们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

11、迎接新世纪的曙光。这是一个时间、空间、尘世间斗转星移的世纪,这是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沧海桑田的时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大家!3、双方辩论的辩题是。 (2 分)4、在文章-段中,反方三辩从哪四个方面对正方的结论予以了否定?(4 分) 5、正方三辩在总结陈词中两次“感谢”对方辩友,目的是( ) (2 分)A、找到了对方总结陈词中漏洞,表达对反方三辩的揶揄和嘲讽。B、为对方精彩的总结陈词喝彩,表达对反方三辩提出问题的重视。C、是辩论中的常用语,既展现自己的风度,也表达对对手的尊重。D、为双方观点能趋于一致感到欣慰,表达对即将赢得辩论的喜悦。6、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 (2 分)A、反方认为忧患并不等同于悲观,忧患意识恰是人类在新世纪持续发展的保证。B、正方认为反方的总结陈词中夸大了 20 世纪人类遭遇的问题和灾难,太过悲观。C、正反方辩论的焦点汇聚在人类在新世纪发展的前景上,对人类前途充满希望。D、双方的总结陈词都不否认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问题,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7、如果你是评委,你认为哪一方的总结陈词更能打动你?请从论述的结构、逻辑的严谨和语言的感染力中任选两方面做一个评析。 (6 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2 题。 (16 分)走进腾格里(节选)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

13、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样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德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

14、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 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

15、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 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一株草,还有这充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月亮石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8、文章第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 分)9、赏析文章第段画线句中“爬”

16、 “漫” “浸”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4 分)10、第段反复渲染营造宁静的氛围,作用是什么?(3 分)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第段“身后的那个世界”不仅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也包括世俗的精神世界。B、第段中作者用“灵魂一样的蓝色”描写夜空,给读者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C、文章依次从进入沙漠、沙漠晚餐、月夜静观等场景,情景交融,联想丰富。D、本文重在表达对自然、历史文化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主题内涵深刻独到。12、 “腾格里沙漠的月亮”是本文的主要意象,从写作思路的角度对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4 分)(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3-15 题。 (8 分)赠从弟【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