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抗日纪念碑(上)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580659 上传时间:2017-1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6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当山抗日纪念碑(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武当山抗日纪念碑(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武当山抗日纪念碑(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当山抗日纪念碑(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当山抗日纪念碑(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当风物 武当山抗日纪矗豫 ” 韩继斌 编者按: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为此,我 们特辑发一组武当山抗日纪念碑,以 纪念。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近代贺 龙将军曾率领红三军官兵在此浴血奋战,建立红色 根据地,期间得到了武当道众的大力扶助,贺龙将军 也与时任道总徐本善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并虚心向 徐本善道长学习武当拳,感情日加深厚,在离开时还 特地赠送“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对联 等以示纪念。武当山还保存有红三军司令部、红三军 后方医院、八师政治部等旧址,还有红三军革命标 语、红军烈士墓等多处遗迹。除此之外,武当山还保 存有多通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的碑刻、摩崖,其中最为 著名

2、的就是国民党著名将领李宗仁抗日纪念碑。 一、李宗仁“整军经武”碑刻 该碑嵌刻于金顶小道场古铜殿下岩壁上,长 144厘米,高75厘米,为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著 名抗日英雄李宗仁将军于民国二十八年秋(19 39 年)所书,李宗仁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 宗仁在写这几个字时正值日军侵略中国非常猖獗之 时,了了四字道出了李宗仁先生在国家危难之际的 焦虑之情,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整军经武”一词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中 有“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 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之句晋书文帝记 载,景帝四年,魏帝受九锡册:“潜谋独断,整军经 武。” 李宗仁生于

3、清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九(1 891年8 月1 3日),当年在武当山时48岁,正值精力旺盛的 中年期。民国32年(194 3年),李宗仁调升军事委员 会委员长驻陕西汉中行营主任,刘峙继任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著有李宗仁回忆录。1938年春,李宗仁 率部于台儿庄战役摧毁了日军的两个精锐师团,歼 灭日军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第一 次重大胜利,紧接着又率部参加了长达4个半月的 武汉保卫战,在大别山南北麓与日军激战,将日军的 1948年5月20日,李宗仁在南京 就职副总统时与夫人郭德洁合影 _ 43 武易 20108(总240期) 主力予以消灭,后率国民党第五 战区长官司令部移驻鄂西北汉水 之滨

4、的老河口。刚到老河口,李宗 仁将军便率长官部要员赴武当山 视察,当其看到武当山的千山万 壑纵横交错的复杂地形后,心中 感到有说不尽的喜悦。 武当山是南北交汇之地,又 是东西交通要塞,由水路可通汉 口,陆路可达川陕,北临汉水与河 南毗邻,历史上常建有驿站,明代 又成为朱明皇室的家庙神山,为 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补充部队在历次战斗中 的减员,李宗仁将军决定利用部 队修整的时机,在武当山麓创办 一所军事院校,培养一批青年军 官,以解决部队中下级军官的严 重不足。1938年12月委派五战 区文化工作委员、副主任、均州籍 人士,共产党员孟宪章先生回均 州筹办,校址选在武当山“周府 庵”,起名为“国民

5、党第五战区青 年干部训练团(以下简称干训团)”,下设步兵、炮兵 及辎重团三个学员大队。干训团的设立,不仅为部 队解决了对抗战而造成的中下级军官的严重缺员, 而且经过系统培训的这些学员们,爱国热情大幅提 升,极大的提高了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1939年1月,干训团正式开学,以热爱祖国,热 爱家乡,坚决抗击13寇侵略者为主要内容,并结合 实际开设有13语文化课程,经常举办军事演练,使 学员们在文化素质和战争经验方面都得到了很快 的提高。 开办一所军校,对政治上实行独裁,军事上大 权独揽的蒋介石来说是决不会坐视不理的。1939年 夏,蒋介石得知干训团之事,即派贺衷寒前来“慰问 视察”。贺为蒋的

6、亲信高参,与胡宗南同为蒋的左膀 右臂,时人称蒋“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在贺视 察干训团后,李宗仁将军就料到干训团必有变动, 便于9月底将分期招收的第一、二两期学员同时进 行结业考核,大部分学员被充实到各部队任职,少 数被留于地方。贺衷寒在视察后,便以干训团的训 练、授课内容与国民党中央不相一致否定了干训团 办学的意义。1939年底,国民党中央根据贺衷寒的 汇报,以统一军事训练机构为由,将干训团改编为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该校牌至今仍保存 较好,杉树质地,高193厘米,宽275厘米,厚3厘 米。 】940年5月3日,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 分校”开学典礼的前夕,李宗仁谐夫人郭德洁

7、陪同广 西省各界慰问第五战区代表团的全体成员登临武 当,并在朝天宫留下了一块碑文。 该碑为青石质地, 通高446厘米,碑身宽:112厘米,厚26厘米。 写下了此次李宗仁将军则只题写了“万方多难此登 临”七个篆字。八分校自1940年5月开学至1945 年结束期间,共培养学员5000余人,绝大部分学员 毕业后,都奔赴了抗日救国的最前线。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及武汉保卫战,强有力的 打击了13军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军民的 抗战激情。为了颂扬和纪念李宗仁将军的丰功伟绩, 安徽省各界人士组成了慰问团,前往武当山慰问第 五战区全体抗日将士。他们在武当山老君堂建造了 “德公亭”,篆刻了陆军一级上将第

8、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公宗 纪念碑。在干训团更名为八分校后,五战 区长官部官员在武当山南岩宫崇福岩镌刻了国民 党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武当训练记以示纪念。 三、方振武“游天柱峰,碑 该碑文嵌刻于金顶灵官殿下,青石质地,通高 155厘米,宽635厘米,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方振武 于1939年秋在李宗仁的陪同下登武当山金顶时所 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校悼 武当风物 题。当时李宗仁因一直受蒋介石所排斥,心情非常郁 闷。前两句描绘武当云海有万马奔腾之势,而且超出 五岳,后句“封禅”指的是,在最高的山上筑坛祭天日 “封”;在山上辟基祭地日“禅”,泛指皇帝祭祀。秦始 皇、汉武帝等曾多次到泰山祭天地,而武当山并

9、没有 受到皇帝的封祭,但其美名并不亚于泰山,在此,方 振武作诗感慨,抒发了自己郁闷的心情。因作者极力 主张抗日而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视,反而一直遭受 排斥。他在诗中流露出对蒋介石任人唯亲、心胸狭窄 刘峙“我武维扬”碑 的不满,并抒发了自 己不为名利所惑、心 胸坦荡之志,虽然自 己没有受到那种待 遇,但我方振武仍是 最高尚的、最伟大 的,我不愿意接受那 种虚荣。 碑文如下: 游天柱峰 万丈雄山势欲奔, 峰高五岳接天门; 秦皇汉武封禅日, 不受虚荣亦自尊。 民国廿八年方振武 四、刘峙“我武维扬”碑 该碑文嵌刻于武当山金顶灵官殿下石壁上,青 石质地,斜肩,阴刻,高155厘米,宽70厘米,为国民 党著名

10、逃跑司令、蒋介石的心腹刘峙所书。当时因蒋 介石担心李宗仁军权过重,在刘峙的挑唆下,将李宗 仁从第五战区调至陕西汉中任行营主任,遂将刘峙 继任第五战区司令。 碑文: 军命军兴口追随最高统帅蒋公转战南北,戡平 内乱,周览名山大川,恒以未登元岳为憾。兹值奉命 捍御外侮,得便亲临绝顶,适捷报传来,倭寇屈服,天 柱峰俨若 我武维扬 受降城喜我武之维扬,增名山之彩色,爰题碑以 纪念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中瀚刘峙 从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刘峙十分宠 信,刘峙在继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登临武当山金 顶,恰值日寇投降,中国抗战胜利之际,遂留下此书。 五、李品仙 诗刻碑 该碑文嵌刻 于金顶转运殿下 岩体,高140厘 米,宽62厘米, 行书,阴刻,落款 在文革期间被 凿。 当年李宗仁 和李品仙带领部 队在台儿庄歼灭 了日本土肥原机 械师团后,由于 中下级军官大量短缺,便在部队修整期间,于襄阳和 均县开办青年干训团。李品仙在此期间登临武当大 顶之上俯瞰群峰,景色宜人,十分感慨,遂作诗以抒 怀。 诗文日: 喜喜麓 步步崎岖兴不休; 四面烟峦归眼底, l 竦踪林叶万山秋。(待续)o 45 (责任编辑乔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