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芙清:作为女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579568 上传时间:2017-1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芙清:作为女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芙清:作为女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芙清:作为女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芙清:作为女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芙清:作为女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芙清:作为女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曩 文J杨虚杰摄I侯艺兵 记者手记: 刚刚在中国召开的第三世界女科学家 大会,让记者萌生了采访一位女院士的想 法,这想法一旦形成便欲罢不能:就是北 京大学教授杨芙清院士了。待写这篇稿子 时才明白,实际上内心早就对杨芙清院士 颇多向往,其他都不过是借12罢了。 上世纪9O年代,中国的信息产业风起 云涌之际,杨芙清院士的名字就随着这个 产业的兴起为公众熟悉,遥想1 995年, 比尔-盖茨第一次来中国时,主动提出 要见两位科学家,一位是周光召先生,另 一位就是杨荚清。 作为中国第一代计算机软件专家,杨 荚清的名字和我国第一次研制的百万次 集成电路计算机1 50机联系在一起,和 我国240机先进的

2、操作系统联系在一起, 和青鸟工程联系在一起,如果说这些从上 世纪6O年代延续的科研成果仍是杨芙清 作为科学家的荣耀,那么作为现在上市 的青鸟集团的董事长,作为北京大学计 算机系和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创建者, 则要感叹一位女性的智慧与毅力,青鸟 公司成立那一年杨芙清62岁,青乌集团 上市那一年她66岁。 女性、科学家、资本市场的长袖善舞 者当这些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已然让任 何一位采访者心生向往。特别是我还知道, 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王阳元先 生也是一位院士,他们是我国为数不多的 院士夫妻;她特别会跳舞,当初在苏联留 学时,她的舞姿给同去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事业、家庭、生活,这其中令无数职 场

3、女性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和困惑,在 杨芙清院士那里似C乎都不存在问题,这 其中有什么奥秘?有她作为江南女性柔中 带刚的性格优势,有她在无锡第一女子中 学养成的自尊自强不服输的精神,有她从 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宽容、善良与大气。 科学出版社特约 这一切的背后,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她告 诉所有有志于科研的女性:不要把自己各 方面看得太重,她一切机遇的来源就是服 从国家的需要。这真是大道至简。 走在燕园的路上,作为采访者,我不 断体会,今年78岁,已经在北京大学从教 52年的杨荚清院士,每天来到办公室,看 着自己创建的系、学院、公司,看着身边 年老的与年轻的同事,会是什么心情呢? 记者采访的那一天正是杨

4、芙清院士的老师 徐献瑜先生1 O0岁生日,杨芙清将和同事 一起去祝寿,霎时间,答案似乎明了:在 校园里,老师和学生,是永远自然的状态。 “杨门女将” 1932年11月,杨芙清出生于江苏省 无锡市,无锡这个中国较早的工商业发达 城市,有着浓厚的文化教育传统,很多有 钱的人家都重视子女教育,甚至出资办 学。解放前后,就有三所学校颇为有名: 无锡辅仁中学、无锡市一中和无锡女子一 中,这三所学校都先后培育出很多大家。 杨芙清就得益于这样的家庭,得益于无锡 的名校。 杨芙清的家是书香门第。杨芙清说, 所谓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并不是对孩子娇 生惯养,富贵奢侈,而是相反,勤俭、尚学, 家风朴素。她家所在的大宅

5、院在留芳声巷 52号,与荣毅仁的父亲所在的老宅相距不 远。年少时的她是不被容许出门玩耍的, 作为年龄最大的姐姐,她带领着十余个弟 妹和堂弟妹玩耍、读书。她在其中的角色 既是榜样又是领导者。她从小学习成绩就 好,从小学到中学都一直名列前茅。同时, 她又是懂事有分担的长女,弟妹都称她“好 姐姐”。这里既有竞争比赛又有互助合作。 当记者猜测由此培养了杨芙清日后的领导 才华时,杨芙清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很难 有这方面的才能了。 在这个家庭里男女平等,男孩子和女 孩子一样读书。杨芙清的父亲在上海读过 出 二-I 大学,后来回到无锡开办棉纱厂,他开明 且细心。一次,杨芙清打抱不平,坚持自 己,为此顶撞了家里

6、的长辈,父亲含笑不 语地支持她。待她高中毕业后,父亲把她 所有演算过的习题细心装订保存,给下面 的弟弟看。在他70年代过世之前,一点 一滴交代杨芙清今后的事情,都让杨芙清 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她说自己性格中秉 承了父亲的这些性格:周到细致,与人良 好地相处,同时敢于拍板,拿主意。这对 于一位女性是多么好的素养。 母亲给与杨芙清的则是作为女性的宽 容、大度与勤勉。杨芙清说,从小她们 兄妹的内衣和鞋子都是母亲和保姆一起来 做。解放以后,上了高二,家里才带她出 去买皮鞋。小的时候她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上学,母亲中午做好饭送到学堂里,晚上 回家时家庭教师来了,一起做作业,陪老 师吃过晚饭继续学习。我们

7、现在已经很难 评价一位女性为大家闺秀了,但杨芙清院 士是的。她后来上大学后,半年内没在校 园买过东西,父母寄来的钱全部存上,但 却会努力去做在家里没有做过的事情,比 如打扫厕所。大家闺秀就是有很好的教 养,但并不是娇小姐:朴素、知书达理, 隐忍也勤勉。 正因为父母家族对女孩子的培养, 1955年,杨芙清和小她不到一岁的堂妹都 考上大学,她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堂妹 读了南开大学化工系。邻居都称她们家族 的女性为“杨门女将”。 小学毕业后,杨芙清考上了有名的无 锡第一女中,初中毕业时因为她成绩优 秀,保送上高中。1951年杨芙清高中毕业, 在这里的6年时间,她受益匪浅。著名的 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当年

8、是她的国文老师。 杨芙清回忆说:“我在女中上学的时 候,老师就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你怎 么学习。他们细微地观察学生,去发现学 生的爱好和潜质,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并且 出版人困书馆与阅读1 2olo第7期33 斜学业 缸 WWWsc tencepcom 一 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书写、计算都是一 丝不苟,不仅让我们学会,而且还要让 我们会学。稍一发现我们的长处,就加 以鼓励,激发我们的兴趣和潜质,增强我 们的自信。我那时被认为数学特别好,后 来考上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是我真有数学 天赋吗?不是,是因为数学老师的鼓励。 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题目特别难,很多 同学

9、都没考好,而我考得很好,老师给了 我120分,这对我触动很大。他促使我认 真去总结,除了自己平时学习上的勤奋、 刻苦外,我更注意了学习方法,比如,课 堂上如何听讲,课外如何复习;不是照猫 画虎地去做题,而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多用几种方法去解题,反复比较,在寻 找关联的过程中,将知识融汇贯通。” 持别令人感念的是,2006年4月,在 杨芙清院士的倡导下,无锡市委市政府决 定恢复无锡第一女中。5月,作为校友, 杨芙清受聘任学校的名誉校长。她还和丈 夫一起出资7O万元在学校设立了“杨芙清、 王阳元院士奖教奖学基金”。在复校一周年 时,她去学校时说:“中学是一个人生活学 习的基础阶段,是对周围事物

10、最敏感、最 好奇的时期,也是最具有幻想的时期。所 以,中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一个人世 界观、人生观的起步阶段。启蒙、奠基、 起步是多么重要的六个字啊!如果基础 打好了,就有一个好起点,一些好的品质 也是在中学阶段培养起来的,而且它会影 响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你的人生坐标。” 这也是杨芙清的亲身感受。 从没有觉得自己不如男性” 1951年秋天,杨芙清带着对数学家华 罗庚先生的向往,带着成为华先生那样的 大数学家的憧憬来到了清华大学。那一年 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招生最多的一年,一共 20人,其中女生3人。 从1951年开始上大学、读研究生,从 零开始读计算数学专业的知识,去苏联留 34 l出版人图书馆

11、与阅读I 2010g弟7期 学接触计算机,开始从事软件程序设计等 等,在智力的王国里与男性角逐,在开创 性的世界里奠基,记者问道:您就没有感 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就是做不过男性么? 杨芙清院士回答:“女校培养的学生都 有自尊自立的精神,我从来不服输。”刚 开始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考试“烤 糊”了,杨芙清写信给母校的冯其庸老师, 她第一次怀疑自己的数学分析能力。老师 告诉她,人总是要长大的,人生的道路都 是坎坷不平的,没有平坦的大道。老师要 她勇敢地正视困难。 从此,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 细心思考揣摩,一年以后,她的高等数学 成绩稳步提高。“实变函数”是公认的一 门最难学的课程,一次考试

12、,全班同学的 成绩都不高,唯有杨芙清80多分,名列 前茅,到1955年大学毕业时,她已是学 习成绩非常出色,她和班里其他两名男同 学被推荐攻读研究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杨芙清已 随清华大学数学系来到北京大学数学系, 1955年,被分配留校攻读研究生,读的是 北大新建的专业计算数学专业,且是 全国第一个。她的导师就是计算数学专业 主任徐献瑜教授。 杨芙清还记得,徐先生告诉她,他也 是第一次进入计算数学专业,“因为中国 需要发展计算机科学,教研室的教师们也 都是从数学专业转过来的,我是这个专业 的第一名学生,一切要去探索,而且仅有 苏联的教材可以借鉴。先生交给我的任务 是读一本线性代数计

13、算方法,要求我, 不仅要读懂方法,而且要弄清演算过程, 因为我们是要用来解决科学计算的。并为 我规定每周见一次面,每周在教研室讨论 班上报告一次,并说,我们都在一个起跑 线上,只要严谨、踏实、勤奋,一定能读 好的。先生的坦率使我感动,先生的鼓励, 使我充满信心和激情,我想只要努力,我 一定会完成任务的。”杨芙清在贺导师百 岁寿辰时回忆。 那时的杨芙清并不知道什么叫计算方 法,她当时只有一个朴素的信念,只要国 家需要的,她就去干,并且干好。当时这 个专业只有杨芙清一个学生,压力可想而 知,但是这样的环境训练了她独立思考和 解决困难的能力。后来的一系列研究和事 业,杨芙清无不是开拓者和奠基人的角色

14、。 1957年,杨芙清搭上前往莫斯科的火 车,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软件研 究生,她需要在异国完成程序设计和计算 机软件研究的学习任务;1962年,她又作 为懂俄语的专家前往苏联杜布纳研究所工 作。在她出色地完成学业和组织安排的工 作后,杨芙清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也要在 自己的土地上建设一支计算机软件研发的 专业队伍。 后来杨芙清的学术生涯中有三次重大 的科技研究实践,每一次,都为中国的计 算机事业奠定了里程碑的意义。 1969年,国务院向北京大学下达了研制 每秒100万次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一l5O机 的任务。作为总体设计组成员,杨芙清负责 150机指令系统和操作系统的设计。当时, 原苏联对

15、我国也进行技术封锁,我国面临的 研究环境是“三无”:无资料、无设备、无 经验。杨芙清和她的同事们凭着一股拼劲, 靠着“为国争光”的精神,以科学实干的态 度工作,硬是在短短几年中研制成功了百万 次计算机,并独立设计出具有当时世界先进 水平的大型计算机操作系统。 70年代中后期,杨芙清教授又主持 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 书写的操作系统(DJS240机操作系统) DJS200XT2,该成果获1 985年电子工业部 科技成果一等奖,为此编写的操作系统 结构设计 一书成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 技术系教材,并成为国内很多高校的操作 系统教材或重要参考书籍。 延续四个“五年计划”的青鸟工程, 是杨

16、芙清科研生涯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作为工程的主要主持者,杨芙清为我国软 件工程的发展付出了很多的心血。青鸟工 程课题组创造性地运用了国际上先进的面 向对象技术和环境构造技术,设计了具有 开放结构的环境框架和统一的工具结构, 实现了软件工具的高度集成。青鸟系统是 我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规模 综合性软件工程支撑环境。 杨芙清院士有一句话是说“为国奉 献,我之所愿”,这句话中间还有一个 “愿”和“能”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所有 这些成就都是杨芙清不费吹灰之力获得 的?其实不是,除了她付出的极大代价 与心血,还有她的一种人生态度:无论 做什么事情,她都抱着研究的态度去做。 90年代,国家大环境的需要,他们需要 建立另一种机制实现软件产品的应用,教 授怎么搞公司呢?那么就要成立公司,那 一段时间,杨芙清院士看起了电视剧住 别墅的女人,她买了很多讲财经故事的 书,带一批年轻人,讨论,学习,给他 们定方向,还记得他们学习人民日报上 发表的文章资本是天堂还是地狱 ,为 青鸟公司未来方向定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