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深:笔下的岭南鱼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579541 上传时间:2017-12-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善深:笔下的岭南鱼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善深:笔下的岭南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善深:笔下的岭南鱼(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杨善深,字柳斋,1913年生于广东赤溪县象岭村,自幼酷爱 绘画。1933年,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结识,正式走上艺术创 作道路。岭南画派崛起于清朝中叶,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最成体 系、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作为该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高 奇峰和陈树人均曾留学日本,受到西方绘画艺术的熏陶,主张创 新,反对中国画的仿古倾向,提倡写生、师法自然,并多以岭南 风物为创作素材。 杨善深几乎走了一条相同的求艺之路。1935年,他留学日 本,进入京都堂本美术专科学校(今日本艺术大学),随堂本印象 学画。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杨善深愤而回国,与高剑父、冯康 侯等人在澳门成立“协社”。1945年,他又与高剑父、陈

2、树人、 赵少昂、关山月、黎葛民等五人在广州成立“今社”。这两个团体 都成为岭南画派艺术创作的大本营。 在主张师法自然的岭南画家中,杨善深也许是最身体力行的 一个。他遍游海内外名山大川,每到一处,小到花鸟鱼虫,中到 山水丘壑,大到风土人情,都用画笔细细记录。这些写生作品, 日后或成为画家随手拈来的题材,或带给画家创作的灵感。杨善 深说过: “我的画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我每一幅画,都经过细心 思考才下笔。每一幅画,我都希望写出一点独特的地方,和以前 写过的不同。”这个独特,非有细致的观察和勤奋的写生不可。 在创作上,杨善深主张以写生为基础,以国画传统笔墨为根 据,但在明暗、用色等技法上,他勇于汲取西

3、画的长处,将二者 融会贯通,别开生面。杨善深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草虫、 禽畜、走兽、人物,无所不包,书法亦属上乘,在岭南派画家中 最为全面。 就表现手法而言,杨善深进行了大胆探索,画风细腻,富于 变化。其中既有工笔、也有率笔,既有写形、也有写意,或者多 种手法兼施。其山水作品,充满阔达、豪逸之气,自有一份清新 脱俗的气质;其人物画,往往流露出一股妩媚、惬意的味道;其 花鸟草虫,用笔流畅自然,色彩渲染有致,散发着和谐、宁静的 趣味;其动物画,正如力争上游一画所传达的,栩栩如生,充 满跃动的生命力。 论者称,杨善深的作品一方面体现了岭南画派“师法自然” 的精神,又彰显了岭南画派兼容创新的意念,既有继承,又有创 新,且意境高卓,将岭南画派推上了新的高峰,是岭南画派中最 富创造性的画家之一。事实上,杨善深已经被美术界公认为第二 代岭南派的代表画家。继高剑父、高其峰、陈树人这“岭南三杰” 之后,杨善深与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并称“岭南画派四大 家”。徐悲鸿、张大干等都对杨善深的作品作出过极高评价。 2004年5月15日,因心脏病发,杨善深在香港去世,享年 92岁。他的溘然长逝,意味着由岭南画派第二代“四杰”所缔造 的辉煌时代成为历史。三鳗 文 、 刘 藏 之 编辑 l篓 18譬 划海钧anglingvip sina Corn 裼兽浑:笔下蛉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