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之路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579306 上传时间:2017-12-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未来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之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5 动态 NewenergyAutomobile 未来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之路 中国汽车业的新能源之路如何 走,已不仅仅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问题, 更是一个时代命题。 从哥本哈根到“”,低碳风 潮下,新能源正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最 热词汇。2010年,金融危机的阴云尚未 消退,但复苏的曙光已经隐现。同时人 类社会对于节能、环保的追求,也使新 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时代 命题。 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能源问题,我 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以 上。而作为我国石油资源消耗最多的产 业,汽车业在2006年就消耗掉中国汽油 生产量的86和柴油生产量的24。 因此,如果在汽车领域能够推广 节能、环保技术

2、,那将大大地减轻我国 石油资源困窘压力,从而使国家摆脱国 家能源安全问题,在政治、外交方面, 能够减少许多被制约的因素。 目前,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我 国汽车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但在新能 源领域,却是崭新的起跑线,我们将有 更大的可能赶上并超过世界汽车主流水 平。而汽车业现在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 济的最大推动器,这样的观点无疑可以 获得政府的极大肯定和认同。 尤其背靠金融危机后逆市高歌的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在产销规模和增速 成为全球第一的中国汽车工业,也在自 身的发展与蜕变需求中,愈发显示出高 调的新能源汽车呐喊。目标已经确定, 路径如何抉择尤为关键。新能源给中国 汽车业带来的是“弯道超车”的机

3、遇, 还是更高层次的挑战? 我国汽车行业在替代燃料、混合 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方面的技术, 真的已经达到世界起跑线了吗?即使如 许多业内人士所言,我们的起点并不 低,但将问题深入下去,未来的路径该 如何选择?是该百花齐放地发展各种新 能源技术,还是应该选定一条更明确的 技术路线? 美国是从传统汽车起跳,发展插 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日本则在混合动力 领域深耕多年,并对燃料电池锲而不 舍;欧洲起初并不看好混合动力技术, 而是大力发展传统燃油发动机节能技 术,并期望将来一步跃进燃料电池为主 的纯电动车领域。 那么,对于中国,在新能源带来 的产业革命面前,走哪条道路更加具有 优势呢? JOPower全

4、球总裁John Humphrey先生认为现在我们经常提到关 于绿色能源、绿色经济的话题,汽车行 业毋庸置疑是绿色经济非常重要的部 分。但是对汽车行业来说,困难就在于 绿色汽车市场更多是政府强制要求推 动,而不是由消费者需求推动。很多年 来政府一直在加强汽车排放控制,很多 公司也在研发替代能源解决方案。我们 记得在1990年通用开发了EVE车型,混 合动力车型那时候已经开始了,但是现 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在市场没有构成显 著规模。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在去年销售 只占到轻型车121。在2010年,我们 预测全球销售量将达到100万混合动力 和257台纯电动车。 中汽协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 书林先生认为

5、,节能和新能源应作为并 行互动的双重战略,节能主要是针对传 统内燃机汽车,新能源主要指的是新型 动力系统汽车。其中,节能永远是第一 需要。新能源则作为一个战略选择,是 最终发展的目标。 关于我们国家汽车新能源技术路 径选择,张书林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就是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国际 发展趋势,现在国际发展总体趋势就是 电力驱动。第二,就是有相对比较好的 产业基础,我们自身要有比较好的产业 基础,比较容易形成市场规模和国际竞 争优势。第三,具备资源优势,新型动 力需要的原材料和资源我们要比较丰 富,也就是能够做到自给。第四,就是 技术可行,有利于我们自主发展。第 五,就是可以加快能源及动力战

6、略转 型,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主要是 按照这个原则来确定。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在动力 电池、车用电机等产业取得很大的进 步,为纯电动汽车发展奠定了一定基 础。那么纯电动车发展如何选择突破 口?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 验室副主任、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项 目课题负责人林程在论坛上给出了答 案,他称纯电动汽车可以发展为电动乘 用车和电动商用车,而发展纯电动商用 车是一个入口。 据林程介绍,之所以优先发展纯 电动的城市商用车,因为它能够定点定 线运行,集中充电平衡电网,自主技术 发展等。 林程同时也指出,纯电动商用车 要想做得比较好,也必须在几个方面有 所进步。例如整车的结构形式,要

7、采用 高效的驱动电机和传动系统,对标准化 电池进行改进;电动商用车整车的应用 方面也需要改进,电动车和其他传动车 不一样,没有现成加油站,除了整车技 术外还要把基础设施做好;电池的快速 更换系统也需要进行研发,尽力快速更 换的电池充电站,最好能摒弃整车充电 的方案,实现分箱充电。而电池高成 本,争取能够采用租赁的模式,把电池 成本分散到运营当中去。 据本报记者了解,与纯电动商用 车相比,乘用车技术面临更大挑战。乘 用车控制策略复杂,对电池、电机、整 车技术要求更高,整体布置也要更加紧 凑,同时纯电动乘用车对舒适型、智能 化程度、安全性、可靠性也有需求。以 电动商用车作为突破口,尽量做大做 好,促进零部件发展,可以为纯电动乘 用车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基础。 “电动乘用车和电动轿车是未来 新能源产业的目标和最终的归宿。”林 程称。 (华夏时报)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