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505802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章,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量。,2.按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将其分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3.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挤压,张裂,垂直运动,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主导因素),抬升,下沉,高低起伏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质变。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石灰岩页岩、黏土岩,大理岩,板岩,二、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和生

2、物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他们被称为外力作用。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1、 风化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概念: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沙砾,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2、 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 侵蚀:使谷底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峡谷、瀑布 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流水 溶蚀:形成溶洞、石笋、钟乳石、石柱、 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 型谷海浪侵蚀:海蚀

3、陡崖、海蚀柱、海蚀拱桥,3、 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 例:沙尘暴流水搬运:“泥沙俱下” 例:泥石流冰川搬运:海浪搬运:,4、 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风力堆积:沙丘、黄土堆积 流水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 沉积,具有分选性),冰川堆积: 冰碛地貌(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 杂乱堆积),海浪堆积:沙滩,对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外力之间的相互关系,(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2)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3)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成因分类: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岩石圈的物质

4、循环,例:玄武岩,例:花岗岩,例:石灰岩、,砾岩,例:大理岩、,页岩、,板岩,根据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思考,其中_岩形成的层理结构能保存化石。,沉积,砂岩、,沉积岩,喷出型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变质岩,岩浆岩,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岩浆,沉积岩,变质岩,1.下列地质现象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双选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C.江南丘陵的梯田 D.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2.关于地壳运动中垂直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A.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B.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C.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D.使地表高低起

5、伏和海陆变迁3.以下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双选A.东非大裂谷 B.北美洲的五大湖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A D,A D,B C,4、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2题。,(1)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岩浆岩,沉积岩,(2)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一)褶皱山,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部分

6、称为向斜,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的原因?,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未受侵蚀)成为山岭,(久经侵蚀)成为谷地,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从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对称分布,岩层从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成为山岭,褶皱山,常见形态:,连绵的山体,代表:,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思考:找石油和天然气应在什么地质构造中找?,(三)

7、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一)褶皱山,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2、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褶皱山形成原因,(1)岩石圈分六大板块(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3)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此带。,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东非裂谷带,海沟-岛弧链,碰撞,大陆板块,大陆板块,大陆板块,大洋板块,形成山脉,形成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消亡边界),张 裂,形成裂谷、海洋,(生长边界),(二)断块山,(1)断层的形成,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就形

8、成了断层,由断层发育面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2)断层的基本形式:,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易发育成沟谷、河流,(3)断层形成的地貌,块状山地或高地,庐山、泰山、华山,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陕西)、汾河谷地(山西),裂谷或河流,东非大裂谷,断块山,常见形态:,独立山体,有陡崖,代表:,华山庐山泰山,(三)火山,1、岩浆活动,流出地表,喷出地表,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火山(如我国的长白山主峰),2、火山构造,火山口,火山,常见形态:,锥形

9、、盾形,顶部平,代表:,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公路优先,(1)山区交通线的建设,成本高、难度大,(3)山区交通线路选址,自然因素:经过低平地区,多呈“之”字形;避开陡坡、沼泽;多建桥梁、隧道,人文因素: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修筑公路的原则,*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1)从地质构造基本形态上看,A,B,C,D分别为:A_ B _C_ D _,2)从地形上看A处为_ ;形成原因是_ ;B处为_ ;形成原因是_ 。,(一)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1、溯源侵蚀

10、:,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溯源侵蚀,一、河流侵蚀地貌,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河流的侵蚀作用,作用力,侵蚀,堆积,搬运,上游,中游,下游,(下蚀、溯源侵蚀),(侧蚀),(侧蚀),V形谷,河床展宽,槽形,冲积扇洪积扇,河漫滩、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三角洲,二、河流堆积地貌,(1)洪积-冲积平原,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水道变的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B,冲(洪)积扇,发育在山前

11、,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较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其面积逐步扩大,枯水露出河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就被废弃。多哥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几倍到几十倍。山区河流受谷底岩岸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较小,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2),河漫滩平原,河漫滩,洪水期,枯水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3)三角洲平原,携带的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个连接再一起就成了三角洲平原,C,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山口:,中下游:,入海口附近:,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平原,地形区,聚落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聚落形状,多呈狭长的带状,呈明显的条带状,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沿河聚落带,有沿海聚落带,呈带状、团状,1、中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湿润 B、平原面积小 C、文化背景 D、沿河流延伸2、河流沿岸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中游和上游 B、中游和下游 C、上游和下游 D、中游,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