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成首个以耐盐植物为主的种质资源库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505211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建成首个以耐盐植物为主的种质资源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建成首个以耐盐植物为主的种质资源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建成首个以耐盐植物为主的种质资源库(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第9期 (总第133期) 大众科技 DAZHONG KE J No9。2010 (Cumulatively No1 33) 科技动态 我国能源领域首设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国家能源局近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22项重大能源科 技进步成果颁发2009年度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这是我国 能源领域首次设立国家级科技进步大奖;第二批国家能源研 发(实验)中心命名和国家700C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 新联盟启动仪式也同时举行。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仪式上表 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直对能源科技工作高度重视。设 立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

2、过打造国家级能源研发平台来支撑能 源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依托项目建设和工程示范实现 重大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建立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 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洁净煤技术。 据悉,2009年度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共计22项,其中 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包括大型液化天 然气船国产化、油气开发水平井技术与规模化应用、百万千 瓦级核电站泵阀国产化、等离子体无燃油点火及稳燃技术 等。第二批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是在今年1月6日首 批l6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授牌之后,又获最新命 名的国家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涵盖了核电、风电、煤 炭清洁转化与利用、能源勘探与开发以及

3、能源装备等领域。 而国家700C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则是依托能源 行业、材料行业和相关科研机构正式组建和启动的,目前其 技术路线和顶层设计等业已完成。(科技网) 我国建成首个以耐盐植物为主的 种质资源库 盐渍地上寸草不生?在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的试验田 里,盐渍地上照样能开出花朵。近期,我国第一个以耐盐植 物为主的种质资源数据库在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建成。该数 据库涵盖了自1953年以来世界上各相关研究单位公开发表 的耐盐植物信息,涉及99638个分类种。问时,与数据库相 对应的,耐盐植物种质资源实体库正在建设中。 耐盐碱性极强的小灌木白刺,常常匍匐于地面生 长,它的株高300厘米。作为荒

4、漠、半荒漠地区的重要植 被之一,白刺的耐盐碱度可以达到30。这些资料,连同白 刺的高清晰图片,以及它的耐盐能力、适应生长的土壤特征 和应用价值等200多项特征指标,都包含在该系统数据库 中。据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所长杨合同介绍,该系统设立了 多种查找途径和过滤功能,且录入了耐盐植物种质资源的高 清晰图片,使得资料更加全面,实现了耐盐植物种质资源的 信息化管理,解决了我国面临的耐盐植物系统资料缺乏的问 题。 长期以来,在我国沿海地区,土地的高盐度使得普通耐 盐植物难以生长。而种质资源数据库同时将建网络共享的耐 盐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平台,为耐盐植物育种、生物技术和遗 传工程提供所需种质资源。 自200

5、8年以来,山东省科学院依托科技部国际合作重 大专项“利用耐盐植物推动中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 与澳大利亚的南澳发展研究所等合作,引进了澳大利亚耐盐 植物107种,收集国内本土耐盐植物200余棵;克隆获得4 个重要相关耐盐基因:筛选出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耐 盐植物5种,建立了200亩耐盐植物示范园。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资源库引进的耐盐植物种子,通 过该所的改良,已经在天津滨海新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 区成功落地;同时,在天津、东营也与企业建立了产业化基 地。(科技日报) 我国第四代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获突破 由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近期对哈尔滨工业大 学孙克宁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中温固

6、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 集成研发”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独立 开发出的“流延共烧结技术”,实现了我国在固体氧化物燃 料电池大面积电池基片制备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单体电池 的功率及功率密度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综合水平国内领先。在当前对清洁能源呼声日高的情 况下,该项目将带动我国一系列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的化学 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被称作第四代燃料电池。 相较于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盐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 池前三代燃料电池以及传统热机,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燃 料适用性广、成本低、全固态、模块化组装、节能减排

7、、零 污染等优点,电池综合发电效率达50以上,热电连供可达 80以上。在民用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可在供电设施 被毁时可提供应急的持续性供电,同时还可作为潜艇的动 力、船舶服务电源及装甲车辅助供应电源等军用电源。 孙克宁团队采用“流延法共烧结技术”组装了当前国内 最大尺寸lOOmmlOOmm的单体电池,同时将以前i000以 上才能发电的工作环境温度降低到750C,避免了电极烧结 导致衰减快、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发生反应、电池组件热膨胀 特性不匹配、金属连接材料腐蚀等常见问题。该项目的成果 转化有助于带动我国包括稀土材料精加工、耐高温腐蚀不锈 钢材料、先进功能陶瓷材料等一系列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发 展。 (科技日报) 我国掌握“低碳水泥关键技术可实现 碳减排50 近期,记者从北京举行的973计划项目中期检查会上获 悉,以南京工业大学沈晓冬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水泥低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