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做不是“祸害”的父母吗?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504458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能做不是“祸害”的父母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们能做不是“祸害”的父母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能做不是“祸害”的父母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能做不是“祸害”的父母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UANCHAYUSlKAO 博文精选 野菜的随想 仲 夏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那个也当 粮我刚哼唱了两句,身边的小年轻们 就瞪起了羡慕的眼珠子:瞧瞧,多腐败,净 整好东西吃!我收住嘴里的曲调,几乎是 恶狠狠地吼起来:好东西?这是在描写红 军长征岁月的艰苦。拉倒吧,小年轻们一个 个把嘴撇得像个瓢:野菜,野菜,我的最 爱!我气得几乎不知道怎么生气了:一群 不分好歹不辩黑白的家伙!一个小年轻挤 眉弄眼地凑到我跟前:这年头儿,日啖野菜 三大盘,纵然下岗也香甜!然后是一哄而 散,只留下傻不楞登的我呆坐在办公桌前。 我就纳了这个闷儿,野菜怎么就成 了好东西? 我对野菜,向来没有好印象,一直认 定那是

2、饥寒贫困的象征。这源于小时候看 的电影和小人书,以及老娘那一遍遍苦大 fTLT的讲述。往往是,穷困潦倒,饥饿到 生死边缘的人才以野菜果腹,求个活命。 后来,大一些了,放学打猪草,老娘指着 那些猪草说,这是啥啥,那是啥啥,还有 啥啥。我说你说的有些野菜猪都不吃。老 娘就长叹一声,想当年呀,猪不吃的东西, 人也拿来当宝贝呢 在老娘长长的叹息里 我认定,野菜,是让人活得不如猪的标志。 短短几十年,怎么就出来野菜,野 菜,我的最爱了?怎么就日啖野菜三大 盘,纵然下岗也香甜了? 老诅宗从千万 里,选出了我仃砚 在科 啻食用的蔬菜。那些没有 中的,一 定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吧,所以千百年来, 它们野生在人f

3、f的食谱之外,只台 【荒年 月里露翮金,那是人们不得已才食以求生。 野菜登堂入室,甚至尊为新宠,不知 始于猴年马月。反正以食野菜为荣为耀者, 不是少数。情独忠于野菜的是些啥子人? 分析一下,无非是权贵富豪,或衣食无忧 的闲人。倘一个整天衣食无着的,肚肠里 缺油少脂,断不会把什么乌野菜奉为珍宝。 喜欢野菜,属于一些人的生活琐事,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吗,随他去吧。可很 多人趋之若鹜,令当年的猪草身份倍增, 一下子成了救命的灵芝,就不得不让人 转几圈子脑筋了。 生活的富裕,物质资料的丰盈,满足 了人们肉山酒海的欲望。家菜洋菜,牛羊 猪狗,鱼虾蟹蚌吃得太多,吃得没了味 道,于是乎将眼光和味蕾瞄准野菜,

4、找个 乐子,寻个刺激,这是一种。 对入口之物疑惑,不知化肥农药残留 了多少,更不知这些残留对自己一辈子只有 一个的身体有何伤害,整天惶隍不可终日, 于是将健康寄托或维系于野菜,又是一种。 听信这个讲座,那个授课,盲目认定 这个野菜能治何病,那个野菜能解何痛 苦,于是把野菜当药吃,在杂乱的世象里 把野菜当成救命的稻草,还是一种。 凡此种种,当然,喜爱野菜还可以有 成千上万个理由。但不论什么理由归结 到一起,就成了一个理由:对现有生活的 叛逆!这当然可以说是潜意识,可不论 啥子意识,终归是意识,终归是心里有了 想法。叛逆是什么?是创新?是革命? 是反问?是开拓?是惶恐?都不太好说, 又都何那么一点

5、点。个人认为,叛逆这个 词带有一定的贬意。但除此之外,好像没 有哪个词更合适了。其实,一个词的褒贬 之意是不定的,得看用在了啥子地方。对 于我们现在说的吃野菜引出的叛逆的褒 贬,关键还得看,叛逆什么? 叛逆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摆将出 来一个概念超市:既定的生活,现有的律条, 虚枉的诚信,夭折的理想,混沌的自身 超市的原则就是各取所需,照单付帐!至于 你付不付得起这个帐,只有自己知道呀。 氟 蓉 我们能做不是“祸 害的父母吗? 张 柠 早在2008年,网上就出现一个叫“父 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以“80后”为主 体,如今已经有近2万人成为小组成员。 他们聚在一起交流受父母伤害的经验, 并将伤

6、害归纳为五类:1、直接肉体伤害, 2、人格侮辱伤害,3、控制欲伤害,4、家 庭矛盾伤害,5、其他伤害。我觉得“父 母皆祸害”这个名字太网络、太生猛,容 易惹祸。在中国,这是一个禁忌话题,大 家都讳莫如深,没有勇气面对它 果然不出所料,那些主要针对中老 年人的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近期纷纷 开始发难,请两个专家来点评,无非是孝 道啊,感恩啊, LL,寒啊那些陈辞滥调。他 们一上来就进行道德审判,压根儿就不 准备对话交流。这种“道德法庭”式的做 法于事无补。更何况网络的匿名表达,使 得这一事件成为既无原告也无被告的诉 讼,成为一群人对另 群人的缺席审判, 最后对着空气义正辞严选读判决书。 冷静分析一

7、下上面列举的5类伤 害,我们可以发现,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 人相比,t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所受的第 1、2两类伤害相对少一 ,第3、4类伤 害相对多一些。必须要强调的是,每一代 人对伤害的感受和反应不一样,那一代 人“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一代人瞪他一 眼他就崩溃,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 人心理诉求有差异。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时代,面临一 个比父母打骂更大的威胁,那就是饥饿。 吃饱是第一要义,打骂并不在话下,要求 人格尊严那是奢侈。我们的父母不擅长 交流,而是擅长“伤害转移术”:在外面 被马蜂蜇了,回家后将刺拔出来,转手剌 到儿子的屁股上。儿子一边哭着喊疼,一 边急着伸手去抢吃的,肠胃的舒坦压倒 了屁

8、股的疼痛。长大之后,回想起来也很 恼火。可是转眼一看,那双曾经往自己屁 股上#Llll的手,如今已经长满老年斑了, 于是在笑谈中“赦免”了他们。与此同时, 自己也顺着惯性开始练习“伤害转移 术”。 年轻一代不干了,他们开始维权。有 的父母便改“伤害转移术”为“自虐控制 术”,哭哭啼啼地说“我们都是为你好”、 “我们为你操碎了心”、“你是我身上掉下 的肉啊”。这是一种将情感变成道德,再 将道德变成权力,从而Jill*1实施控制的 战术。年轻人也不含糊,说你们这种做法 博文精选 编辑:余 洁 在心理学上叫“非爱行为”,即:以爱的 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 或者强制性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

9、意 愿去做。心理学家指出:“所有的爱都以 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 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真正成功 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 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 越早,你就越成功。” 分离是痛苦,同时也是再生。许多失 败的父母,就是不懂得让自己的爱以“分 离”为目的。否则便焦虑不安、一刻也不 消停:拆信、翻抽屉、跟踪追击、打电话、 发短信,爱被强烈的控制欲所取代。以牺 牲子女的自由意志和人格独立为代价的 所谓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矛盾的 深层心理根源。有人会说,这一切都是因 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每一代父母都在用 这个借口伤害自己的儿女,仿佛只有在 好的生存环境中才能

10、抚摸他们的脸,在 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就只能打耳光。 能做不是“祸害”的父母吗?在这 一点上人类应该向鸟类学习:教会儿女 飞翔是父母的天职,但不希望他们在自 己的卵翼之下偷生。有一天忽然发现,飞 过来的那只鸟儿是自己长大成鸟的儿女, 那就是上帝送给你的一份珍贵礼物!当 然,儿女也应该主动飞回去看一看老鸟, 不要让他们在养鸟院里太孤单。 新浪博客 诸葛亮为何 没有出众的文采? 丁启_阵 诸葛亮历来被人们视作智慧的化身, “事后诸葛亮”、“三个臭皮匠的哥诸葛 亮”等俗语是最好的证明。事实上,诸葛 亮也的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陈寿三 国志蜀书诸葛亮本传有“亮性长于巧 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

11、 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的记载; 大半生都忙于军国大事、只活了54岁的 诸葛亮就留下了汉书音、论前汉事、 女诫、兵法、木牛流马法、Ut,阵 图等多种著作;得到了一些同代人的 崇高评价,例如刘备称赞他治国平天下 的才能“十倍曹丕”,司马懿在渭南一带 察看诸葛亮病死后留下的营垒处所时曾 称赞他为“天下奇才”;杜甫、苏轼等历 代文人,对诸葛亮推崇备至,景仰不已。 到了小说家笔下(三国演义里),诸 葛亮更是达到了“多智而近妖”的地步 (鲁迅语)。 但是,正如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 说的,“术业有专攻”。聪明绝顶的诸葛 亮,虽然在政治、军事、工程技术等方 面相当出类拔萃,但在文采风骚即文艺 创作方

12、面,实在说不上出色。刘勰文 心雕龙章表篇赞扬出师表“志尽 文畅,表之英也”,陆游书愤诗中“出 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fAfb间”,都有 以成败论英雄之嫌。被一些人归在诸葛 亮名下的诗歌梁甫吟,实际上并非诸 葛亮的作品,他只是一个阅读者。诸葛 亮喜欢经常朗诵的这一首诗歌,也算不 得多么出色的作品。至于三国演义第 三十八回诸葛亮草堂唾醒时吟的诗“大 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 外日迟迟”,不过是小说家代拟的顺口溜 而已。前后出师表、黄陵庙记(有 被苏轼借用到【念奴娇】词中的“乱石 排空,惊涛拍岸”等句子),情理固然自 然熨帖,文字固然清通流畅,但若论文 采典雅,跟同时代的曹操、曹丕、曹植

13、 以及任何一位建安t子的诗文相比较, 都只是业余水平。再者,这几篇文章,有 可能是秘书(书记)起草的,不是诸葛 亮的亲笔。对文艺爱好者而言,阅读诸 葛亮集实在是一件相当乏味的事情。我 以为,诸葛亮基本上应属自学成才的理 工科专家。 不难想象,无论是汉武帝的辞赋、经 学取士,还是隋唐以降的诗歌加策论考 试,诸葛亮如果生于太平年代,参加科 举考试,其结果很可能是“解元尽处是 孙山,孔明更在孙山外”。诸葛亮若不是 生逢乱世并遇到急需人才且能不拘一格 任用人才的刘备,不要说“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的千古 功名无从说起,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的悲剧收场 也沾不

14、上边。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表现出跟他历史 名相的英名相称的文艺才华,人们可以 从禀赋、性情、志向等入手进行猜测。但 是,不难预料,这些猜测都将遭到崇尚智 慧和权谋因而崇拜诸葛亮的人们的强烈 反对。相比之下,历史学家、三国志作 者陈寿的解释,则可能会得到诸葛亮的 崇拜者们的认可。陈寿在进诸葛亮表 这篇奏疏中,这样解释诸葛亮的文章为 什么不典雅深刻:“亮所与言,尽众人凡 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就是说,诸 葛亮的文章之所以写得浅近通俗,是因 为他的读者、听众,都是些普通人,水平 有限。换言之,诸葛亮本身是有高深文艺 修养的。他举了一个反证:皋繇的策论之 所以简要典雅,是因为他的读者是舜和 大禹。

15、一 新浪博客 越南人 并不仇视美国 尹鸿伟 许多知道越南战争历史,或者一直 喜欢看有关越南战争影片的人,习惯思 维下总以为美国大兵在越南犯下那么多 战争罪行,使后者付出了巨大的战争代 价,那么越南人注定是仇视美国的,甚至 这样的仇视会世代延续,永不停息。 其实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现实误会。 我自小在中越边境长大,近1十多年来也 经常去越南采访,所以有机会接触到一 些包括越南历史、政治学者,甚至军方官 员的亲属,他们就不断表示“战争早已经 结束,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现在越南要全 面发展,没有必要总强调历史旧帐,那样 会让外界觉得越南人很狭隘,不愿意与 越南正常交往”。 还有越南学者说:“美国军队当年来 越南,是为了支持南方的政府,而不是为 了占领越南,即不是单纯的侵略行动,所 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